努力奔跑的徐杰,为何乔帅不征召一项关键数据,徐杰需要微调!

2023-08-20 23:11:39 聚哦游戏 聚哦

努力奔跑的徐杰,为何乔帅不征召一项关键数据,徐杰需要微调!

2023赛季全明星落下帷幕,徐杰获得个人第一次技巧大赛冠军,努力奔跑的徐杰确实值得长赞。

本赛季至今,徐杰场均可以拿到11.3分2.5篮板5.5助攻,已成为广东队第二得分点,与易建联并列本土第一。

但即使如此,乔尔杰维奇组建的男篮国家队,从集训到最后大名单依然没有徐杰的名字,这到底是为什么

众所周知,乔帅喜欢高大化的阵容,徐杰的身高是他落选的一个关键因素,但绝对不是全部。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让他与乔帅的理念失之交臂。

乔尔杰维奇曾说:我不会去找最强的球员,而是可以通过个人提升全队的球员。

作为一名后卫,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组织串联能力强的后卫。这一点,徐杰确实距离国内顶级后卫还有差距。本赛季至今,赵继伟场均8.5次助攻,郭艾伦场均6.6次,徐杰场均5.5次,同等进攻水准下,二人在助攻组织上完全胜过徐杰,何况目前场均得分徐杰也不如这两人。

还记得世预赛男篮战胜伊朗,赵继伟一次次妙传,激活了射手吴前,后者狂砍18分后,球迷高呼吴前配继伟真香!全明星对抗赛,北区时隔五年再次战胜南区,郭艾伦赵继伟携手送出了20次助攻,南区助攻总数才29次,可见一名能传球组织的后卫有多重要,这一次沙拉木、陶汉林与曾凡博被辽篮双子星彻底激活。

作为一名小个子后卫,强如艾弗森也是身高1米83拥有黑人的超长臂展后,才能在强人林立的NBA杀出名堂。

正常来说,同样的命中率情况下,自然身高更高的球员在对抗中更有出手优势,徐杰的努力方向应该微调下,中国队不可能需要一名1米78的球员去强攻,但如果可以灵活盘控助攻队友,那就是另一种画面。

散打技术|中国散打和西洋拳击,有何异同

散打是竞技武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散打的起步较晚,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体育竞赛项目。现代拳击作为奥运会项目,不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国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比散打和拳击的多个方面,吸收借鉴拳击运动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长处,以期为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推动散打运动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散打运动和拳击运动的文化起源比较

散打又被叫作散手,在古代,这种徒手搏斗有 件下逐渐产生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散打的招式都体现到“散”字上,在对抗中有很大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是追求“道”的最高境界,提倡“中庸和谐”的价值观念,阴阳五行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散打运动形成了习武要以德为先的精神,崇尚武力并不是为了争强斗胜,欺凌霸弱,而是以修身养性为本,在自我修炼中来完成对人生理想、人生价值最高境界的追求。

拳击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产生,由于西方民族文化对外在、局部、微观、个性的东西比较重视,所以其开性更强。竞争是西方民族文化赋予拳击的核心和本质,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战胜对手,处处体现着对力量的崇敬和对竞争的赞美。通过对自身潜能的挖掘,让身心得到发展。因此拳击运动成为西方人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

散打运动和拳击运动的服饰特点比较

散打锦标赛运动员比赛时,需双手佩戴标准拳套,穿无袖、圆领、无门襟,并且左胸前标有“中国武术协会”会徽的上衣;及裤带为黄色、左下方印有“中国武术协会”会徽的短裤(能遮住半截大腿)。散打职业赛事,运动员赤裸上身着短裤。

散打锦标赛运动员着装

在散打运动开展的初期,也使用了护头、护胸、护裆、护腿等护具,随着我国散打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了更好地同国际其他格斗类项目接轨,散打取消了部分护具。

散打职业赛事运动员着装

业余拳击运动员比赛时,需双手佩戴标准拳击手套,下身穿短裤,长至大腿中上部;上身穿背心,如果背心颜色相同,则必须用醒目的颜色标出腰带线,腰带标志线宽10厘米。运动员必须穿软底无跟的平底靴或鞋。不同于职业拳击运动员,业余拳击运动员比赛时须穿戴护头、护齿、护裆等护具。

业余拳击运动员着装

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场地特点比较

散打锦标赛的最初比赛场地,是一个长8米、宽8米、高0.6米的木质结构擂台。场地上铺有软垫,并用帆布单覆盖软垫。场地中心画有直径为1米的阴阳鱼图。场地边缘有0.05米宽的红色边线,场地四边向内延伸0.9米处标有0.1米宽的黄色警戒线。场地下面的四周用软的保护垫做防护。现在锦标赛场地已进行很大优化,散打王等职业赛事采用现代围绳擂台。

散打锦标赛场地

拳击比赛场地按照国际锦标赛的规定,最大不超过6.10米见方,非国际锦标赛的比赛可以使用不同的拳击台(从4.90米到6.10米见方)。拳击台四周有围绳保护。在比赛场地中会设置另外一个台阶在中立角处,来提供给场外医生和台上裁判使用。用厚0.05米至0.07米、宽0.2米的软护垫,设置在拳击擂台的角落处,软护垫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和白色。

拳击比赛场地

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技术特点比较

散打运动中最主要的三种技术动作是“踢、打、摔”,散打将拳法、腿法、摔法等充分结合,常见的拳法有:冲拳、贯拳、抄拳、鞭拳等。在实战中由于拳法的速度快、灵活多变,在中距离的对抗中配合步法可以起到快速击中或击倒对手的作用。

散打中的腿法也十分丰富,主要有:正蹬腿、踹腿、鞭腿等,多种腿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独特的进攻方式,它的攻击距离长,攻击范围广,攻击力量大,能够给予对手沉重的打击。

摔法作为散打基本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点,拥有速度快、隐蔽性强、能够一招制敌的优势。散打的各种技术可以相互组合,展现出较强的自由性,不拘泥于固定的招式与套路,在比赛中做到远踢、近打、贴身摔,各种招式巧妙使用,体现了散打灵活多变、以巧取胜的技术特点。散打王比赛开放了膝法,采用减分制,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

拳击运动是两人通过拳头的对抗,对体能、技能和心理进行的较量。拳击的主要技术方法有三种,即直拳、勾拳、摆拳。直拳的路线短、速度快,可以从正面快速打击对手,也可以配合步法从侧面进行攻击。

摆拳从对手的侧面进行攻击,攻击时,拳像弹簧一样蓄力发出,力量十分巨大,但是出拳的路线较长,动作幅度较大,容易被对手察觉,所以摆拳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勾拳的使用较为频繁,出拳时手臂弯曲成90°,发力容易且力量大,旋转半径小速度快,可以从各种角度向对手展开进攻。三种拳法可以通过组合进行灵活的变化,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组合拳。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拳击比赛戴手套是为了保护还是为了打得更爽

戴拳套是为了减弱拳头的杀伤力以保护对手,从而让拳击比赛变得更安全吗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得从拳击手套的历史说起。

现代拳击手套的雏形出现在1743年,由一个叫杰克·布劳顿(Jack Broughton)的英国人发明。当时的拳击比赛,拳手都是裸拳出战,布劳顿发明拳击手套并不是为了改变比赛既有规则,他只是想让自己的徒弟不必在训练中就被打得脸上挂彩。

1865年,著名的“昆斯伯里规则(Marquess of Queensberry Rules)”在英国诞生,标志着现代拳击规则的框架形成。昆斯伯里规则中明确规定,拳击比赛中拳手必须佩戴拳击手套。但是,这项规定的用意并非是为了保护拳手在比赛中的安全,而是为了加快拳击比赛的节奏,提升比赛精彩程度。这是为什么呢

裸拳拳击场面非常血腥,因为拳手的脸部只要被坚硬的拳头来上一下,很容易就会皮开肉绽。但与此同时,因为人的手部骨骼远没有头部骨骼结实,出拳的一方面临着手腕扭伤、甚至手骨骨折的巨大风险。

泰森用亲身经历验证了裸拳拳击的风险。1988年,拳王迈克·泰森与一个叫做米奇·格林(Mitch Green)的拳手因为琐事在赛场外打架,盛怒之下的泰森一拳打得米奇·格林鼻梁断裂当场晕厥,但泰森自己也掌骨骨折,不得不推迟了后面的比赛。

▲ 米奇·格林被泰森打得不轻

一旦手骨骨折,就算对手暂时倒地,自己也没法再继续比赛,这就导致最初的裸拳拳击比赛中,拳手出拳十分谨慎,而且往往不会使出全力出拳。

一场裸拳拳击比赛中,满脸是血的拳手往往可以互相折磨几十甚至上百回合,却难以打出一个KO,整个比赛过程可以说即血腥残忍,又拖沓无聊。

但现代拳击规则确立后,拳击手套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拳手在比赛时对手部受伤的顾虑,他们可以全力打出重拳,并尝试更多的组合技术,比赛节奏变得更快,KO也变得更多。同时,拳套也让拳手不再那么容易流血,比赛变得不再那么血腥。

人们喜欢看得是激烈的重拳对攻,是一拳KO直接倒地那一瞬间的震撼,而不是两个血淋淋的人在拳台上纠缠。鲜血让人恐惧,观众要的是视觉刺激,并非恐惧。所以,拳手戴上拳套后,拳击比赛不光看起来更文明,观赏性也大大提高了。规则之变,为拳击运动的发展打开了大门。

但在另一方面,拳套虽然减少了拳手受皮肉伤的几率,实际上却增加了脑震荡的风险。

由于拳套富有弹性,当头部被重拳击中后,产生的震荡幅度会比被坚硬的裸拳击中大得多。人脑在颅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头部震荡幅度过大,脑组织会猛地撞向颅骨,人就会瞬间失去意识。

所以,拳击手套实际上并没有让比赛变得更安全。它的作用更多是保护打出去的拳头,而不是被击中的头。

在UFC明星麦戈雷格挑战世界拳王梅威瑟的拳击比赛中,同样也能了解到一些关于拳套的故事。

梅威瑟和麦戈雷格都是精通自我营销的老江湖了。为了给比赛造势,双方早已心照不宣地互相公开问候了对方及其家人,放了不少狠话。不过,最近两人倒是达成了一项共识:他们都同意在比赛中使用8盎司的拳击手套。

盎司是重量单位,1盎司约等于28.35克,也就是半两多一点。拳击手套的规格按重量划分,从8盎司到20盎司都有,外层是皮革,内部有柔软的填充物。国际拳联规定,在正式拳击比赛中,拳手要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拳套:次中量级及以下的拳手使用8盎司拳套,超次中量级到重量级的拳手使用10盎司拳套。

▲ 不同规格的拳击手套

之前,梅威瑟和麦戈雷格在选择使用哪种规格的拳套上有一点小小的分歧。

作为被挑战的一方,梅威瑟有权决定与麦戈雷格的这场比赛在哪个体重级别进行。据说在一开始,他要求比赛的级别为超次中量级。

这样的选择似乎有些奇怪,因为以梅威瑟的身材看,超次中量级并不是最适合他的级别,在他49胜0负的职业生涯中,只打过3场超次中量级的比赛。

梅威瑟之所以这样选,很大可能是因为,超次中量级是使用10盎司拳套的最低级别。10盎司拳套比8盎司拳套更大更厚,而且填充物偏软,架在下巴前防守时更有优势。

麦戈雷格是MMA(综合格斗)选手,他在UFC的八角笼中戴的是只有4盎司的分指手套。他对梅威瑟的选择十分不屑:

“所有的规矩、限制,我都无所谓,我只是感到好笑。他(梅威瑟)想要手套必须是10盎司的,没问题,就10盎司好了,我就戴10盎司的。我TMD才不在乎。”

不过,最近梅威瑟改主意了。他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辟谣”:

“别相信你们从媒体、博客、网站上听到的。如果不是直接从我口中说出的话,那就不是真实的。我跟麦戈雷格说了,‘让我们就用8盎司拳套打吧’。麦戈雷格想用什么牌子的拳套就用什么牌子。我也会戴上8盎司拳套。无论麦戈雷格想要怎么在拳击台上感觉更舒服一点,我都奉陪。”

2盎司的差距真的很大吗

8盎司还是10盎司,两种拳套的重量差距不过是一两多,梅威瑟和麦戈雷格这么较真,有意思吗

还真有。

2003年有学者做过一项实验:让两个学过一点拳击的学生戴上装有加速计的头套,然后再戴上不同规格的拳套对打,以检测不同重量的拳套对出拳力道有什么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6盎司的拳套,实验对象出拳速度要比使用16盎司拳套快2.7倍;使用8盎司拳套,实验对象出拳的力道(即对方头部被击中后的加速度)比使用10盎司拳套高40%。

如果拿更轻更薄的MMA分指拳套和10盎司拳击手套做对比,差距就更明显了。一篇刊载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神经外科》杂志)上的论文指出,使用MMA拳套,拳头的“动能转化明显更高”,“角速度和角动量转移显著增加”——用人话说就是,相比10盎司拳击手套,被戴着MMA拳套的拳头击中,会更容易让你尝到倒地不起的滋味。

1983年,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一场次中量级拳击比赛中,拳手路易斯·雷斯托(Luis Resto)证明了拳套变轻变薄后的杀伤力。

那场比赛雷斯托的对手是年轻的次中量级拳手比利·柯林斯二世(Billy Collins Jr.)。柯林斯刚踏入职业拳台不久,但他前14场比赛未尝败绩。在比赛前,雷斯托的教练兼经纪人为了确保获胜竟使用了肮脏的作弊手段,他将雷斯托拳套中的一部分衬垫偷偷取了出去。结果,戴着被改动过的拳套,雷斯托把柯林斯打成了重伤,后者双目几乎失明。

事情败露后,雷斯托的教练被判6年监禁。审判过程中,法院认为雷斯托的拳头属于“致命武器”。而本来前途光明的比利·柯林斯因为这场比赛职业生涯就此终结,精神崩溃的他在两年后选择了自杀。

▲ 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 Jr.)被路易斯·雷斯托(Luis Resto)用作弊的拳套打成重伤

所以,戴拳击手套是为了保护对手

这样看来,拳套越轻越薄,拳头杀伤力越大,那么,是不是说不戴拳套的拳头杀伤力最大呢

最后再说两句

职业拳击如此危险残酷,梅威瑟却做到了生涯49胜0负,就算再不认同他的打法风格,也得承认这是个伟大的纪录。

麦戈雷格至今没有打过任何一场职业拳击比赛,让他有勇气挑战梅威瑟这座大神的,除了绝对的自信,就是无论输赢都能分到的大把钞票了吧。

毕竟,即将戴上8盎司拳击手套登台对垒的这两位先生,可能是当今格斗界最吸金的两位话题之王。

两场世预赛赢了日本男篮49分,杜锋肯定队员拼劲儿

郭艾伦表现出色。图/新华社

新京报

11月27日的首场较量,郭艾伦、周琦发挥出色,均高效砍下24分。再次交手,中国男篮调整了阵容,王哲林、任骏飞等队员进入大名单,在周琦受到脚踝伤势困扰没有登场的情况下,赵睿三分球9中6,贡献27分、3个篮板、5次助攻、4次抢断,另有张镇麟、郭艾伦、徐杰、胡金秋4人得分上双。

在杜锋看来,日本男篮的实力不容小觑。新任主帅汤姆·霍瓦斯曾执教日本女篮,在东京奥运会获得亚军的历史最好成绩,接手日本男篮后,着力打造队伍的外线投篮能力、防守能力、攻防转换风格,短期内颇有成效。

“日本队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更换了主教练,阵中也有很多优秀的队员。我反复告诉队员们,不要有任何松懈,要投入200%的状态。”杜锋表示,队员们很好地理解了教练组的战术意图,执行力非常棒,攻防两端也体现出不俗的战术素养,尤其是第二场比赛得分上百,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

自2019年10月出任中国男篮主帅以来,杜锋一直希望重塑队伍的精神风貌,从此次窗口期的两场比赛,他看到了队员们的拼劲儿,“找回了中国男篮以前的团结、努力和奋斗精神,这是老一辈男篮运动员传承下来的,小伙子们做得非常棒。”

赛后有

新京报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危卓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