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安曼2月22日电(
此役过后中国队与约旦队历史交手共16次,中国男篮14胜2负。本场也是中国队时隔12年再负约旦,上次是在2007年亚锦赛。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的上一次大比分惨败出现在两年前,当时中国男篮蓝队以26分的差距不敌澳大利亚队,当时也创造了亚锦赛或亚洲杯上输球的最大分差。
由于中国是今年篮球世界杯的东道主,没有晋级压力,故此役阵容以锻炼新人为主,招入了赵睿、阿不都沙拉木、郭昊文等年轻球员,领衔的则是时隔175天再度披上国家队战袍的“大魔王”周琦,同时也是他94天来首次参加正式比赛。
中国男篮网友分享阵容为周琦、阿不都沙拉木、吴前、方硕、翟晓川,约旦方面则派出了阿伯丁、侯赛因、塔克、阿拉瓦迪以及中国球迷熟悉的阿巴斯作为先发。
现场座无虚席,主场气氛非常狂热,使得约旦队士气大盛。双方比分开局后交替上升,但约旦队在首节最后阶段连中两记三分球,以24:18领先结束第一节。
次节,约旦队队长、曾辗转CBA多队效力的现北京北控外援阿巴斯手感奇好,3次三分球全部命中,中国男篮进攻乏术,只能靠周琦篮下强攻,约旦34:23拉开比分。郭昊文在第二节替补登场,成为首位“00后”国手。此后双方由于情绪波动发生短暂的肢体冲突,中国队进攻迟迟未有起色,一度被约旦队打出12:3的小高潮,半场结束时约旦已经48:30大比分领先。
下半场,中国队在开场一度通过周琦和赵睿的快攻缩小了分差,但约旦队在阿巴斯和归化球员塔克的率领下稳扎稳打,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命中率。中国队的罚球出现较大问题,年轻队员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显得有些急躁,第三节结束约旦以64:47领先。
第四节开始后,中国队打出一波6:0,将比分追成53:64,但这时又是老将阿巴斯站了出来,及时得分稳住局面,塔克也在篮下依靠身体优势暴扣得手,使得约旦73:55领先。随着时间流逝,比赛进入垃圾时间,最终中国男篮以24分的劣势告负。
全场中国队仅两人得分上双,周琦19分10篮板,赵睿20分4篮板2助攻。约旦队三人得分上双,塔克32分11篮板5助攻,阿巴斯20分10篮板3助攻,侯赛因11分14篮板。三分球中国队32投6中,约旦队23投11中。罚球命中率约旦达到80%,远高于中国队的41%。
中国男篮随后将奔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于当地时间2月24日客场对阵叙利亚,约旦队则将在最后一轮远赴新西兰,为晋级世界杯正赛做最后一搏。
作者:林晓蔚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中国搏击市场爆发到今年,已经走入了第三个年头。
今年的转向业内人士都看得到,资本趋于冷静,每个在惨烈搏杀中幸存下来的赛事,开始把风向从抢市场转变为寻找盈利模式,但赛事的数量却大量的增多。
但增多的不是上卫视的A级赛,而是大量的C级赛,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遍布全国各地,这是为什么呢
动辄投入几百万的A级赛事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和优秀的选手资源,基本办一场亏一场,C级赛事不需要播出,几十万就可以做一场很好的,乃至做成B级赛。
对于大部分花几万块就能办一场的C级赛,为新人拳手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甚至业余选手也能上去玩两下,参与性高,故而能遍地开花。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业余市场或者说真正处于下游的基层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并且发展迅猛。这是一个好机会,但大量业内人士也许会误判乃至轻视了这个市场,因为业余或者说基层需要的,真的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首先我们的职业市场是刚起步的阶段,上游的建设依然没有完成,中游无法形成,下游现在发展迅速,但有生力量或者说市场效应还传导不上去,两边甚至有互相不理解的情况发生,这是值得注意的。
而此前因为我们太过于关注上游的A级赛,并没有意识到后备培养的重要性。
其实业余赛事需要的东西很简单,无非是技术详解、文化时尚、切身互动体验三样而已。但只这三样,很多俱乐部都没有去做好,或者还意识不到如何去做。
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一点感想。
是招业余学员,还是培养职业冠军
我们不像泰国的拳馆一样有大量的职业比赛可以打,有博彩业支撑整个行业;也不像日本有深厚的武道文化,青少年不管最后会不会坚持,很多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点格斗技术;其他像欧美地区,搏击运动当地人理解认同起来也比我们容易,所以会形成固定的群体练习。
我们的市场刚刚打开,很多观众从第一次电视上看到的搏击运动,到自己真实接触到拳馆,摸到沙袋,知道什么是拳靶,由此带来的各种小白问题,是巨量的。
而一个俱乐部要生存下去,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职业化的情况下,招收业余学员应该是目前最大的收益点:
大家知道培养职业选手是费时费力的,赚的钱勉强能持平投入就不错了,想要有收益基本看运气;
业余学员多的时候,能在暑假偶尔赚一两个月就很开心。
之前虽然有过散打的小规模普及,但年代久远,且当时全国各地最多的还是跆拳道馆,真正想练散打的,除了几个武术大省(河南、安徽、山东),基本想找到教的地方都非常困难,除了进专业队和武校,别无他法,而有消费能力的上班族是没有时间去武校专业队的,想业余锻炼的青少年除了寒暑假也没有时间整块训练。
现在基本省会城市都有像样的格斗俱乐部了,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有小型俱乐部,基本上满足了硬件设施,而且不少拳馆还有泰国教练乃至欧美教练,相比于十年前,简直就是鸟枪换炮。
我至今都还记得,十年前,全国叫得上名字的泰拳馆就四五家,基本一家“统管”一个区域,哪个拳馆来个泰国教练,立马圈内或者论坛上就传遍了,别说去练,能让人家用数码相机录个打沙袋视频传到网上就是荣耀,如果能有打实战的视频上传,那就是王者荣耀!
不过那个时候获得这种技术资讯的喜悦是非常难忘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小白,能学到东西就是最乐意的,所以这种心态最符合真正的业余群体。
1、技术详解
如今这个年代,一个人业余学拳为的是什么
反抗校园暴力 减肥 时尚炫酷 追星 想有自己的小众爱好 这些都可以是原因。
但我们大部分俱乐部却一直想着的都是——宁可饿死,也要出一两个像样的冠军,而不是想着先好好活下去,再慢慢培养自己的冠军。
对于很多业余训练的会员,很多俱乐部就是让教练跟着一起打沙袋,学下基本功,很少详细讲解技术,甚至对于学员提出来的新手技术细节问题感到厌恶,就算学员买私教,很多教练也都无法解答,或者不甚关心学员的问题,导致学员粘度不够,最后流失。
其实我们只需要自己想想最初喜欢格斗和最初练习格斗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也就会明白业余这块的学员最缺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格斗中一个提膝格挡的动作,提膝格挡的时候脚背是绷直还是屈起
这个问题很多职业选手基本不会在意,觉得只要胫骨硬,怎么样顺利就怎么样挡。
但很多业余学员就非常在意这个动作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他感觉脚背绷直发力要比屈起顺畅,如果不能一一给他们解释清楚,你就是金腰带头衔再多,你也不是一个好教练,最终也不会有长久的回头客。
2、文化时尚
技术详解这一关要求教练本身有清晰的思维,一定的口才,这些都是要经过培养锻炼的,而一个技术往往代表着一段格斗文化或者故事。
比如站立格斗里面的掩手打法,其实在很多格斗技术里面叫前锋手或者雷达手,播求就非常擅长用前手掩手打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对手一旦进入你前手的距离,无论是踢还是拳,你都可以打中对手,而且可以起到干扰对手的作用。
所以格斗游戏和漫画里面前锋手的动作被多次运用——KOF的泰拳东丈,空手道坂崎良都有前锋手的架势。
这些点是很容易让业余学员兴奋并且继续产生训练热情的,因为他们很多过来训练就是因为看了相关的文化作品或者比赛,很多时候他练会了技术,只不过是找寻一下心里的归属感,觉得自己像喜欢的格斗人物,这就行了。
业余的学员学会一种新技术,比如转身腿的那种兴奋,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简直比中了奖还高兴,而如果在练习中能用新招数打中人,那得高兴一个星期去,下回接着来练,而职业选手早就没了这种兴奋,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有条件做职业拳手的。
所以,真正重视业余的俱乐部是一定会把格斗文化传播好的,充分了解格斗文化也是好的俱乐部需要加强的事情。
3、互动体验
当业余的学员练习到一定程度以后,能切身体验一场比赛就显得很重要,一来能让他们体验真实的比赛,二来可以检验他们的技术,让他们知道自身的差距。
一份体验,除了可以留下一份影像资料作为纪念,更重要的是打得好的,则会更努力的训练,打更多的比赛,这也是大量馆内交流赛和C级赛的基础。
欧美、日本等地区的职业选手也是从这些俱乐部里的业余拳手诞生的,但往往训练认真程度不输其他国家职业选手,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始终是在兴趣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俱乐部一定要摆正一个心态,任何对格斗保持有敬畏心的习练者,都值得尊敬,而不能因为你技术好,你是冠军,就忽视这些人的存在。
这个行业成熟的粉丝群体,乃至未来的市场,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这些人来支撑。何况很多人除了格斗以外还有其他更擅长的事情和职业,这才致使在各行各业里都分布着对格斗项目有兴趣有理解的人,这一点不得不重视。
市场打开效应:业余赛事带来的机会
记得09、10年的时候,我还在泰国念大学,当时有一些业内人士问我,为什么不做泰国的泰拳产品代理业务,一方面是我的兴趣并不在此,另一方面当时国内连有格斗俱乐部的城市都没有几个,所以我就和朋友说,做这些装备产品,如果没有关系进入各个专业队,那么基本就是等死。
搏击装备产品大致就是擂台、沙袋、靶子、拳套、衣服、裤子、护具,以及一些周边。衣服裤子这些,以中国的山寨能力,只要你火,迅速就能把你复制掉,以更便宜的价格出现在市面上。真正盈利好的还是装备,因为用起来确实感觉不一样。
专业队能出成绩,所以装备消耗大,像泰国Fairtex这样的品牌,都是有专门的测试环节,像雅桑克莱3个月就可以打烂一付手套,而按照当时国内的情况,进不了专业队,你卖给业余的粉丝,他3年都打不烂一付,你怎么卖第二付
其余的沙袋、擂台就更别说了,至于护具,一个拳馆买两套就算大客户了。
如今已经过去了六七年,大家可以再看看中国的各种搏击产品的数量,乃至销量,按照以前的情况来对比,简直就是翻天覆地。
中国业余的市场哪怕只打开一点点,对于其他国外品牌来说,基本就是50%的利润来源。
而目前在国际上,格斗项目的发展状况,似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加入进来——K1和PRIDE几乎用尽最大努力让世人知道格斗比赛,然后由UFC和其他诸多比赛继续将这些推广下去。
我今年在曼谷的商场里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往曼谷市中心的大型商场,至多只有一小家店面有各类泰拳搏击产品的专柜,因为当时曼谷给业余人士提供训练的俱乐部并不多。而现在,Fairtex和Venum都有了自己的专区,而且很大,很时尚。这证明购买的人数增多。项目普及成功,才会有这样的影响力。
装备的火热让很多从业者意识到了业余市场的潜力,C级赛的成功也让这个势头继续保持了下去,如果俱乐部这块能稳住,那么我们就能完成良好的传导,把下游到上游的环节对接起来。
粉丝讨论的热情,以及高度参与带来的专业,才能真正让行业完善,而不光是一线选手在台上打,打完了消耗库存就退。
但对于下游市场和业余赛事的运作执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索性采访了两个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的业内人士:一个是推广泰拳培训项目比较成功的“HBW训练营”创始人韩博唯,他做的业余培训颇有成效,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口碑,另一个是昆仑决C级赛城市英雄的负责人栾俊。
他们对业余市场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里分享给大家参考。
1、韩博唯
问:怎么看待中国的业余搏击市场
业余市场空间巨大,开设的格斗场馆越来越多,从业人员需要客观认知市场才能正确有效的对大众人群进行引导。
全世界的业余用户起点不相上下,但中国的搏击从业者引导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尚未充分引流。
中国搏击从业者的普遍特征:
A、对市场缺乏认知:
习惯性的陷入自己的武林世界,缺乏对用户的了解,往往自我虚构出不存在的消费市场。
B、课程产品生产力差:
搏击业浮躁,普遍缺乏客观自我认知,从业者优质课程产品生产能力不强,尚未意识到自身产品内容的缺陷和短板,反而盲目在一些只有空壳子但无实质的合作模式上费劲心思。
诸多自身缺乏流量获取手段的从业者,即使联合在一起,除了凑个热闹,到最后仍一无所获,还是因为不注重自身内容的质量。
也有从业者希望通过与赛事合作的形式获取流量,但缺乏对赛事关注人群的分析了解,如果赛事关注人群的线下消费能力极低,那就很难对行业的格斗场馆进行引流。
C、从业者的局限性:
搏击业余场馆的开设看似不需要巨额的创业成本,致使越来越多的搏击人事或业外人事选择开馆,但此行业对创业者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所谓技术不单指格斗技术,更多是对营销等方面的要求——目前行业流量迫使创始人需要严格控制从业成本,很难让优秀的营销人员获取与自己价值匹配的同等报酬,所以通常需要创业者亲自上阵,但创业者普遍营销能力相当不足。
每个创始人都认为自己有一两个别人想不出来的大计划,暗自欢喜憧憬未来,但殊不知大家各自心里想法都大同小异,所谓的计划也是脱离市场的考量。
搏击从业者应该像健身房的格斗课管理和营销模式学习,从创造的社会价值上来说已经远超搏击的垂直行业。
不否认健身房里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格斗教练存在,我曾在我们“HBW欧式泰拳”的线下教练员培训中遇到过很多,但也必须承认一大部分健身房搏击教练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很善于学习,如果垂直搏击圈的从业者止步不前,依然闭门造车,那早晚会被超越。
健身房是巨大的流量入口,待到时机成熟,如果搏击拳馆的流量入口还未通过任何方式打开,那时拳馆从业者则人人可危。(你们的会员就要跑去健身房啦!)
问:推广项目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为B端和C端用户建立认知,讲通俗一点就是对从业者和大众人群建立认知,这个环节是最花时间的。
很多从业者给大众建立的格斗认知非常有限,甚至有的是错误的,无论是格斗的技术体系层面,还是格斗的功能性延展。
大多从业者不能把格斗体系的娱乐化、训练中的多变性、趣味性、专业性并存的一面展示给大众,反而把格斗最暴力、最令人担忧的一面反复给大众洗脑,无意间抬高了大众加入训练的心理门槛——有人在一边努力为大众树立正确认知,而更多的是众多从业者在另一边不断破坏生态,虽然他们是无意的。
健身房的格斗产业虽然比垂直格斗业顺利很多,但有一些推广者空谈概念,打着“格斗健身”的旗号,并无深入的实质内容,企图通过降低格斗授课的技术标准,来获取流量,通过降低健身教练的从业技术门槛,来引导他们更愿意参训。
嘴上说着“只是用格斗的形式去健身”,实际则是用来掩盖自身能力不足的借口。
比如国内某格斗健身培训品牌,传授给参训教练的本身就是劣质的格斗课程,再由教练把这种劣质课程传授给大众,更加剧了格斗相关产业的生态恶化,给大众建立了错误的技术引导,以及对格斗健身的歪曲认知,这样的模式不会长久。
问:职业和业余市场,是不是完全是两回事
在国外不是,在中国是。
中国早年就给大众建立了很深的错误认知,认为职业的才专业,业余的就不行。但在国外,职业运动员大多只是打职业比赛获得冠军头衔,其实他们都是业余爱好者,在运动员打比赛的身份之外,还有其他工作,比如KO泰拳王播求的日本选手“佐藤嘉洋”。
国外的模式告诉你,即使你是爱好者,但你有你的选择:
你的格斗水平可以很高,你也可以只是用格斗来减脂,课程同属一种体系模式;
参与课程的人多种多样,有运动员级别的、也有入门爱好者,大家相互鼓励,只是强度不同,收获不同;
教练把自己当成主控台,带动起所有人共同创造。
这是国外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搏击业内的整个群体才能成为一家人,这个话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毕竟搏击业内有太多要普及的知识,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同行业人在做的,我们了解太少,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吧。
问:如何做好业余市场
A、踏实做事,先做好自身内容,不然一群同样挫败的人联合在一起也只能是互相打打气。
B、做好引流工作,控制成本,善于尝试资源置换。
C、让两者形成闭环。
2、栾俊
问:你怎么看国内业余赛/C级赛的市场
我觉得市场巨大,但我们目前综合能力不足:
1)缺乏优秀的教练,缺乏专门做青训的教练;
2)缺乏科学的训练和团队;
3)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起初三两年感觉不出来,成熟之后,会局限运动员进一步的自我提升;
4)缺少专业的经济团队为他们规划、包装。
问:为什么C级比赛如此火爆,观众喜欢的原因
我觉得业余比赛主要还是小城市更受欢迎,因为他们平时文娱活动少。C级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在广场、酒吧、俱乐部都可以举行,到场观众多则上千,少的只有几百人。
问:目前业余赛/C级赛的市场开放有多少
不到一半。因为我们做的比赛还是太专业了,我们想做业余的比赛,但是跑来的大多都是接受专业训练、打不上比赛的人群。
从以上的解答可以看出,在不同视角下,大家对业余搏击比赛的理解和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我们都还不够重视业余赛,业余赛的发展也不够成熟,甚至没有一个大的方向。
但是,只有业余市场真正成熟了,职业搏击才会真正完整,运动员退役也有着陆的平台,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能有更稳定的收入,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真心希望每一个俱乐部都能良性发展,选手能打又能教,推动搏击产业在中国的持续进步,共勉!
感谢雷武龙老师供稿
更多热辣内容请移步微信(搜索bjqbj01),关注“搏击周评”,搏击其实很酷哦~
“死亡与安全”的话题是长久以来缠绕格斗运动的一个梦魇,近几十年来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每例意外的高度报道,导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格斗运动的发展。
足球,篮球,橄榄球,冲浪,赛车甚至跑步都常常出现重大意外,甚至死亡事件,但为何偏偏格斗成为特例
“或许是人们厌倦了战争,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那样的小心翼翼“维护”,唯恐出现一丁点意外的发生,格斗只是被迁怒了而已”。
这个问题,我们不做深谈。
今天我们讲一讲综合格斗运动(MMA)与职业拳击运动哪个更安全
大多数拳击练习者或拳手拿到一副拳套后,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用力挤压它,感受拳套中的填充物。
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行为会让我们对接下来的训练或是对抗感到心中踏实,因为厚实更具安全保障。
在业余比赛中允许运动护头和身着护具,这套装备确实能够一定程度减少损失,不过它更大的用处是给予拳手勇气(恐惧深藏在每个人心中,即便拳手也一样,只不过经过专业训练的拳手懂得如何克服和利用恐惧与紧张感)。
我自己曾经是一名散打运动员,后来接触了踢拳与拳击,这种在对抗中被保护的感觉,是我练拳前两年中,最大的安慰。
但无论如何对于MMA这项火爆的运动是一直不太感冒,在我社交的圈子里,也有很多练习者和职业拳手表示:MMA过于暴力和危险,相较于MMA运动,更倾向于前者。
“因为综合格斗运动员他们在战斗中,可以拳打脚踢用肘和膝攻击任何他们喜欢的地方,他们甚至可以利用摔法把人扔到地板上后用柔术肆意蹂躏对手。再看看他们那副两盎司的分指拳套,跟没戴有啥区别 一拳一拳的地面锤击简直不忍直视”。
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种观点使我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随着知识的增长,对MMA运动的接触后,我终于明白了“眼见未必为实”这个道理。
事实是,拳击虽然被称为甜蜜的科学和崇高的艺术,但其安全性未必比MMA高,甚至从某些方面讲,拳击比综合格斗更危险!
这和我们所设想的“事实”大相径庭。
不管怎么说,MMA这项较新的“暴力”运动比拳击更性倾向于人们眼中的野蛮行为,其残酷的形象和表现形式使得一直被误解(八角笼子、骨折、断腿事件、狂野奔放的文化等)。
这几年来,这类研究和数据分析在美国是挺多的,其中不乏一些专业研究机构。而业内人对此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过。
作为一名习武多年的人,我练就了一手高明的翻墙手段,为了这个讨论,我在国外是一顿海捞,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是找到一些比较专业的数据,希望这些通过客观研究的数据来帮助大家理清主观的看法。
死亡统计
这两项运动的死亡率很难精确衡量。
拳击场上死亡数据最全面的数据来源于Manuel Velazquez(1943年1月24日—2016年1月15日)的《拳击死亡统计》 ,这哥们是一名反拳击运动活动家。
他统计自1950年—2007年有339人死于拳击运动。
不过这个数据里,水分太多了。
首先是年代悠久,那时候的拳击运动防护措施、训练方式、比赛规则和正规度等等与现在差别非常大。拳击为啥说科学呢,还是因这些年来的发展与进步有目共睹。
第二点是,这个数据里包含了黑拳、无证拳击赛等等。这是作死的节奏,你不能怪拳击啊,这些参赛人里,估计有不少都没练过拳击,而且体重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就是奔着钱去的。
那么综合格斗运动的数据如何呢
咳咳....因为综合格斗运动发展才20余年,很难找到确切的数据。
国外和国内一些网站统计,自90年代至今不会超过10例死亡事件,这其中还包含用非法药物死亡的。
具美国一个网站Velazquez统计,1900年至2003年的美国拳击赛,平均每年有25000场业余拳击赛,5000场职业拳击赛,平均每年有3例死亡(吐槽一下,你知道每年橄榄球中暑死亡人数多少吗 嘿嘿,赶超职业拳击)。
但这份数据并不能说明拳击比MMA更危险,因为MMA运动发展较晚,赛事的数量,商业化,行业规范性都是一年一变得节奏,没法具体统计,里面也没准有谎报或者不报情况。
年复一年的分析和统计是不可靠的,我们还得再等几年,希望可以有一份统计条件差不多的更严谨数据,才能真正知道真实的数据。
受伤统计
据查证,2014年出现了第一个“荟萃分析”(对不同研究结果进行收集、合并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数据来源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综合格斗中受伤的风险高于其他几种格斗运动,包括柔道、跆拳道、业余和职业拳击。
职业拳击和综合格斗(MMA)之间的受伤风险差距最小。
在一场MMA比赛中受伤的概率平均只有23%职业拳击的平均风险在12%到25%之间研究还称,这两项运动的受伤形式“非常相似”—也就是说,两项运动中面部割伤、骨折和脑震荡的比例都很高。
不过,这项荟萃分析并没有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
2015年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员Reidar Lystad进行了更广泛和全面的荟萃分析。
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受伤风险最高的是MMA,其次是拳击(见上图),不过他的进步在于补充了一些其他信息。
一、头部和颈部受伤:
拳击中头部和颈部受伤的比例最高(84%)其次是空手道(74%)和综合格斗(64%)二、脑震荡:
拳击造成脑震荡的比例(14%)明显高于综合格斗(4%)踢拳的脑震荡率最高综合格斗骨折的发生率远高于拳击(分别是27%和7%)头部受伤
以上这些数据,看完了是不是有点晕,不要急,其实对于拳击和综合格斗运动(MMA)的最大争论点在于头部损伤,因为头部是人体最难以恢复的,这里被攻击,那伤害基本是累计性的。
而不论是拳击还是MMA运动,最主要攻击部位就是头部。
其实在史泰龙的《洛奇》系列第四集中,史泰龙被迫退役就是因为头部长期被攻击,导致眼睛出了问题。阿里后来得了帕金森,也有医学专家称是拳击赛留下的后遗症。
那么这两项运动在头部损伤这方面的比较如何呢?
2015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谢尔比·卡普曼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只有一项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研究将综合格斗和拳击的损伤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这项研究据说在当年在业内影响挺大)。
研究发现:
职业拳击手在特定的比赛中更有可能不会受伤MMA拳手一般更容易受伤,但这些伤相对较小(擦伤等)职业拳击手明显更容易遭受严重伤害,包括失去意识和严重的眼睛损伤,如视网膜脱离拳击手发生脑震荡并失去意识的可能性几乎是正常人的两倍拳击手平均停赛26天,而综合格斗选手平均停赛20天,这也表明严重受伤的发生率更高后来我找到了一篇关于卡普曼博士的采访,采访中卡普曼解释了为什么他将业余拳击排除在研究之外(该研究分析了在埃德蒙顿市进行了11年的医学测试)。
第一:业余拳击手戴着头盔,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头部。
第二:业余拳击比赛中,可以根据身体的击打程度来得分,而总分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而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判定规则不同。职业拳击中如果没有打出有效的攻击,那么在裁判眼中,你就没有得分。
另一篇研究MMA的论文是多伦多大学—迈克尔·哈奇森的研究报告,他是通过UFC比赛数据来论证的。
这项研究包括分析2006年至2012年的844场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的视频和比赛数据,来衡量MMA中头部外伤的发生率。
UFC的规则包含击晕(KO)和技术击晕(TKO),凡是被KO和TKO都算作头部击伤。
研究中,表明:
KO率:每百名运动员的KO率是6.4次(占所有比赛的12.7%)TKO率:每百名运动员TKO率是9.5次(占所有比赛的19.1%)综合来看,综合格斗中每百名运动员的头部击伤率为15.9次,相比较于拳击的4.9次和踢拳的1.9次高于以前的研究不过这项研究的漏洞在于,他只算次数,但是没有算实际的伤害程度。
比如:泰森1拳能KO对手,UFC一名运动员要3拳,这就出现漏洞了,貌似UFC运动员给对手造成伤害更高,因为他打了3拳,但实际上恐怕泰森那一拳才是真大杀器。
综合不少报告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综合格斗造成的损伤要比拳击低,我是指头部损伤。因为综合格斗运动,包含拳、腿、膝、肘、摔和关节技,打击方式和打击面积比职业拳击多,可以减轻头部重复被攻击的次数。
总结
根据上述的一些相对客观的权威的研究报告表明,综合格斗(MMA)运动受伤概率更高,但拳击运动的伤害可能更大。
但也不能现在就下结论,因为综合格斗这项运动太年轻了,大多数拳手退役的年头也短,学者们还需要花更多时间观察这些退役运动员的身体情况才能下进一步结论,毕竟一些脑部受伤导致的疾病是有潜伏期的。
具体到底是MMA更安全还是职业拳击更安全,嘿嘿,你自己判断。这些数据就是我的本篇内容了。
我个人更偏向于职业拳击更危险,但是我还是拒绝MMA运动,因为一场比赛后,脸部的那些划伤是我无法容忍的,而且,我也不太热衷柔术。
谈到这,肯定有人会问,我每天下班都去拳馆学拳,会不会脑部受伤
嗯,这个问题,您多虑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职业拳击和职业MMA运动,和大众格斗运动完全不同的领域,这是和平时上班开车与F1赛车那般大的差距。
不要怕,大胆的去练吧。
你对这项运动有多爱,它就会反馈你多少爱,毕竟它被称为甜蜜的科学和崇高的艺术!
9月17日,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VS约旦的比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白)以88比79战胜对手。
中国VS约旦的比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白)以88比79战胜对手。
图为在中场休息时,2008年奥运会时期的中国男篮队员们受邀来到现场。
图为在中场休息时,2008年奥运会时期的中国男篮队员们受邀来到现场。(中新社
(1)2022lol世界赛程时间表赛程:入围赛:2022年9月29...
(1)2022女篮世界杯赛程表时间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如下:小组...
1、cba辽宁2023年赛程表年CBA联赛将于10月初正式开幕,辽...
(1)英雄联盟2021总决赛LPL代表队一览1、S11全球总决赛L...
(1)女排世锦赛2022具体时间1、女排世锦赛2022年时间是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