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环岛球友会厦门市环岛乒乓球俱乐部

2023-08-21 4:11:14 聚哦体育 聚哦

说说我们环岛球友会厦门市环岛乒乓球俱乐部

分享 曾汉中 感悟乒乓

在许多地方,社会球友圈一般依托QQ、微信联络,以“群”命名。我们可不同,有自己的组织,大名“环岛球友会”。名头相当响亮,好像要把厦门岛内球友全招至麾下似的。其实,不过是距离大名鼎鼎的环岛路比较近,傍点知名度而已。

球友会所在球馆位于前埔南区繁华路段。六、七年前,我和球友董君辗转找到这里时,立刻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虽说身处地下室,球台、灯光、围挡当时还比较简陋,水泥地板也有点坑坑洼洼的,但它方便,每天下班后,不用约人,不管刮风下雨,这里雷打不动总有一群人在打球,水平还比较接近。这对一天不打球手就发痒的人来说,真是再理想不过了。

我们从此在这里安营扎寨。只要没事,每天下班一定先来报到,打上两个来小时的球,才心满意足饿着肚皮回家。球友会在册会员一般有四、五十人,每天都有十几人打球,人气旺得很。

喜欢乒乓且有一定基础的人,交了会费,都可以成为会员。退出也相当自由,以交会费为标志,下次不交了,就算自动退出。会费很便宜,交二百元钱就可以打上三四个月,视每次交费的在册会员多少而定,收支明细都在QQ里公布。球馆方每天固定留四张球台给球友会,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来打球,包括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比起以前每逢春节就无处打球的窘境,现在真是享福了。

经常有会外球友找上门来切磋交流。会员约来的,自己慕名而来的,出差找上门的,零星一两个,成群三五人,只要够水准,大家都欢迎,不仅不收费,还争着和他们过招,热情得让来客一个个筋疲力尽,大呼过瘾。一些人在体验了这里的乒乓氛围之后,就选择入会,哪怕住得远也心甘情愿。宽松,人情味,算是本会特色之一吧。

领导层精干高效,设会长一人,秘书长一人。会长张君总揽全局,非大事不过问;秘书长刘君具体负责,身兼会计、出纳、采购、公关、网管、领队数职,忙里忙外,内部友谊赛还出任裁判长,外加上场参赛。两个人擎天柱一般地撑着,一干会员便乐得当甩手掌柜,两耳不闻闲杂事,一心只打乒乓球。在许多活跃的社会组织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热心人的身影。

前两年,球馆装修,铺上塑胶地板,装上空调,铺设了通风管道,改善了灯光照明,新辟了休息区,电风扇、饮水机、储物柜一应俱全,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只是球桌还差强人意,球友会便发动会员自愿集资,你三百我两百,四台常打的桌全部换成“小彩虹”,真个是鸟枪换炮了。

会员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来了。有公务员,厅局级干部好几个,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好多的教授高工高师高管,有在台资企业工作的台湾朋友,有开豪车的私企老板,有自主择业事业有成的小年轻。当然,所谓身份在这里只是一张纸糊的标签,每天不期而遇的时候,大家都是草根球迷,国球拥趸,实力才是这里的硬道理。球打得好,大家追着你“求败”,你就是这里的紧俏货抢手货。

打球为了什么 或曰锻炼身体出出汗,或曰调适心态图个乐,没有人会说为了要当一方诸侯杀遍馆内无敌手,那样就显得不够谦虚不像中国人了,就会成为千夫所指的“臭头鸡仔”(厦门话:众矢之的)。实际上,打球可不单为的图个乐, 每天杀得天昏地暗手脚发软的时候,也早把科学锻炼身体忘在了脑后。只有胜负竞争才是球场永恒主题和核心话题。休息间隙,大家互相关心询问的是今天的状态和战绩,交流探讨的是对付某个特定选手的秘诀和心得。某日,会员林君历经苦战鏖战,把一位从未赢过的球友斩于马下,竟高兴得双手攥拳一蹦老高,落地后还绕桌跑作欢呼状,全然不顾五十多岁的年纪和董事长身份,让人大笑不止又感叹不已。要是输球呢,特别是该赢的球却输了呢,那就绝对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了,一晚上胸口都堵得慌,恶劣心态有时还会暂时性地影响到当天的家庭和睦。这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有这种真实体验的远不止我一人。都知道要拿得起放得下,但轮到自己就没有那么洒脱了。

好胜心虚荣心人皆有之,这也是追求球技水平提高的强大动力。如果说,球友会像一片树林,里面可是什么鸟儿都有。在这里,什么稀奇古怪旁门左道的打法都有,时兴的弧圈球,传统的近台快攻,凶狠爆冲型,稳健相持型,反胶、长胶、生胶、正胶,正反面不同性能胶皮的、直拍横打的、直拍倒板的,来个功底不够深厚的新人,往往会被搞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多元的打法风格和相互的砥砺,极大提高了会员们适应各种球路的能力,而适应能力的高低,又是衡量球员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这个群体里,不少人的整体水平提高很快,特别是几个坚持天天打球的小年青,几天不见就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因为彼此熟悉,没什么秘密可言,即使水平较高的也很难一晚上保持全胜,一不小心就不知会栽在哪条小河沟里,让你湿身没商量。一位升迁到外地的军官会员陈君回来度假时,就惊呼自己“脱离组织久了,水平明显赶不上了”。

为了促进会员间的交流和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每逢法定节假日,球友会都组织内部友谊赛,并向会外业余球友开放,以提高赛事水平。彼此知根知底,这比赛不好打;非会员球友参赛,相互球路生疏,同样不好打。上次比赛进入前几名的选手,可能这次连小组都出不了线;某位一向不被看好的球友突然神威大发,一路过关斩将打入前几名,甚至夺得冠军,也时有发生。赛事的紧张与残酷、爆冷的兴奋与激情,总是让人很期待。

比赛最初是纯粹的精神奖励,只在QQ群里发布获得前八名选手名单,并致热烈祝贺云云。后来由会员自愿赞助,开始有了奖励冠军的象征性奖品,一块底板,一块套胶,一件T恤衫,几盒乒乓球,好看又实惠。含金量最高又最有意义的当属今年(2014年)元旦的比赛,一位在安踏公司任高管的会员杨君赞助了一件由该公司设计制作的中国乒乓球队领奖服,绣着国旗图标,美观大方上档次,让许多人垂涎欲滴跃跃欲试。

决赛在我和一位来自台湾的会员黄君之间进行。说来侥幸,小组赛我输给一位平时从未输过的小伙子,以小组第二出线,又一路拼杀,终于第二次打进决赛。不过,经过连续二十多局的苦战,体力基本消耗殆尽,更何况平时我对小黄就胜少负多。领奖服再诱人,心里是准备缴械的。

围档边聚集着不少球友,等着看冠军和领奖服的归属。所以,决赛不容你不打。经裁判长人性化特批,只打三局两胜,结果不出所料,我1:2惜败。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秘书长兼裁判长刘君郑重其事将国家队领奖服颁给小黄。有球友对小黄说,希望你穿着这件冠军服在台湾打比赛上台领奖,引来一片叫好声。

球友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市里的大型赛事,比如一年一度的SM大奖赛、总商会杯、电信杯、通仙杯、睿创杯等等。凡有团体比赛的,球友会经常一次就组织三四个队参赛,会员们多了一些打正式比赛、与更多球友切磋交流的机会。比赛时,大家互当场外指导兼啦啦队员,让人着实感到有组织和没组织就是不一样。免不了也会打上照面自相残杀,那也是真刀真枪火星四溅地拼,然后,握手一笑泯恩仇。

大伙儿基本上是半路出家的业余选手,绝对实力不算高,但在相互砥砺提携之下,一些素质好悟性高的进步很快,整体水平比较齐整,且打法怪,路子野,各有各的神通,不管哪路的业余选手都不敢小瞧,不过碰上科班出身的选手,总体上还是处于下风,团体最好名次不过是进入前八名而已,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重在参与。

不时也有人大爆冷门,一举击败水平高出自己好几个档次的高手。今年通仙杯比赛,那位台湾人小黄就战胜了曾获得SM大奖赛(厦门最高水平赛事)前四名的一位高手,顿时轰动整个球友会,人人脸上有光,微信里群起祝贺,球馆里津津乐道,打球的人那几天好像一下子多了不少。

时不时还拉上一支人马,杀往省内各地,与当地球友过招。先后到过龙岩、永春、惠安等地,战绩却不敢恭维。原来“环岛球友会”望文生义名声太响,人家以为来的都是厦门乒坛精英,自然不敢怠慢,尽遣当地各路高手严阵以待。可怜我们的馆内高手一个个折戟沉沙,败下阵来。好在还有坚强后盾。毕业于福建体院乒乓球专业的会员蓝君总是适时地挺身而出,以一敌十,力战群雄,结果大获全胜,挽狂澜于既倒。这下子球友会名声才真的响了,也成全了小蓝在当地一战成名。据说某次有人心有不甘,第二天又招兵买马调兵遣将,再切磋一回。奈何还是过不了小蓝这一关,这才心服口服,回家洗洗睡了。

当然,能走出去交流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窝在球馆里挥汗如雨每天练球不止。有时想想也奇怪,成天就对着这颗小白球发狠,还和这些熟面孔翻来覆去打得热火朝天,怎么一点都不觉得乏味呢 足见这小小银球魔力无边。

球路熟了,人却总是不熟。球友大概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朋友,虽然见面频率比一般朋友都高,但多数人最多互相认个姓,老张啊小李的,要不就以人体特征为符号:“那个左手戴眼镜的”、“那个直板生胶的”,年龄、职业、家庭都不太了解。认球不认人,这是球场上的有趣现象。

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彼此的感情。谁要有事长时间不来打球,总会有人念叨着,一旦回归了,热情的群问候绝对能让他感到自己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有一回球友王君比赛中不慎脚踝韧带断裂,住院手术治疗。几拨球友先后前往医院探望慰问,送去了组织的春天般温暖。今年四月,国家男子乒乓球队在厦门集训期间,到集美大学举行乒乓进校园热身赛。在市体育局担任领导的会员占君,给会里送来连续两个晚上的几十张球票,让大部分会员都能近距离观看世界顶尖男子乒乓球的精彩对决,过足了瘾。

每年中秋节,打完内部赛后,球友会照例举行AA制晚宴。酒足饭饱之际,就玩厦门习俗“搏状元”游戏,大呼小叫,吵吵嚷嚷的,呼应着比春节还热闹的厦门中秋节气氛。总有几个“状元”抱着丰厚奖品回家报喜,球友间的友情更深了一层。

快乐乒乓也常常是球场上的主旋律,斗嘴逗趣插科打诨往往能冲淡场上你死我活的紧张气氛,通常水平高且随和的人比较容易成为攻击对象。大家齐心协力为弱势方加油,给优势方喝倒彩,出尽歪招损招鬼点子,有时真能把高手搞得心烦意乱败下阵来。大伙儿“阳谋”得逞,好比捡到金元宝,一个个乐不可支,好歹也平衡一下老打不过高手的失落心理。

在这种快乐氛围之中,输赢已经不重要了,打嘴仗逗乐开心才是第一位的。

打完球,几个球友兼酒友不时还会聚在一起小酌一番。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并且在酒精的催化下,场面总是十分热烈,一个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发表着对球友球技、战况战绩以及对当前国内国际重大时事的见解,你会深深感叹多少草根人才在民间啊。

相处久了,我有个重要发现:打球人的心态、性格一般都挺好的,善良正派,开朗达观,很好相处。有时球馆一晚上突然涌来二十多个会员,人多桌少挤得爆棚,大家互谅互让,从来没有发生过争球桌或者坐庄不下的不愉快。水平较为悬殊的双方也没有打让球的,这就让弱势一方偶尔也有完胜一两局的可能。其他地方压注赌球的现象,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有的人为帮助球友提高水平,还经常自愿充当陪练,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乒乓球是一种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活动,汇聚在其麾下的人们,无不通过对它的痴迷,表达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我们球友会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在祖国广袤土地上,有多少这样自发的草根组织,才构成国球在民间的雄厚基础啊!

本文写于2014年。六年过去了,球友会更加繁荣兴旺,生机勃勃,还有后续纪实报导。

合肥足球夜市踢出一片火红

耀动合肥之夜

合肥的夜不是沉寂的,

在月光与灯光的交相映衬下,

有不少上班族选择呼朋唤友,

在球场上一起挥洒出汗,

红火的足球“夜市”正为夜生活增色添彩。

足球场馆人气爆棚

“周球王,晚上还有场地吗?来了几个朋友,想约着踢一场球。”“散客一枚,下班后求带走,凑份子随叫随到。”……7月22日晚8点半,刚刚送走一批熟客正准备歇会的周彭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手边的微信群里又热闹起来,他忙不迭丢过去一排笑脸。

“欧洲杯刚结束没多久,加上是夏季,最近订场的人特别多。像6点半到8点半、8点半到10点半的时段提前几天都约爆满了。”24岁的周彭,是蜀山区一家球场的管理员。在校期间周彭十分喜欢足球,曾经身为校队一员,奋战在合肥各大高校的绿茵场上。现在的他正把爱好和职业融合在一起,每天上午10点他就要来到球场,为晚上的客流高峰期提前准备。

这是一家位于合肥西部城区的“网红”球场,虽然位置不处于繁华闹市中心,但丝毫不影响广大足球爱好者前来打卡的热情。球场内一共设有三个不同面积的场地,其中包含两个五人制球场,一个九人制球场,将近5000平米的活动空间,可容纳近两百人在这踢球或观看。

来这个球场的大部分是合肥上班族,还有一些是大学生,就连合肥周边城市的一些球迷也会时不时组团赶来约场。“你看看,下周还要提前帮一个舒城的球队安排场地,他们包了车专门来合肥,非常有热情。”周彭点开手机上的约球名单,向

全合肥唯一一支成年女子业余足球队,也选择了定点驻扎在该球场。这支球队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但同样热爱足球的女子组成,她们或是家里的妻子、母亲或是职场上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她们专注于足球、热爱着生活。

周彭告诉

呼朋唤友组团踢球

月色照映下,迎着璀璨的灯光,腾挪闪跃的足球,将球场内所有人的目光聚集起来。“好球”、“哇,厉害”、“注意力集中,兴奋一点,不要急,多鼓励!”一踏入球场,就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人们为拼搏而呐喊、为快乐而奔跑、为胜利而欢呼,让旁观者都感觉到活力满满。

来到球场,换上球衣,穿上球鞋,不管是刚走出校园的毛头小伙子,还是50多岁的企业高管,不再考虑工作的压力,远离学业的烦恼,尽情享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来自合肥一家大型国企的职工李晓明,每周四的晚上都会和一帮好友相约踢场球。

“圈子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啊,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到那个时间点就想来活动一下,开车跑远点都没事。”李晓明告诉

现在,一般每周他都要来球场踢两次球,整个人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多了。“我们看到草根足球在合肥还是有着很庞大的爱好者群体,愿意花点钱踢球的人很多啊。不过,要注意的是订场要早,不然最近绝对是手慢无。”李晓明笑称,有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很重要,平时大家工作节奏都很快,想找这么多熟悉的人一起玩一起嗨,真不容易。

在李晓明看来,尽管面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但近年来合肥足球夜市越来越红火,不仅仅是蜀山区这边,像包河区、瑶海区等球场比较集中的区域,生意都不错。“疫情让大家知道,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足球运动正好有着独特的团队魅力,让更多人能够结伴运动起来不孤单。”

足球夜市“火了”体育消费

“我刚到合肥上学的时候,社会上对外开放营业的人工草皮球场很少见,只能在大学里面踢。这两年各类新建的场地,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了。”周彭坦言,足球夜市的火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场地建设政策到市民免费优惠券的发放,都促使足球运动走近更多合肥市民,让大众体育消费变得更红火。

“六月份开始平均每周有上千人次来踢球,从拉动消费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在不断做好球场的服务特色。”周彭表示,比如拥有免费且宽敞的停车场和水吧,欢迎每个热爱足球的人的到来,带来良好踢球体验;提供专属淋浴间洗去人们打球后的疲劳,球友们可以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门禁系统是相对于其他球场更突出的优势,随着来运动的市民人数不断增加,球场更关心消费者的踢球安全,在未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场外人员是无法进入球场的,门禁的设计使人们可以放心地踢球,享受到更加纯粹的竞技快乐。

足球作为一项群体竞技运动,受伤的事件难免会发生。但是无需担心,球场的员工都进行过急救培训,场内也配有药箱等保证人们踢球的安全。

球市的兴起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到来,球场的发展则带动了周边体育产业的兴起。

“从几十元的袖标护腕、几百元的速干装备到一两千的顶级运动鞋,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进行选择。”周彭认为,合肥草根足球场的经营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慢慢在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

合肥报业全媒体

合肥晚报

快乐健身,激情挥拍2023年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网球开赛

5月12日,2023年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网球比赛在南艳湖全民健身中心激情开赛,近200名网球爱好者挥拍竞技,为我市快乐健身再添活力。

本次比赛为期3天,分为甲组男子双打、甲组女子双打、甲组混合双打、乙组男子单打、乙组女子单打、乙组男子双打、乙组女子双打和乙组混合双打8个组别进行,参赛选手涵盖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人群,同时也代表着合肥市业余网球的中坚力量。

参赛选手们表示,对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网球比赛期待已久,如今赛事开启,每个人都将全力以赴以最佳姿态投入到这场较量中。

网球运动历来享有“贵族运动”的美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网球正从“贵族运动”转变为百姓健身项目,群众关注度、普及度、参与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合肥市体育局通过举办赛事、开展交流等多种形式,推进网球运动在全市普及发展,不断扩大网球运动项目人口,全市网球运动的氛围更浓、水平更高,对普及网球运动、推动快乐健身起到了促进作用。

聚焦冬奥|京壶故事

冰壶14世纪起源于苏格兰,是一项古老的冰雪运动。相比滑冰、滑雪等传统项目,它进入中国的时间要晚得多。2001年初,中国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冰壶场落户北京地坛,短短十余年这项有着“冰上国际象棋”之称的运动,在北京实现了从“小白”向世界冠军的进阶。

中国首家冰壶俱乐部成立

要说哪项冰上运动最考验参赛选手的智力,一定少不了有“冰上国际象棋”之称的冰壶。

由特殊石材制成的冰壶,重量大约20公斤,因形状像水壶而得名。投手从本垒将冰壶掷出后,队友会在冰壶前方使劲地用刷子撑拭冰面,因为擦冰的队员无法判断冰壶的沿行路线,所以需要投手“大喊大叫”指挥擦冰行动。所以这项运动也极具观赏性。

冰壶“入奥”较晚,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其进入中国比“入奥”还早了3年。

1995年,哈尔滨成为中国首个引进冰壶的城市,这项来自苏格兰的古老运动就这样在冰城扎下了根。此时,全民健身运动正在北京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体育运动在民间百花齐放,除了马拉松、游泳、三大球等主流体育项目之外,飞标、攀岩、射箭、冰壶等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竞技项目也崭露头角。

2001年初,中国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冰壶运动场落户北京地坛紫龙祥滑冰馆,聚集了一群冰壶“发烧友”,其中有不少是地道的北京人。这些冰壶爱好者们热情高涨,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冰壶俱乐部——紫龙祥冰壶俱乐部,那时的他们没有想到,未来将在哈尔滨找到用武之地。

2010年,东城区一家冰上运动俱乐部内,冰壶教练为学员示范动作要领。冬奥会刊

北京冰壶手撑起5支队

2003年1月5日,全国第十届冬季运动会男子冰壶比赛在哈尔滨举行。在吉林队和白山队比赛时,观众席上传来一阵阵带着京腔儿的助威声。这5位热情的观众都是北京小伙儿,分别是李晨、吴荣、贺林、金洋和高勇,他们刚刚在15分钟前代表林业体协队战胜鸡西市队。戏剧化的是,此时此刻,场上正在比赛的两支队伍都是他们加油的对象,其他观众糊涂了,到底哪边才是他们的“自己人”

原来,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参赛队伍中,有5支队伍的25名选手都来自北京,且系出同门北京紫龙祥冰壶俱乐部。这5支队包括:男队——吉林、白山、林业体协队,女队——吉林和林业体协队。

为什么北京选手没有披上北京队的战袍呢 原因是当年北京还没有组建冬运会代表队。“我当然很希望能代表北京市出去比赛,那样我会感觉背后有一种支持。”看着自己的徒弟们代表其他地区参赛,站在场边的俱乐部教练张鹏感慨道,无论如何,能参加冬运会就是对徒弟们的肯定,他们也能够得到锻炼。

比如这次代表林业体协参加十冬会的李晨才16岁,当时是崇文区九十二中的高一学生。张鹏对他称赞有加:“这个小孩儿接触冰壶没多久,现在能打得这么好,证明他有很大的潜力。”

北京冰壶手,撑起了十冬会的5支代表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冰壶项目在北京渐成气候。

世锦赛夺冠冰壶圈粉无数

冰壶虽然正式加入了中国体育圈,但一开始只是个小众运动,毕竟在中国观众对体育比赛收视率的贡献上,这项运动籍籍无名。一直到2008年,冰壶才真正走进大众视野。

2008年在加拿大举办的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上,中国队以黑马之姿一举夺银。世锦赛亚军的成绩,创造了中国冬季运动集体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队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各路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媒体甚至用“奇迹”一词来形容。

属于中国的冰壶时代由此开启。2009年冰壶世锦赛,在加拿大籍教练的指导下,由王冰玉、岳清爽、柳荫、周妍出场的中国队,斩获金牌。紧接着,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女队又获铜牌。自2003年组建国家队,中国冰壶运动在短短6年间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进步速度令人惊叹。

冰壶运动的普及知识也登上各大主流媒体,并收获了大批“冰粉”。2010年初,本刊

当时,全国只有3家冰壶俱乐部,北京占了俩,一个就是北京紫龙祥冰壶俱乐部,另一个是位于怀柔的北京中体奥冰壶运动中心。

一条速滑直道,在冰面划上一个圈和三条线,准备好冰壶,一场比赛就可以开始了。之前,冰壶馆每小时400元的收费令不少人望而却步,但随着世锦赛、冬奥会冰壶比赛中国队取得佳绩,紫龙祥冰壶俱乐部的教练李欣接到的电话就多了,经常有人咨询如何加入俱乐部。“现在周二和周四晚上,馆里全是玩冰壶和冰球的。我们已经有了一批‘铁杆冰壶迷’。”李欣说。

作为中国最早接触冰壶项目的业余爱好者,李欣告诉

2018年,广渠门中学的学生体验冰壶运动。冬奥会刊

青少年冰壶跻身“第一集团”

2016年的寒假,怀柔五中的初三学生韩雨特别忙碌。前不久,她正式入选世界青年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冰壶队,奔赴挪威参赛。只有四名选手入选中国国家队,韩雨是唯一通过严苛选拔的北京选手。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冬奥会筹办工作。已是北京女子冰壶队队员的韩雨,有幸在首都体育馆见到了总书记。“总书记问我是练什么项目的,我说冰壶,他笑着说,练冰壶需要头脑聪明啊!然后还转身对随行人员说,中国冰壶现在发展得不错,成绩也挺好。”总书记的话,让韩雨备受鼓舞。

从12岁第一次接触冰壶,到21岁走上世锦赛的舞台,韩雨已从冰壶爱好者成长为中国女子冰壶国家队队长。“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身披国家队战袍,在家门口为国争光。”韩雨说。

近年来,北京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迅猛,参与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2020年10月,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短道速滑冠军赛和冰壶冠军赛在京举行。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苏峻曾感叹:“2017年体育局第一次组织青少年冰雪项目业余培训,报名的只有70多人。到今年夏天,全市注册在案的小运动员已经有7565名,区级运动队达到126支。”

与发展较早的冰球、花样滑冰、滑雪相比,短道速滑和冰壶曾是北京青少年冰雪运动的“落后”项目。但今非昔比,本次赛事副裁判长杜伟介绍,冰壶运动由于相对来说更安全且容易上手,日益受到校园孩子们的青睐。“冰壶是智与体的结合,目前全市有30多所学校开展冰壶运动,还有的学校利用校园空间推广陆地冰壶。”他说,北京青少年冰壶跳出传统专业训练体制,凭借进校园、市场化模式,目前竞技水平已处在“第一集团”。

更多内容尽

来源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编辑 康典

流程编辑 吴越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