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杯走过65年岁月全民足球理念已深入人心

2023-08-21 12:45:52 聚哦体育 聚哦

足协杯走过65年岁月全民足球理念已深入人心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2021中国足协杯的每一个比赛现场,金色的65这个数字格外醒目。这个数字提醒着这项历史悠久的国内足球比赛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史。

足协杯的历史上,很多人都有着难忘的故事。如今,足协杯的全民足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一支低级别的球队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渴望能够在足协杯这个大舞台上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风采。

将时针拨回66年前的1955年,中国足球的名宿们张宏根、年维泗、陈成达那时候还是英姿勃发的青年,那一年他们从匈牙利学习归来,他们的专业水平算是当时中国足坛水平最高的一群人,他们也激发了全国足球爱好者的热情。当时国内的足球氛围非常好,全国各地很多足球爱好者都会积极参与足球运动,在广阔的工厂、学校以及各行各业中,都有利用业余时间踢球的年轻人们。

为了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将足球的火种播向全国,也希望调动全国更多足球爱好者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让他们能有机会参加全国比赛,一项全国性足球比赛在1956年应运而生:第一届全国足球锦标赛,这是中国足协杯的前身。从1956年开始,中国足协杯正式迈出了历史长河的第一步。

1956年6月,第一届全国足球锦标赛在青岛举行。比赛要求所有参赛球员必须是没有参加过当年全国足球联赛集训的球员,也就是纯粹的业余球员。当时报名参赛的有学生、工人、医生、机关干部、商店营业员……首届比赛不仅是以业余球队参加,而且还是全国性的足球比赛第一次以淘汰赛制为主,后来足协杯也一直以淘汰赛的赛制延续下来。

第一届比赛共9支球队报名,140多名运动员参加赛,上海队夺得冠军。而就是在那一届比赛结束后,很多人改变了命运,成为专业运动员。特别是像夺冠的上海队中,很多球员进入了专业足球队。

在第二届比赛中,开始变成了由业余和专业选手共同参与的全国性比赛,而且首次开始了由下而上进行的淘汰赛,从此不断出现低级别球队爆冷与高级别球队同场竞技的场面,进一步提高了业余球员的参赛积极性,很多人从此走上专业球员的道路。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国各项体育比赛都重新恢复。时隔24年,原来的全国足球锦标赛在1984年重新启动,而且在这一年正式定名为中国足协杯。年轻的辽宁队也从足协杯开始了十连冠的征程。

辽宁的十连冠始于1984年足协杯。当时年轻的辽宁队一路打入决赛,对手是全国实力最强的广东队,杨宁、池明华、吴育华等广东队球员在国内都是赫赫有名,队中很多球员都入选过国家队。广东队平均年龄也比辽宁队大两岁,原本赛前大家都更看好广东队夺冠。然而决赛中,辽宁队爆出冷门5:0横扫广东队,为之后的十连冠奠定基础。从此以后,冷门成为足协杯的一大特色。

随着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后,足协杯的竞争更加激烈,足协杯慢慢演变成了京沪鲁三强的争夺。到目前为止,山东队共夺得6次足协杯冠军,成为夺得足协杯冠军最多的球队。而在今年的足协杯比赛中,山东队也很有可能会再次杀入决赛,在主教练郝伟的带领下,全队今年将向中超联赛、足协杯双冠王发起冲击。

不过,在职业联赛开始后的足协杯中,业余球队没有机会参加。2006年,足协杯再次停摆5年。经历了反赌扫黑,中国足球百废待兴,2011年足协杯重启,那一年再次确定了业余球队可以参加足协杯的赛制。同时为了刺激中超球队的参赛积极性,明确足协杯冠军可以直接获得亚冠正赛资格。

那一年,天津泰达队战胜山东队夺得冠军,这个冠军距离他们上一次夺得全国冠军已经过去了31年。两年后的足协杯决赛中,贵州人和面对广州恒大,时任人和主帅宫磊回忆到:当时俱乐部董事长戴永革开出了1亿人民币的奖金,由此可以看得出对足协杯的重视。那一年,贵州队力压如日中天的广州恒大夺冠,夺得西南地区第一个全国足球冠军。

多年来,足协杯一直不缺少冷门,这项赛事已经成为弱队证明自己、强队迈向成功的舞台。无论是哪一级别的球队,只要在足协杯赛场拿出120分的拼劲,这个战场就一定能够让的付出与努力得到回报。

中国足协竞赛部副部长李立鹏在谈到最近几年的足协杯比赛时表示:全民足球是中国足协杯的理念,如今的足协杯已经唤起全民足球的热情,通过足协杯去引领各地方足协去办赛,各个地方通过当地的比赛获得足协杯参赛资格,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与职业球队同场竞技。

正是这个理念的深入,让很多低级别的球队更加重视足协杯的比赛。2013年,中乙球队大理锐龙队在上海虹口足球场3:2战胜了申花队进入16强,爆出那一年足协杯的的最大冷门。2014年,武汉宏兴点球4:3淘汰上海上港,苏州锦富点球淘汰辽宁宏运,这两支业余球队淘汰中超球队,比前一年的冷门更大。

2017年成为中乙球队的苏州东吴先是淘汰了当时还在中超的延边富德,随后与上海上港在常规时间战成1:1,武磊在伤停补时的进球让比赛进入点球大战,结果双方创造一场历史性的点球大战,激战了17回合,苏州东吴队14:15遗憾止步。2018年,还在中乙联赛的南通支云面对足协杯卫冕冠军上海申花,在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下半时大逆转3:2淘汰了申花队。

2019年,业余球队上海嘉定城发接连淘汰了延边北国、浙江毅腾、北体大这些职业队打入16强。上海嘉定城发作为一支业余球队,连续6年闯入足协杯正赛,是足协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国内足坛名宿金志扬认为,正是这些业余球队的努力,给职业球队带来更多的激励,冷门成为足协杯的一个亮点,提高了足协杯赛事的影响力。

在今年的足协杯赛上,几支乙级队面对中超球队都打得非常顽强,给中超球队制造了很多麻烦,李毅带领的四川九牛队更是打入八强,并且有机会再创历史。这些比赛注定都会写入足协杯的历史上,值得后人慢慢回味。(完)

中国新闻网

全是干货,你跟专业运动员就差下面这十个要点

很多球友一直以来有这么一个疑惑:为什么我的球龄十多年甚至高达二三十年,即便每天练球打球,但是碰到经过“正规训练”仅仅一年甚至半年的对手便输得一败涂地 其实业余球友在4-6年出现巅峰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一直冥思苦想,业余如何企及专业,终于我想出了10个关键点。下面,我就将这10个要点逐一阐述,喜欢的朋友就帮忙捧个场!

本文检索(本文信息量庞大,建议先转发后再细读):

1、握拍:重视“手腕”、“手指”的作用

2、站位:不退台,要有“迎前”、“进攻”意识

3、发球:重视“手腕”、“手指”、“前臂力量”和“腰部力量”的合理运用

4、接发球: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让对手怎么难受就怎么做

5、步法:尽全力去接所有来球,练就真正属于自己的步法

6、重心:不要光用“手”打球,而要学会用(身体)重心打球

7、盯球和击球时机:养成“盯球”意识(至少要盯住两个点:对手球拍触球瞬间和自己挥拍击球前球的“来势”),在此基础上,把握正确的击球时机

8、反胶:要有“打”球的意识,发力要集中并形成“合力”

9、长胶:一定要“进攻”,而且是“准确”(或说是“精确”)的进攻

10、多思:树立乒乓球运动是“脑力活”的意识,强烈推荐 角色法

一、握拍

看到这第一个要点,估计会有不少朋友不屑一顾:这谁不会呀!怎么舒服怎么握呗!很多高手也是这么说的呀。其实不然,很多老球友之所以多年以来水平止步不前,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从而带来以下弊端:手腕不固定,乱甩;发力不集中;动作随心所欲,难以定型。看到这些弊端,再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呢 下面我就从“手指”和“手腕”两方面具体说说如何“正确”握拍:

(1)手指

有这么一句话很流行:“用大臂打球的是小学生,用小臂打球的是中学生,用手腕打球的是大学生,用手指打球的是国家队”,也就是说打球的最高境界是用“手指”打球。但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又有多少呢

譬如“大拇指”和“食指”纯粹就是个“摆设”!没有用处。不知道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打球的人,他的球技永远别想迈入“专业”水平!我们在握拍时,正手挥拍要能体会到食指“顶拍” 的作用(具体指在你挥拍时食指能帮助手腕加速挥拍)

再看看拍柄和拍面连接处的这个斜槽, 各位朋友:你可曾想过它的作用

如果你此前没想过,没关系,我来告诉你:它就是放大拇指的,有多少人不知道 神奇不神奇 而背面的斜坡呢 是方便放食指的。另外以前打球,食指是不贴着球拍的,而现在的理论是要贴上的,不过也可以不贴上,只要不晃动,你食指能有“顶”的感觉的就行,尤其是触球瞬间加速挥拍时要有这样的感觉,不用很大的力,一点点甚至就仅仅是顶住不让它晃动就可以,拍型固定,不会再乱甩,而且更容易发力!

(2)手腕

迅速提升水平,手腕和手指一样重要,但是不少业余选手受“怎么舒服怎么握”说法的影响,很自然地采取了这种“勾腕”手法:

正确的方法是“手腕自然下垂”即前臂伸直后手腕下压,从而保证击球区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握拍方法的好处不言而喻:因为击球点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发力更集中,选手的自身发力能更好得传递到球上面。看看那些受过训练的小朋友,力量不大,但是打出来的球速度并不比大人差,其原因就是他的发力更集中,不分散!

注意:这个一条直线真的“坑”死了无数人。此处强调:如果你握拍拍肩是贴着大拇指一边,那么你很容易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个一条直线不是指球拍与手臂,而是你的手腕手指和手臂是差不多一条线。经常看到有球友指导新手一条线,就倍感痛惜啊!

此外,爆冲时,手腕还需要打开些并且放松,这样能增加击球的威力。

二、站位

一句话:守住你的1线,顶不住退居2线,再顶不住退3线。

每个专业运动员都有近台,中台,远台的三个擅长打的距离,比如近台相持的站位,比如远台对拉的站位。当他们近台顶不住时会退到中台跟你相持,不行再退远台,而业余基本就只有一个阵地,要么近要么远。其实你能占据近中就可以迈向专业了。

三、发球

发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占据主动。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言。重要性倒是知道了,但实际应用中又有多少人落实到实处 要么发球太随意,要么想发好球却往往质量不高,甚至造成无谓失误(君不见不少业余选手咬牙瞪眼拼命发球,动作大,不但隐蔽性差,而且质量不高,往往出台或下网)。

说到底,高质量的发球无非就是“旋转”和“落点”:“旋转”是指又急又转,“落点”是指长球尽量靠近对方球台端线,短球是指第二跳不出台。一般而言,要想球“转”,球拍触球瞬间应最“薄”、速度最“快”,而长球在己方球台第一落点靠近底端,短球第一落点则靠近球网。要真正做到发一手好球,不是靠蛮力能练好的,而是要动脑筋,多领悟。这段时间通过观看老瓦的比赛视频,我终于领悟到发球的“真谛”:发球的动作不能大,大臂动作小,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发力,并用腰部力量控制球的落点。顺便说一下,老瓦真是个天才!!!

当年他在乒坛上蹦跶的时候,中国国家队枕戈达旦,对这位天才人物从来就没放松过警惕,而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乒乓球技战术的发展,所以,老瓦对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发好球的三个注意事项:

(1)发球的“力量”来源于前臂。发球需要“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有了足够的“力”,才能保证球拍触球瞬间有足够的“速度”,但各位朋友一定要牢记这个力量不象别的动作如拉弧圈球是靠腿、腰、大臂、前臂等等的“合力”,因为发球相对而言是个较为精细的动作,只靠前臂发力完全能够满足发球对“力量”的要求。如果用上了“合力”,反而会“物极必反”。为了防止大臂乱动,我的建议是这样:发球时有意识固定肘部(目的是为了不让大臂有大动作),并保证引拍时拍子高过肘部。

(2)发球的“旋转变化”来源于手腕和手指。回想一下我说的第一个“要点”,着重谈了“手指”和“手腕”的重要性,而这个“要点”在发球时同样适用。我现在的做法是这样:“大拇指”抠住斜槽,“食指”收回来抠住另一个斜槽,“中指”牢牢抵住拍柄。通过这样做,不但手腕灵活了,而且手指的力量在发球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自然发球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

(3)发球的“落点控制”来源于腰部力量的运用。除了“前臂”、“手腕”、“手指”的运用外,要想发一手好球,还必须合理运用“腰部力量”:发球瞬间腰部要有一个“收”的动作,从而保证短球第二跳不出台、长球不出台。

总之一句话:发球要靠“悟”。千万别使蛮力或玩花架子,我甚至见过连基本发球都不怎么样的业余选手为了赶时髦,也去学什么“下蹲砍式发球”,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四、接发球

树立一个意识:抢占先机。

如何接好对手的发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无论对于业余选手还是专业选手而言,都是必须牢牢掌握的。但是你可曾想过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对待接发球的态度上有何区别 我告诉你: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选手多了个“抢占先机”的意识,他是把接好发球当作赢得“主动”的手段,其重要性和发好球一样都是为了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而业余选手恰恰是缺少了这种意识,他只是简单地认为接发球“不失误”就行,但是你可曾想过:你如此轻易地主动放弃“抢占先机”,实际上就是把机会“拱手相让”给了对手,其结果就是从对方发球一开始你就因为失去了先机而陷入被动,你说后面还有啥戏可唱

好了,在讲清楚树立“抢占先机”重要性的前提下,我再谈谈3点注意事项(至于接发球的具体技术手法有不少高手写的文章,希望各位朋友搜索参考一下,限于篇幅及本人水平有限,就不详细阐述了)

(1)根据来球情况和自身意图采用多种技术手法接发球,一定要有“变化”。此前拜读过精英版主的一个帖子,他谈到专业选手在接发球时“短则摆,长则拉”,让我大受启发。根据这个思路,通过观看专业比赛视频,确实如此:专业选手在接发球时会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意图采用多种技术手法,诸如摆短、挑打、拉、攻、搓、撇、切、弹击等等,而大多数业余选手不管来球旋转如何、是否出台,采取“一招通吃”的办法:搓!当然相对而言“搓”是较稳定的一种接发球手法,最大好处是不容易失误,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对手完全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不动脑筋地在那等着你回过来的球,这样一来何谈“抢占先机”和“”变化 记住一条:让对手怎么难受你就怎么做!

(2)业余选手要想提高水平必须学会“摆短”。在我看来,“摆短”是迈向“专业”打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处理短球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技术。至于如何“摆短”,我个人认为要掌握这么几点:击球时间要早,一般是在来球的上升期;动作要快,千万不要拖泥带水;根据来球旋转调整拍型,一般而言短球的旋转不会太强烈,所以处理上旋和不转球时拍型基本竖立,而下旋球时可稍后仰。不管你如何“摆短”,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既别下网,也别冒高(否则就是个“菜球”了)。有高手提及摆短的最高境界是球在拍面上滑动,即触球后球在胶皮上从下往上有个“滑动”轨迹(直拍应该是从拍头向拍柄滑动),仔细想想也挺有道理,只是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极好的“手感”。实际上好的摆短都是建立在手感好的基础上,为了练习手感,我个人喜欢这么两个办法(只是小方法,如果高手觉得幼稚,就权当博大家一乐吧):一是对墙练习(我是横拍,用反面胶皮,直拍朋友可拍头向左横过来用正手胶皮),不是那种离墙几米开外练球,而是球拍离墙15至20厘米象拳击运动员练习快速击打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距离短,球速快,需要自己控制好拍型和力度,否则颠不了几下球就飞了;二是把球放在正手胶皮上迅速抖动手腕,保证球不离开胶皮,体会球在胶皮上“滑动”的感觉。

(3)落点也要有变化。“摆短”虽然是个不错的处理短球技术,但是一味地“摆短”就失去了“变化”,所以在“落点”上还得追求变化。即便是“搓”,不但可以搓“短”,也可搓“长”嘛。

五、步法

一句话:所有来球都要尽全力去接。

“步法”是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的一个重大区别,同时也是业余选手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个“瓶颈”。究竟该怎么练习步法 相关的教材和文章有很多,但是总是感到不得要领(即便平时单独训练了,自以为深得要领了,但一到比赛中就抛到九霄云外了的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包括我自己。这段时间观看比赛录像,王涛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他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当年当运动员的时候在训练场上,教练的要求就是所有的来球,包括擦网球、擦边球,都要奋力去接。当听到这句话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步法的训练就是这么简单!!!

顺便我再补充一句:你现在接不到的球,如果你不努力去尝试接,那么你“永远”接不到这个球,你的步法也就永远不会长进;而倘若你从现在开始就坚定信念努力去接,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球并不难接,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的步法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进了。而这样得来的步法不同于通过专门训练的步法,因为它更实用,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步法”!

六、重心

树立一个意识:用身体(重心)打球。

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协调性。除喜好乒乓球之外,我还喜欢羽毛球,而且水平还过得去,当有朋友问我打羽毛球球时怎么手会痛,而且还发不出力。我告诉他们是你动作不对,如果你告诉我说是腰疼,那就对了。受过训练的小朋友为什么能很轻松地把球打到对方后场,难道小孩的力量会比你大 不可能,原因就是他的动作比你规范,知道该合理调动全身力量。

同样道理,打乒乓球也不光是“手”的动作,而应该是全身的动作,要用身体来打球,即每一个完整的动作都应包括脚掌、腿、腰、大臂、前臂、手腕、手指的动作在内。而说到“用身体打球”,就必然涉及“重心”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两点:重心低、重心转移。不少球友恰恰是缺少“重心”意识或知道但是领会不到要点,往往是单纯地靠“手”在打球。要想突破现有水平,逐步向“专业”靠拢,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树立“重心”意识吧。根据我个人观点,先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准备姿势。身体“重心”尽量压低,脚后跟稍抬起,重心落在前脚掌,千万别直愣愣地站着像个“棒槌”似的。看看专业运动员,王励勤个子够高了吧,他的准备姿势的重心也是压得很低,更别说马琳几乎就像“趴”在桌面上一样。“重心”压低之后好处太多了,不仅瞬间启动速度快,也更容易盯球了。

(2)发球。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我发现不少专业选手发球时有个“跺脚”动作,此前一直以为是个人习惯,但是细细琢磨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他们是在利用身体“重心”下压增加击球瞬间的力量和速度!

(3)发力。发力击球(不管是攻球还是拉球),必须要有“重心转移”的过程,即身体“重心”从持拍手这一侧转移到非持拍手的过程

(4)避免伸手“够”球。不少业余选手在打球过程中往往出现伸手“够”球的动作,而仔细看看专业比赛,选手往往在大角度来球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采取这种被动动作。有球友简单归结为步法不到位,实际这是“重心”意识不强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是身体先到,重心先到,再出手,而不是重心停留在原地,单纯靠伸手去“够”球,这样就显得被动,回球质量也不高。

(5)非持拍手。看过猴子走钢丝吧,为啥它手里要拿根棍子或一把伞 是为了保持重心平衡!同样,打乒乓球时你的非持拍手也能起到平衡身体重心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不少球友在打球过程中非持拍手往往是个摆设,甚至像个累赘。

7、盯球和击球时机

要点:盯住“两个点”,把握正确击球时机

不少球友打球时 “跟着感觉走”,对方的球过来后,想都不用想,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动作“下意识”地击球。想想看:自己是否也有这个“毛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盯球”意识淡漠(当然还可从更高层次分析是技战术意识不强),从而带来这么两个弊端:击球时机不正确,无谓失误多;即便回球不失误,但是回球质量差,造成自己后面的被动。具体而言,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盯住“两个点”。如果能做到全过程“盯球”当然最好,但是如果现在还做不到,那么你至少要盯住这两个点:对手球拍触球瞬间;自己挥拍击球前球的“来势”。

(2)把握正确击球时机。我个人认为应注意这么几点(因本人水平有限,观点不一完全正确):以来球高点期为分界线,

“摆短”在上升前期;

“攻球”在高点期或上升期;

“拉球”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

“反拉”根据个人习惯,一般是高点或者下降前期;

“长胶”(其他颗粒胶是否如此,因为没用过,不敢妄言)因胶皮特性原因,击球时机大多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尽量避免下降期。

八、反胶

要点:要会“打”球

(1)要会“打”球。不少球友包括初学者一上手就是“弧圈球”,认为这才是主流打法,平日里也见过不少朋友这样打球:分不清什么时候该“攻”,什么时候该“拉”,即便来球很高完全可以直接“攻”时也是用“一招应万招,以不变应万变”的“弧圈球”回击。什么是“弧圈球” 这是我们首先该弄明白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弧圈球”和我们一般说的“拉球”没有太大本质区别,无非是瞬间摩擦更大,旋转更强(个人观点,欢迎拍砖)。“弧圈球”是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旋转、速度大大提升之后的一个必然趋势(看看以前的比赛录像,就是那种黑白的,你会觉得原先的比赛太幼稚了),记得我第一块拍子是小学时我父亲到上海出差时带回来的,牌子不记得了,但35岁以上的球友对这种球拍估计有印象:底板上只是粘了一块海绵,连胶皮都没有!像这种“海绵拍”能拉什么“弧圈球”

现在有人提出“打磨结合”,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先“打”后“磨”这个过程太抽象,不好把握。暂且不去讨论这个提法是否合适,但高质量 “弧圈球”的前提是你首先要“吃”住球。而是否“吃”住球说到底就是你要有“打”球的意识。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有朋友觉得不好理解,那么,我建议你采用以下两个办法试试看:一是把反胶贴上护膜或直接用光板打球,用你原先的动作来打球,如果发现球“起”不来,说明此前你根本没有“打”的意识,完全是依靠胶皮本身的“粘性”在“起”球;二是换用涩性套胶,一般而言涩性套胶的粘性差一些,要想不失误,自然对选手自身的发力要求要更高些,也就是“打”的意识要更强些。

记住一点:只有当你真正会“打”球,能“吃”住球,你才能打出“真正”的弧圈球!而弧圈球和拉球的区别是前者用身体发力,后者用手臂发力。

(2)发力。随着乒乓球运动的速度、旋转的大大提升,自然对选手的“发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形象地提出了“鞭打式发力”的概念,意即鞭子甩出去本身没多大威力,但是甩出去后突然“制动”并用力往回“磴”一下,这个时候击打在物体上的威力是最大的。同样道理,发力的最高境界也是触球瞬间力量最大!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注意这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用身体打球”的意识,中远台大动作拉攻时必须保证腿、腰、大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集中形成一个“合力”,至于近台动作不大的情况下,也必须快速收前臂保证击球的速度和力量;二是要有“制动”意识,在触球瞬间要像开足马力时速160码的汽车突然踩刹车一样突然“制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全身的“合力”最大限度地作用在球上。

(3)反手一定要强。和正手相比,反手的“动作小”,进攻“突然性”强。所以,不管是横拍还是直拍,必须学会反手进攻,而且直拍的反手横打还带有“侧拐”,让对手很难适应,往往能“一招制敌”。

9、长胶

要点:“准确”的进攻。

说到使用“长胶”的要点,首先要说说“长胶”的特性,或者说“长胶”的“长处”和“短处”。长胶的“长处”是不太“吃”来球的旋转,回球“下沉”,“短处”是容错性低,失误率高,速度慢。下面,我就长胶的“容错性”做个详细分析:

都在说长胶难打,易失误,那么我来 各位长胶爱好者:你们可曾真正想过长胶失误率高(或说是“容错性”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和反胶相比,是长胶“制造弧线”的能力差:

在相同位置的a点和b点分别用反胶和长胶击球,因为反胶制造弧线的能力强,所以击球后在对方球台的落点范围是A,而长胶制造弧线的能力差,击球后在对方球台的落点范围是B,大家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B要远远小于A,这就是长胶失误率明显高于反胶的根本原因。说到这,有心的朋友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用长胶进攻时除了个别高球外,只要不失误,球的落点一般都在对方球台的底端附近。

失误率高,速度慢,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在当今追求“高”球速、“强”旋转的乒乓球时代,选用长胶的专业选手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业余或半专业的圈子里,长胶打法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对方往往会因为不适应长胶而失误。前辈长胶高手张燮林曾说过打长胶的人是用头脑在打球,要想打好长胶,保持长胶的生命力,除了利用落点控制对方之外,必须加强长胶的进攻,弥补长胶速度慢的劣势,试想,“高”球速结合长胶自身的“下沉”,这是多么高的一种境界呀 !但长胶的容错性低这是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所以和反胶不同,长胶的进攻必须是“准确”的进攻,即要保证球进攻的成功率,让回球准确地落在B这个范围之内,也就是有人说的“要让对手难受,先要自己克服难受这一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减少失误,保证长胶进攻的“准确”性:

(1)拍型。除弹击、刮等几个动作外,长胶的拍型一般是近乎垂直台面的,否则容易下网。这一点和反胶有本质不同,是由长胶的特性决定的;

(2)发力。为减少失误率,击球动作不宜太大,手腕尽量避免乱动,以前臂发力为主,而且不要发死力,一般七成力左右即可,当然,如果你已经驾轻就熟,在保证上台的情况下,力量当然是越大越好了,但前提是你必须保证不失误哟;

(3)扶上马送一程。说白了,就是击球时让球和球拍的接触时间长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两个:一是减少失误率,二是让颗粒压下去再弹起来,充分发挥长胶“反旋转”的优势;

(4)独自练习。再回到“准确”这两个字上,有朋友肯定会问:我该如何做到“准确”的进攻 我推荐一个“独自练习”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准备一些球(至少7、8个吧,当然越多越好),非持拍手持球,让球“自由落体”到台面,持拍手用球拍击球,在发力的情况下保证球准确落到对面球台。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感悟”,尤其是当球准确落到对面球台那一瞬间自己的手感、发力、拍型到底“是怎么样的”,找准那个“点”并牢牢记住,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击球意识。当然这个方法也能用于反胶练习,只是我个人认为更适合练习长胶击球。

10、多想

树立一个观念:手脑并用。不打球时,你其实一直想,一直琢磨,你的球都是进步的。善于总结才是硬道理。

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前面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多思”的基础之上。首先,要牢固建立这么一个观念:乒乓球运动不仅仅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要做到“手脑并用”,切忌“打球之前不想,打完球后不总结”。那种用蛮力打球,图个痛快的做法,倘若目的只是“锻炼身体、出身汗”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现在已经有“提高水平”的想法,那么我就建议你除了用“手”外,还得多用用你的“脑”哟!好了,下面我就“学习”的问题和一些个人观点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1)学习

网上很多不错的教学视频,出名的,不出名的,国家队的,省队的,业余的一大堆,找些好的,观看学些下正确的框架。

角色法

找一盘比赛录像,观看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赛场上的选手(最好你的打法和这位选手相似或他是你的偶像),开动脑筋(不要只关心得分,“谁得分谁失分”关你事),每一步都想在这位选手的前面:如果对方发这个球,我该怎么接,如果对方这么回球,我又该怎么处理,如果碰到这种对手,我会怎么对付,等等。先想,再看看实际赛场上的运动员的做法和你是否吻合,吻合了自然高兴,如果不吻合,你和专业运动员的差距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你的技战术意识不就又向“专业”运动员更靠近了一点吗

(2)一些观点

有些观点我已经穿插在前面的帖子里了,剩下这些没地方摆,就干脆一股脑放这吧:

提升思维方式。“怎样不失误我怎么接”提升到“对手怎么难受我怎么打”;要有“变化”的意识。根据对手不同及比赛情况要有变化。不要抱着“一招通吃”的想法对付任何人都是一种打法;

减少无谓失误。比赛时的“无谓失误”最可惜,一定要尽量避免;

练就“杀手锏”。实际上就是你要有一个或几个主要“得分手段”,象柳承敏的打法和金泽洙一样,得分手段是正手大力量扣杀,虽然显得单一,但是效果很好哟;

提高比赛的相持能力。不多说了,因为我的比赛相持能力也不好,多靠自己领悟吧;

徒手挥拍。这个方法不错,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做几个挥拍动作的练习,甚至还可结合步法同时练习。

运营人员:小匠

国乒与业余爱好者差距在哪里,探讨为何业余水平无法提高

中国乒乓球队常胜之师,国人皆知。喜欢乒乓球的爱好者和从事乒乓球的业内人士。多达几亿人。

我平时做一些普及乒乓球的技术类文章和视频,看到很多业余爱好者的思维误区。

乒乓球运动,到底是怎样的,到底怎样成为的冠军,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

有的网友说,乒乓球有什么,那么慢。

看过比赛的朋友都会知道,乒乓球虽小,速度并不慢,从比赛画面可以看到大范围移动需要多少速度。

记得以前曾经写运动员比赛文章时,混双,男双,男单,团体,身兼多项,对体力和精力都是严峻考验。

有的网友评论说,乒乓球不累,打一天都不觉得累。很想问一句,你打的是什么速度,什么力量

打一个丢一个,捡球要好久,一个小时打球时间,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在捡球。速度没有,力量没有。健身娱乐球,对竞技体育能理解多少呢。

有的业余爱好者特别痴迷技术以及器材的研究,各种乒乓专业名词,各种技术战术运用,可以说专家级别。

但是很多时候碰到打球的朋友,思维理念往往与现实差距很大,可以说很多时候是相反的。

但一直执着自己的理念,坚持很多年的继续努力。成绩没多少提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活在想象中打球,与实际相差甚远。

打球和看球永远是两码事,没有系统专项练过,出手做动作就看到水平有多少。

有的朋友认为乒乓球运动属于室内运动,而且很多日常打球的朋友,也不觉得耗费很多体力。

如果真正训练,专业的运动员对体能要求非常高。

有个笑话这么说,中国男足,12分钟3300米很多人跑不下来。中国乒乓球队,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跑下来。

如果没有练习过多球,正手半台两点,全台三点,估计永远想不到乒乓球有多累。

左推右攻,推侧扑,一盆球能打完,已经不容易了,更不用说落点命中率。

中国乒乓球,高手如云,各地乒乓运动开展得也非常好。

不上擂台不知对手拳有多重,不打比赛不知对手有多强悍。

各地比赛也很多,球馆俱乐部也多,还有体校专业队。不真正面对乒乓,如何明白乒乓。

能打到区县,市里前几名,相信水平都是可以的而且会面对很多专业级乒乓高手。

乒乓,到底是什么球。每次看到某些国人贬低国球,想象着如何使用技战术,世界冠军得来得好像很容易。

很想问一句,哪里来的勇气。

实践出真知,乒乓到底是什么球,需要沉淀,需要理解。

喜欢乒乓球的朋友,可以在我的主页观看视频,更加直接方便。

精彩乒乓球,关注:体育生活不分离

沈阳业余足球圈年龄最长球队15岁啦

“希望等我们老了、踢不动球了,可以坐在场边一边看着我们的孩子踢球,一边回忆当年我们那一段段绿茵场上的威风史。”12月21日,沈阳业余足球圈“年龄最长”球队——沈阳希丞足球俱乐部举行了15周年庆典。俱乐部负责人崔岩的这句话引起了台下数十位俱乐部新老成员的掌声与共鸣。

15年,坚守沈阳业余球坛

希丞足球俱乐部,是沈阳老牌的业余足球俱乐部,成立至今,整整15年。2004年至2006年,先后以图兰朵足球队、辽宁新英豪足球队这两个名称,开启和延续着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们的追梦之旅;2007年,球队更名为西成足球队;2016年,沈阳西成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正式注册;2019年,俱乐部更名为沈阳希丞足球俱乐部,取义“希望,一脉相‘丞’”之意。

作为一支沈阳老牌业余足球俱乐部,球队汇集起了不少退役运动员和普通爱好者,他们不仅积极活跃在民间球坛,也曾闯入职业球坛。

15年间,新老球友们聚拢在一起可谓是在享受快乐足球、锻炼健康体魄的同时,取得了一系列傲人战绩;2012年沈阳铁西业余足球联赛冠军;2013年沈阳铁西第六届业余足球联赛冠军;2015、2016连续两年夺得了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辽宁赛区)第一名;2016 年沈阳城市足球联赛超级组冠军;2017年辽宁省业余足球联赛亚军等等。

15年,实现普通爱好者的足球梦

从曾经的参与者到如今的管理者,崔岩说:“我们秉承着创始人李杰的初衷,坚守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和对足球精神的忠诚,将志同道合的兄弟们聚在一起,实现每个普通爱好者的足球梦。无论每位队友从事什么职业,大家都会在兼顾好本职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同时,保证每周踢一场酣畅淋漓的球。我们是一家人,球场之外,相互扶持,基本上只要加入这个大家庭的人,真的是不离不弃地守护着这支球队,如今,团队中不仅有坚守了十余年的中老年队友,也有刚刚加入的年轻力量。”

历经15载春秋,寒来暑往,岁月变迁,不变的是“希丞人”对足球运动的执着,对沈阳足球的奉献。球员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赛场上众志成城,而且,其中很多球员曾经是专业运动员,他们加入希丞俱乐部之后,不仅帮助队友提升球技,并以更高的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着沈阳足球的青训工作。

15年,凝聚力量搭建平台

在俱乐部迎来15岁生日之际,不仅有李金羽、肇俊哲等足坛名宿通过视频送来祝福,沈阳国米青训学院总经理李东现场赠予所有“希丞人”带有原阿根廷国家队队长萨内蒂亲笔签名的足球。

庆典现场,俱乐部特别颁发了最佳拼搏奖、最佳球员等奖项。最佳球员的获得者段宪坤,曾经是一位中超赛场的职业球员,如今是岐山一校校队教练,曾带领校队孩子们在各级别大赛中屡获佳绩。作为希丞俱乐部的一员,段宪坤告诉

风雨砥砺来时路,初心不忘谱华章。崔岩说,沈阳希丞足球俱乐部不仅将继续为自家球员搭建快乐足球的平台,还将秉承“专业、敬业、职业、纯粹、纯净、纯洁”的理念,继续为沈阳足球的普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 王沛霆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