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从小巷到世界,这所业余体校培养的运动员很专业

2023-08-21 17:01:08 聚哦游戏 聚哦

追光|从小巷到世界,这所业余体校培养的运动员很专业

在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的体育路上

有个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的巷子

雁江区业余体校坐落于此

学校成立于1963年

承担指导全区各学校开展体育训练及

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发现、培养和输送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在这里训练过的运动员

进入省队、国家队

走进全国赛场,走上世界舞台

这所学校逐渐被人们熟知

刘峡君在比赛现场

在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

获得女子100米决赛亚军

女子4×100米接力赛冠军的刘峡君

就出自这所体校

雁江区业余体校校长曾勇介绍

体校主要有两个选人途径

一是当地学校输送

二是业余体校的老师自己到学校选人

他回忆,当时刘峡君在雁江区第三小学读书

学校体育老师平时发现她跑步时频率很快

在随后的区级比赛中

曾勇和教练在现场观看比赛后

一致认为刘峡君是个跑步的好苗子

2017年下半年,刘峡君到体校接受训练

刘峡君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不到一年,她又转到四川省田径队

近年来,不少像她一样的优秀运动员从这里走出雁江

今年3月,雁江籍的青年运动员吴俊言

在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上

获得青年男子乙组两个项目的冠军

王俊杰(中)

18岁的雁江籍运动员王俊杰

在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青少年锦标赛上

夺得甲组男子单人划艇冠军

去年,雁江籍运动员刘媛缘

在全国冰壶青少年锦标赛上获得亚军

宋祺武。

20岁的雁江籍运动员宋祺武

成为北京冬奥会唯一入选

跳台滑雪男子个人标准台资格赛的中国队选手

……

曾勇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

学校已先后为国家、省级输送专业队员10名

输送到省专业队集训的运动员100余名

在全省、全国、世界赛事中共获得371枚奖牌

一些从学校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

在退队后又回到学校

2013年,出自这所体校的李杰

获得亚洲青年运动会跳远亚军

2021年,当看到学校在招田径教练

成都体育大学毕业的李杰马上报名

“在这里的那段训练经历对自己非常重要

想回来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出一份力”

李杰带领的参训学生正在训练。

下午五点

15岁的杨靖来到体校二楼的拳击训练馆

他已经连续打卡220余天

“刚开始训练觉得很累,但坚持一下就好了”

曾勇认为体教融合为学校选才、输送

学生读书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目前大部分雁江区的学校开设多种训练项目

选才既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参训学生读书、升学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免去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坚持“体育运动从娃娃抓起”的理念

每年组织学校艺体节、中小学田径和足篮排等赛事

参赛学生达10万人

目前雁江区业余体校有10个体育项目的200余名在训运动员

他们正全力训练、备赛

迎接全国乃至世界大赛的挑战

曾勇说

“当然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

在未来赛场上取得奖牌

但更希望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与热爱”

图片: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业余体校

登顶射手榜榜首!迪巴拉无私助攻C罗,总裁完成梅开二度

意甲第34轮,尤文主场对阵拉齐奥。比赛第54分钟,费利佩脚下一软被断,迪巴拉断球后发起反击一路杀入前场禁区,吸引斯特拉科沙出击后,迪巴拉把球一分,给到门前左侧C罗,C罗面对空门轻松左脚推射破门!尤文2-0领先拉齐奥!

目前,C罗以30粒进球登顶意甲射手榜首位!

(灰月)

C罗首夺意甲金靴再创纪录

新华社罗马5月23日电 2020-2021赛季意甲足球联赛23日落下帷幕,尤文图斯当家球星克·罗纳尔多(C罗)以29球荣膺联赛最佳射手,他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英超、西甲和意甲金靴的球员。

这是C罗加盟尤文图斯以来第一次赢得意甲金靴,比排名射手榜第二的卢卡库多出5球。2008年,还在曼联效力的C罗首次获得英超金靴。转战皇家马德里后,C罗又三次将“最佳射手”称号收入囊中。为尤文征战三个赛季,36岁的葡萄牙人已经为球队在各条战线上打入101球,效率惊人。

在本赛季意甲联赛最后一轮中,C罗并未登场,尤文4:1大胜博洛尼亚,惊险晋级下赛季欧冠联赛。

笨人臧玉瑛扎根高校体育40年

如果“不合时宜”“特立独行”同时指向一个人,这个人大概率有些“难相处”。但臧玉瑛是个例外,在这位执教40余年依然谦和的乒乓球教练身上,这两个词更像对她自我评价的注释,她说:“我是那种笨一点的人。”

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乒乓球队延续4年前在那不勒斯的辉煌,不仅卫冕了7个小项的全部金牌,还获得3枚银牌、3枚铜牌。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人们沉浸于荣誉和喜悦,可作为教练,臧玉瑛却很难被捕捉到一个明显的笑脸,“我已经开始为下一次比赛发愁,领完奖咱就得从零开始”。

本届大运会,乒乓球项目男女队10名运动员分别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体育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平均年龄23岁,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数量过半。而让高校成为乒乓球人才的沃土,正是臧玉瑛最初的愿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掀起一阵出国的浪潮,作为北京体育大学77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臧玉瑛得到去悉尼大学等国外高校当助教的机会。可她“不合时宜”地选择了南下,于1982年毕业后就进入华东理工大学担任体育教师,并于此后在基层教练岗位上坚守40余年,其间,时代浪潮再次袭来,乒乓球培训市场日渐红火,可她还是主动沉下水面,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校园。

可即便留在学校,臧玉瑛也有着和大多数高校教师不同的工作节奏,她过得更像是专业运动队的日子。有媒体曾为她统计过,“每年大约休息15天,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教学工作量约为4500课时/年。”同事说很难看见臧指导,因为她不是在球馆,就是在去球馆的路上,或者是在外地带队比赛。

“明明可以在家跟家人一起看电视剧,你却在运动场训练,几乎每天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长此以往,你能不能坚持做到 ”这不是臧玉瑛“工作狂”的证据,而是一名高校基层教练关于体教融合的决心,她对中青报·中青网

1986年年底,国家教委、体委(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关于开展课外业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翌年,《关于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让 龙”升学途径。

可俱乐部成立初期,由于经费和场地紧张,队伍只能在学校的餐厅里训练。原本算不上宽敞的食堂,一半餐桌被改成了乒乓球台,可到了训练点,经常遇到其他老师和同学打得起劲儿,臧玉瑛只能硬着头皮充当“扫兴的人”。五次三番后,她找到相关领导“语气不分轻重”地提了个问:“乒乓队算不算重点队 ”得到肯定答案后,她为队伍争取到了在体操馆训练的机会,“当时馆里有艺术体操队和羽毛球队,我们把乒乓球台安在了中间。”

前面放着音乐彩带飘舞,后面白色羽毛球左右翻飞,为了在二者间挤出一块训练空间,臧玉瑛得先解决乒乓球频繁落地滚动的问题。于是,她找来两个捕鱼的网,每次训练前提前拉好,将4张球台围在中央,“就为了让学生多一点练习时间”。她坦言,如今,乒乓球队已经有自己的场地,“能放下18张球台”,且在上海中学也有20张球台,“加起来能供70多人完成训练”。

一方面自主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从省队甚至国家队引进人才,“采用两条腿走路模式”的俱乐部日趋成熟。从1992年法国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开始,臧玉瑛就带着学生走上国际赛场,尤其起于1993年美国布法罗至今30年的世界大运会赛场,一代代中国年轻人奋力挥拍的身后,教练席总有同一个身影,体格娇小、目光如炬。

“就像考试一样,如果平时测试的难度超过高考,高考时可能就会轻松很多。”臧玉瑛坦言,为了让学生不怯国际赛事,俱乐部争取了大量比赛机会“练兵”,其中就包括国内全部6个级别的乒乓球联赛,“只有让队员在这样的平台上不断磨炼,回过头再打大学生比赛,强度和竞技水平就截然不同了。”

可让一支高校球队去参加职业联赛并非易事,“首个难点就是要找到赞助商”。臧玉瑛表示,得益于学校长期对乒乓球项目的投入,俱乐部得到教育部门、项目协会、社会企业等方面的关注,最终,在1997年国际乒联恢复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时,华东理工大学作为唯一一支业余球队参赛,取得了女团第六名的成绩,此后球队一直坚持打联赛,并在山西大土河集团支持下,于2012年夺得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团体冠军。高校乒乓和职业赛事完成了一次响亮的击掌。

“打职业联赛的20多年让我成长了很多。”年过六旬,臧玉瑛依然用“学习”“成长”考量自己,她记得,刚开始当教练时,最大的挑战是身份转换,“从学生变成老师,从老师成为教练,每一项都从基础开始”。可当高塔垒至职业联赛的高度时,挑战才真正变得陡峭起来,“俱乐部牵涉多方合作,要面对的不再只是训练、教学等乒乓球的那些事,得面向社会,接触不同领域的人。”臧玉瑛表示,面对球员协议、外训外赛、技术分析、赞助权益等不断拓展的工作外延,光凭个人的经验和热情已无法适应,“教练团队协作才是更专业的路径”。而现在俱乐部的7名教练中,不乏马越斐这样被臧玉瑛一手带起来的学生。

“不是我在带他们,而是这一批一批的小孩在带着我成长。”得益于体教结合一条龙的模式,臧玉瑛的学生里既有帖雅娜、高军、单晓娜、王艺迪等名将,也有在各行各业里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还有不少在国外高校、俱乐部甚至国家队任教的年轻教练。很多人对乒乓球的看法都曾被臧玉瑛改变,“有的孩子一看进不了国家队就放弃了,但我告诉他们,往国家队冲可以是你们的目标,但是如果达不到,你也应该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境界”。

从小学到大学,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臧玉瑛的话总能说进孩子们心里。“懂年轻人的前提是,不论年龄、身份,大家在一起就是平等的。”面对听不懂的网络词汇,她当场向学生请教,“不必假装什么都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你是旁观者还是跟他一起面对问题,这决定他是否会从内心接受你”;无论训练场还是赛场,她总能比学生到得早、离开晚,“很多事情只有一起经历和奋斗过,才能体会”。

“物质上也许比不过别人,但世界各地都有我的学生,这让我觉得特别幸福。”臧玉瑛笃信的评价体系确实让她在世俗眼光中显得“有点笨”,但坚持探索体教融合多年,除了强调乒乓球技术不断提升、传承体育精神,她还能分享的一条经验就是:“得有一些像我这样笨一点的人。”

本报北京8月1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

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