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女足目前世界排名第28位,南美排名第3位。2003年,阿根廷首次参加女足世界杯,南美足协增加了女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席位。 2007年,阿根廷女足在预选赛中再次崭露头角,但与世界强队差距较大,惨遭淘汰。小组赛领先一圈。需要注意的是,阿根廷女足自2019年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阿根廷之前没有女足职业联赛,球员基本都是业余球员,女足职业联赛和女足国家队的力量正式进入上升期。 2022年7月30日,在女足美洲杯第三、四名决赛中,阿根廷女足以3-1击败巴拉圭女足获得第三名,晋级2023年女足世界杯。小组赛第一轮她们与意大利女足交手,在控球数据上处于劣势,尽管顽强地抵挡住了意大利女足的多次进攻,但最终还是丢掉了城门,惨败。 0-1。第二轮面对排名较低的南非女足,但阿根廷女足先丢2球,布劳恩的进球在第74分钟扳回一球。第79分钟,努涅斯进球-2,最终以平局结束,两场比赛积1分,暂时晋级小组最后一轮,仅存在理论上的晋级可能。
瑞典女足目前在欧洲排名第3和第2,是一支实力强劲的球队,战绩辉煌,包括2次奥运会亚军、1次女足世界杯亚军和3次女足世界杯亚军。她们最近在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上在南海以2-1击败英格兰队,第三次获得第三名。瑞典女足在女足世界杯预选赛中打破了8轮7胜1平的战绩,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决赛。凭借南非女足罗弗队的进球扳平比分,埃利斯特泽在第90分钟发挥出色,以2-1的比分结束比赛。第二轮对阵意大利女足的比赛相对轻松,她们以5-0击败对手。
双方在奥运女足赛场交锋,阿根廷女足0-1不敌瑞典女足,本场比赛客场多让1个让分,给予支持。效力于瑞典女子足球队。从目前的世界排名来看,阿根廷女足的实力远低于瑞典女足,前两轮只拿到1分,理论上仍有排名机会;结合数据分析,斗志难测,阿根廷女足本场比赛丢1球最多。
2020年10月13日,汇川区教育局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周林公学”办学筹备工作专题座谈会。
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德勋,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股室负责人(办公室、基础教育股、教育工程和设备采购股、招考中心、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工作股、民办教育服务股)出席本次会议。周林教育集团董事长周莉、周林公学副董事长王堃、周林教育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仇志敏及周林公学校级班子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德勋表达了对“周林公学”办学筹备工作的深切关心和殷切期望,明确了此次座谈会的议题内容。
周林教育集团董事长周莉就“周林公学”筹备工作从学校工程建设情况、近期开展的相关工作、周林公学的办学理念、3.0未来学校的核心、怎样办好3.0未来学校、2021年秋季招生规模等内容分别作以详细介绍。
在认真听取周林教育集团董事长周莉的汇报后,局长郑德勋强调,周林公学能选择在汇川区落地建设,是遵义教育局的一件大事,更是汇川区教育局的一件大事,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通过教育局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周林公学尽快完成建设,同时对周林公学的未来表示极大期盼。
局长郑德勋分别对相关工作提了要求,区教育局各科室所涉及相关工作必须加大支持力度,所有工作前置化,时刻摆正行政管理部门的位置,周林公学有所呼,区教育部门必有所应,开学前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要求大家提前帮助思考,与会领导班子分别就周林公学筹备工作中所涉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座谈发言。
区教育局领导分别发言
周林公学,是西南地区第一所3.0未来学校,致力于打造未来的时代精英,让更多的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西安交大剧团的校史剧《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撷取了西安交大辉煌校史中最为浓墨重彩和感人至深的一段历史,通过讲述以青年教师罗永生为主角的老中青三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无私奉献的故事,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歌颂了西迁前辈的无私奉献精神。该剧由王华导演,于2016年4月6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堂公演。后来又在校内外演出多场。《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不仅成为西安交大剧团的代表作和保留剧目,也是西安地区校史剧的精品。
一、追忆西迁故事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的故事背景要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讲起。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接到中央指示后,交通大学校长彭康立即率领一批资深教授亲自前往西安踏勘校址,新校区建设随即破土动工。1956年7月,由苏庄副校长带队,满载交大师生员工的专列由上海驶往西安。9月10日,西安新校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师生都迁至西安,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开始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6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年轻的学者早已白发鬓鬓,更年长的已经离开了人世。而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座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至今坚定地履行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历史使命。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通过讲述以青年教师罗永生为主角的老中青三代交大人扎根西部的故事,生动展现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主人公罗永生作为首批抵达西安的迁校建设者,迎接他的不仅有大西北的干旱与风沙,还有新环境下事业起步面临的种种困难。迁校之初,他感召于周林教授老骥伏枥的创业热情,陈志鸿老师大干事业的壮志豪情,感动于刘村长、牛桂花等普通西北人民对知识分子的爱戴,也迎难而上。随着交大建设的日新月异,自身事业也有所收获。
在他的带领下,学生陆家琪和徐阿娇也逐渐由青葱走向成熟,因西迁结缘共同立志扎根西北,报效祖国。时值一个甲子轮回,罗永生带着刚考进西安交大的孙女罗纹再次走进熟悉的校园,曾经移栽的小树苗早已长成参天大树,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也已进入耄耋之年,诞生于救国存亡之际的南洋公学,花开两枝,一朵盛开祖国西北,一朵绽放祖国东南。历史会永远铭记交大人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奉献,黄土地会永留交大人踏实创业的身影,饮水思源,薪火长存。
二、舞台上的峥嵘岁月
整部《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有三条线索并行。一是在西迁的时代背景下,来自上海的青年教师罗永生与西安本地的村女牛桂花在建设学校的时候互生情愫。二是先进学生徐阿娇和陆家琪在感受西安困苦生活后学习和思想上的不断变化。三是中年教授陈志鸿面对亲情与事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热血的熄灭与重生。故事虽然仅仅发生在这几个人身上,却映射了西迁大背景下人们思想生活的冲击与变化。
在国家的号召下,在上海局势日益紧张的环境下,东部的知识分子带着回报祖国的伟大理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而西安现实的贫穷条件却让他们的建设步履维艰。在话剧艺术中,“细节在剧中起着渲染冲突、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1]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中的一个细节就演得很好。当学校建设陷入瓶颈,人们的耐心达到顶峰,理想与感情的抉择成为桎梏后,矛盾一触即发。暴雨中抢救礼堂和草棚成了导火索,也是整部戏由缓和突进为跌宕的转折点。
曾与罗永生秉烛夜谈,坚持建设西安交大,坚持学术钻研的陈志鸿老师,在暴雨中显得如此狼狈。当村民们奋力从暴雨中救出受伤的他,而把他的实验仪器与成果留在几乎被淹没的草堂中后,他的精神走向了绝境。他衣衫破碎,跌跌撞撞,哀嚎不已;他埋怨,指责。所有的科研成果的湮灭压塌了他心里最后一点理智。在电闪雷鸣中,他毫无顾忌地说出了如此荒唐的话:“也许一开始交大迁到西安来,就是一个错误。”
“话剧表演是以真实化、生活化为其主要特点。” [2]《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中的一个场面很好地让观众感觉到了话剧艺术的真实化和生活化。当一夜暴雨突然降临,人们彻底揭开了平时的压抑和掩饰。无论是现实事业受挫的上海知识分子,还是西安帮助学校建设的纯朴村民,双方的失落和愤恨就像舞台上的音乐和灯光一样,爆发开来。
紧接着的,罗永生的那个梦境也很真实。虚无缥缈中一张张脸,一句句话,一个个身影来而又去,剩下他一个人在一片无底的空旷中自语呢喃。充分表现了一个毫无人生经验的人在面对理想和感情的矛盾时失去了选择的勇气。而徐阿娇和陆家琪,在听到了反迁的各种风言风语后,开始惶恐不安,经历过病痛,经历过厌学,没有彻底成熟的他们单纯地表达着思乡的心情,也没有任何主见地怀疑着自己或者学校的每一个抉择。
在这样特殊的精神和肉体的历练中,他们痛苦并成长着。建设的狂潮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矛盾延阻,没有看到即时成果的人们失去了耐心。面目狰狞、自责无力、焦躁不安,最开始的西迁写照在舞台上被演员们表现的淋漓尽致。“新中国的建设,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单独的建设,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建设”“我志愿留守大西北,为祖国科学事业贡献毕生力量”。演员们激情的演绎,将当年西迁先辈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动人于心,催人泪下,也激人奋进。
然而,就像剧中人所说的,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勇敢生活的人,就是英雄。最后,牛桂花的坚持不懈、纯真质朴感动了罗永生,使他毅然决定留在这片黄土地上,而遥远东方的电报,又让难舍亲人陷入自责的陈志鸿将感恩化作了继续工作的力量。陆家琪和徐阿娇,在互帮互助下,终于下定了在西安奋斗的决心,并在这样的互助中产生了美好的情感。几千里的波折,让人们质疑,几千里的波折,也让某种情谊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升华。话剧的开始,观众和演员一起提问——爱情、理想、家庭会淹没于残酷的现实吗 话剧的结束,演员们给了观众答案——是现实,成全了更成熟的爱情、理想与家庭。
西安交大剧团的《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是经过艺术化处理之后的历时内容。当时交通大学西迁的具体经历,是在戏剧中难以表现出来的。但这部话剧中的细节处理得很好。在每一幕中的布景、道具以及演员的情绪,都跟随着剧情的走向发生明显的变化,有泪点也有笑点,将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在全剧里。舞美与表演的写实风格也使观众好评不断。
该剧虽不能将真实的历时现场感完全还原,但是相较于西安地区其他校史剧来说已经算是优秀之作了。” [3]特别是在全剧的尾声部分,当演员们喊出:“交大西迁,坚持到底!交大西迁,勇往直前!”的誓言时,观众也会感受到西迁精神的传承将继续延续。这部话剧通过艺术的方式带给人们感动和震撼启发,使人们对生活能够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这就是话剧艺术之美的根本所在,并不是一般大众娱乐性的艺术所能带来的。
三、永存于心的力量
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城,决绝开拓、艰苦创业。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从1896年到2020年,西北有高楼,梧桐栖凤凰。向西,向远方,成为交大人不可泯灭的精神印记。《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就是在西迁历史中挖掘精神内涵。在实践中树立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的使命与信念。
西迁精神感召我们跟国家的发展能始终保持平行的状态,跟国家命运同向同行。轻以待己、重以报国。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胸怀大局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西迁精神”中蕴含着胸怀大局的崇高品格,即始终服从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其本质是一种讲大局的担当精神。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理想与家国情怀。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孙中山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不是这一家国情怀和报国精神的具体表达。同样,与交大西迁同载史册的还有一群以国家民族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的知识分子。
比如著名教育家彭康、数学家张鸿、电工学家钟兆琳、热工学家陈大燮、物理学家赵富鑫、电磁专家黄席椿等。他们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维系在一起,毫不犹豫地投身祖国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真正做到重道义、勇担当,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无私奉献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
“西迁精神”中洋溢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集中体现了“西迁人”在胸怀大局之精神品格下的价值追求。奉献,既是为他人谋福利的行为取向,也是衡量人生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公职人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是奉献;教师立足三尺讲坛,默默耕耘,是奉献;科研人员立足国家需求,呕心沥血,也是奉献。自古以来,无私奉献是中国知识分子忠贞不渝的气质本色。上启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下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境界,无不彰显出中国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骨。这种精神风骨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她支撑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不断奋进。《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歌颂的就是这种精神传统。
为全力支援大西北建设,以交大为代表的一批沿海高等工科院校,以马革裹尸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西部科教创新的高地,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领者。回首扎根西部60余年的艰苦与辉煌,“西迁人”能与国家同向同行大有可为而自豪,亦因不辱周恩来总理“把西北建设好”的嘱托矢志献身而幸福。“西迁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报国、赤诚为民精神是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本真幸福观的生动写照。弘扬传统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气质。
“西迁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彰显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这些思想精华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60多年来,“西迁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等优良传统,始终坚持追求“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事业、育一等人才、塑一等品格”的目标,形成了“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高尚校风。
特别是将“兴学强国”“崇德尚实”等价值追求转化为“西迁精神”的文化基因,并深深融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之中。艰苦创业凸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远大抱负。“西迁精神”饱含艰苦创业的丰富内涵。“艰苦”是一种客观条件,“创业”是一种奋斗姿态。艰苦创业就是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开拓、进取,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这个意义上讲,“西迁精神”中的“艰苦创业”蕴含着破除守成思维、创业“再起航”的宝贵品质。
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谱系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执着追求一直得到推崇。交大西迁同样表现出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昭示出开拓进取的崇高风范。迁校初期,通过恢复理科建制,扩大招生规模,扩充实验室建设,开办新兴专业学科,迅速缔造了办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又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并致力于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传承文化。
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在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的今天,西安交大剧团校史剧《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的公演也会感召每一位青年知识分子。告诉他们要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决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做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坚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将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实践理想中实现自身价值。
四、余论
“在西安地区众多的校园戏剧社团中,西安交大剧团与西北政法大学的西法大剧社是这些戏剧社团中历史最久、演出剧目最多的戏剧社团,也是其中组织最健全、管理最规范的戏剧社团。它们都有20多年的演剧历史,而且演剧风格相似,既演出现实主义剧目,也演出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剧目。”[4]《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戏剧。该剧真实地再现了西安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扎根西部、艰苦创业、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全剧的时间跨度从1956年直到当下的2020年,以64年四代人的生命历程,折射大时代的风云变迁。从共和国建国以来波澜壮阔、向西迁徙的“三线建设”运动,到1977年恢复高考,20世纪90年代的出国潮、下海热,21世纪以来前沿科技领域的大国博弈,“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崛起。全剧一个节点又一个节点,都与时代的重大命题迎面相遇,以史诗咏叹的方式,为中国高校建设留一部艰苦创业的文化史,为中国知识分子留一部爱国奋斗的精神史。
看完全剧,1956年交大师生响应时代决策迁向西安的经历历历在目。穿越历史的长廊,恍然可闻那一声声青春清脆却饱含坚定信念的誓言,一声声娇俏的吴侬软语奇异的融入了高亢激越的响亮秦腔。那愿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献身的一副副胸膛将满腔滚烫的热血化作辛苦耕耘里的一滴滴汗水,席卷着一丝一缕来自黄埔的湖海之气浇灌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用那段充满传奇意味的经历孕育出一代代茁壮的青年。
64年前,满怀豪情的交大师生登上交大西迁的列车,用奔涌西行的实际行动响应时代召唤,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最伟大的“迁徙”。64年后,曾经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早已两鬓斑白。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西迁的精神没有改变;容颜在变,岁月在变,但爱国奋斗的信念没有改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暮然回首,西迁的故事已酿成醇厚的酒,香味扑鼻,感人肺腑,印记在每一代交大人的身上。而西安交大剧团的《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则用自己的笔触,为后辈人谱写下时代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7.
[2]黄世智.中国话剧:形成、传播与常态[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84.
[3]张玥.浅析西安交大剧团的《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EB/OL].(2019-09-07)[2021-05-19].
[4]张艺洁.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评西安交大剧团的《抉择》[J].参花(下),2019(04):104.
文章 《戏剧之家》2021年第19期。
作者简介:陈诚,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北政法大学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艺术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8级本科生。
木兰女足部分队员合照。
木兰女足队内训练赛对抗节奏同样激烈。
木兰女足队员与男足队员同场竞技时不落下风。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27日 深圳晚报
从啦啦队到踢球女孩
深圳木兰女足成立于2003年初,由原天地球协网站足球板块几支业余男足啦啦队的队员组成。她们经常在男足队员的带领下训练和踢球,后来吸引了很多女性足球爱好者加入,才有了自己的球队。
国内爱踢球的女孩子不常见,提及第一次“触球”经历,木兰队员紫茶笑道:“我们大部分队员都是因为能跑,在学校被招进足球队,然后逐渐喜欢这项运动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队员刘琼。她说自己初中时为了接近踢球的帅男孩,于是拉着同学一起组了一支足球队,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在球场上与队友共进退的感觉。
但由于深圳女子足球队数量少,在赛场上,女子跟男子的体型、力量和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距离,所以很多女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会面临“踢球难”的问题。在大学毕业后,紫茶在机缘巧合下加入了木兰女足:“当时在天地球协网站上问‘哪里有球踢 ’后来就有人把我拉进来了。”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木兰女足持续招揽新队员。现在球队里面既有紫茶这样的老将,也有叶铖恩这样的大学在校生。紫茶说:“我们踢球就是为了开心,大家在球场上相互鼓励,累了就在场边一起聊聊天。而且不少队员是从其他城市来深圳生活的,在这里可以多认识一些朋友,也可以累积各方面的资源。”
最难的是把队员留住
深圳木兰女足成立之后,在2005年至2007年间成为深圳业余足球圈里的热点,每周都有2至3场比赛。但从2009年开始,很多队员因为结婚生子、事业冲刺等原因,选择暂别球场。最困难的时候,整个队伍只有20至30名队员。在这段时间里,桔子、紫茶等一些老队员一直对足球不离不弃,从2013年开始不断吸纳新人、留住老将,让木兰女足重新焕发生机。
木兰副队长李丽珊介绍道:“找一些在高中大学踢过球的师妹,或者想学踢球的零基础妹妹,还有从女足专业队退下来的队员等等。到了2017年,逐渐形成了以队长罗雅雯等老队员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义务为球队做后勤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赛制、训练模式,球队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现在,深圳木兰女足的微信群里有200多人,比较活跃的有50至60人,几乎每周报名踢球的约30人。不过李丽珊认为,对女子足球队来说,把队员留住依然是难题。“除了固定每周一次新人训练、两场常规比赛,我们还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年终联谊会、旅游团建,或者偶尔会组织聚餐。这些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问候,都可以拉近队员们的距离。”
队员刘琼是在2017年加入深圳木兰女足,2019年因为生孩子暂时离开球场:“但是我没有觉得自己离开了球队,群里的姐姐妹妹们会经常给我发祝福,询问我的情况,这都让我觉得很温暖。”
踢球女孩仍然稀缺
现在,深圳木兰女足每周都有两场常规赛,为了防止晒伤、晒黑和不影响工作,比赛一般会安排在晚上。李丽珊笑道:“很多男足队伍都想跟我们约比赛,每次一开放约赛,基本上不到一周就把一年赛事排满。真的很感谢友方男足队伍对我们的厚爱。”
现在深圳除了木兰女足外,还有吉瑞马女足、宝安女足、深圳魔女、深圳国际女足和壹一女足等队伍,业余女足发展趋势向好。但总体来说,女足队伍和队员都依然稀缺,出去比赛大部分能约到的都是男足队伍。李丽珊说:“其他女足队伍约了比赛但凑不齐人的时候,也会拉我们的队员过去帮帮忙。”
曾经与深圳木兰女足交手的男子球员雷顺滨说:“跟女子球队踢球还很新鲜的,也会很开心。很多女子队员的技术都不错,跟她们踢球挺有意思的。赛前我们也会商量好规则,跟队员说减少身体接触,尽量不要发力抽射等。”
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女足球队里面也会有男队员,陈行辉就在两年前加入了木兰女足。他说:“我们是跟男足踢比赛的时候,在木兰队里当外援的,一般踢中后卫或门将,主要是担心对方在进攻上无意识的动作对女队员有不当行为。我们在队里踢球需要来回跑动,补位也要更迅速,会跟对方有更多身体接触。”
木兰是她们另一个家
18年来,深圳木兰女足见证着深圳业余女子足球的发展。紫茶认为,这几年在深圳踢球的女孩子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好了,同时她希望更多女孩可以坚持下去。
在这18年间,紫茶也因为结婚生子,有6年没有踢球。“我对这支球队很有感情,舍不得就这样放下。”所以在孩子长大后,紫茶决定重返球场:“家里人挺支持,其实就跟做瑜伽、普拉提一样,都是一项运动,能带给大家快乐、健康就好。”
同样在生孩子后复出的还有刘琼:“在比赛中,大家一起经历胜利、失败,情感上有共鸣,有情绪上的起伏就会有感情上的拉近。在木兰,大家的感情都非常深。我之所以一直留在深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木兰的感情。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些队员离开深圳去其他地方发展了,我们也会把她留在微信群里,哪天她回深圳了,大家就出来踢球聚一下,像迎接她回家一样。”
球队里的新鲜血液,也在训练和比赛中逐渐与大家产生共鸣。今年读大四的叶铖恩两年前加入深圳木兰女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很少向队友说出来的。但是来到球场,跟大姐姐们一起踢踢球,就重新充满了动力。”明年叶铖恩就要毕业了,她说自己希望留在深圳发展,也希望留在木兰女足,继续跟大家一起踢球。
深圳新闻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1)2022lol世界赛程时间表赛程:入围赛:2022年9月29...
(1)2022女篮世界杯赛程表时间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如下:小组...
1、cba辽宁2023年赛程表年CBA联赛将于10月初正式开幕,辽...
(1)英雄联盟2021总决赛LPL代表队一览1、S11全球总决赛L...
(1)女排世锦赛2022具体时间1、女排世锦赛2022年时间是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