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结束的勇士的荣耀34·铜陵站比赛中,邱建良首次跨界拳击比赛并第二回合KO泰国WBC国际拳王那荣·邦成,邱建良一句“中国拳击不过如此”,在中国拳击圈掀起滔天大浪,勇士的荣耀创始人郭晨冬近日回应,魏锐可跨界接受中国拳击界高手挑战,但规则为一回合拳击、一回合踢拳!
此后,踢拳与拳击之争在中国拳坛愈演愈烈,中国首位WBC职业拳击世界拳王熊朝忠表示对方不知道天高地厚,没有规矩。随之而来的是,勇士的荣耀签约运动员王俊光发出“一只手”的挑战邀约。
踢拳与拳击,这两个项目的顶级拳手能不能实现在同一个平台进行竞技
答案是肯定的。
从K-1时代至今,就不断有职业拳击手跨界进入踢拳擂台意图称霸,也有不少踢拳世界冠军跨界进入拳击擂台想一探深浅,我们熟知的就有著名的前希腊国家拳击队队员“希腊小光头”迈克·赞比迪斯,以及如今的踢拳P4P世界第一西提猜也曾在泰国军人运动大会上拿到过业余拳击锦标赛冠军。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拳击VS踢拳”跨界探索里的代表性人物。
南非世界拳王维吉拉·卡拉科达
来自南非的维吉拉·卡拉科达,绰号“征服者”,在2001年就成功夺得IBC轻中量级世界拳王,随后又一路夺取IBF与WBN两大职业拳击组织的洲际拳王头衔,2005年,一年没有比赛的维吉拉带着30场25胜4负1平的职业拳击战绩登上K-1 WORLD MAX,寻求跨界之战。
这位职业拳击世界拳王在首次接触踢拳规则就遭遇了K-1MAX初代王者克劳斯,拳法上的优势让克劳斯不敢与之正面拼拳,但最终维吉拉被克劳斯的低扫腿与拳腿立体打击完败,首战告吹的维吉拉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在第二场K-1比赛中击败了当时的K-1 MAX日本王者佐藤嘉洋,找回了颜面的维吉拉开始全心全意征战踢拳,然而K-1的擂台一向都不那么好混,接下来的维吉拉遭遇了播求、魔裟斗、安迪·苏瓦等多位K-1世界王者的吊打,在K-1大赛上已经泯然众人的维吉拉不断成为踢拳选手们的垫脚石。
世界拳王尊严荡然无存的维吉拉在2009年决定重返职业拳坛,然而离开太久的维吉拉才意识到职业拳坛早已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回归职业拳坛后的维吉拉一共打了六场比赛,其中有五场比赛为头衔赛,但维吉拉却没有赢过一场,在取得四负二平的惨淡战绩后维吉拉宣布退役。
K-1世界王者“银狼”魔裟斗
作为日本超人气格斗巨星,魔裟斗在2003年成功拿到K-1 WORLD MAX世界王者后,K-1为了能够制造出足够的噱头,在K-1 WORLD MAX 2003世界王者对抗战中让魔裟斗在踢拳规则中迎战美国前IBF世界拳王维斯·菲利普斯(VincePhillips),在这场被K-1大肆宣传的“K-1王者VS世界拳王”的超级大战中,魔裟斗利用不断的低扫腿给维斯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维斯很快就坚持不住了,第二回合开局就被魔裟斗低扫腿KO。
魔裟斗与IBF世界拳王的这场跨界大战取得了巨大的反响与成功,这让K-1尝到了甜头,在之后每年的Dynamite大晦日之夜都会让魔裟斗进行一场赚足眼球的超级大战,其中就有三次让魔裟斗对阵职业拳击冠军,这其中就包括九次日本拳击冠军大东旭与韩国著名的前WBA超羽量级世界拳王崔龙珠,这些拳击冠军无一例外全部惨遭魔裟斗KO。
除了拳击手走上踢拳擂台,也有不少踢拳选手们愿意遵守拳击规则,限制自身的腿与膝,与职业拳击运动员们进行公平的交战。
K-1 MAX初代天王“飓风”阿尔伯特·克劳斯
在踢拳界以一双铁拳闻名于世界的荷兰K-1 WORLD MAX初代王者阿尔伯特·克劳斯(AlbertKraus)在比赛中追求进攻永不后退的战斗风格一直深受拳迷们喜爱,可能因为克劳斯最早接触的格斗技就是拳击的缘故,克劳斯也是众多K-1选手中职业拳击风格最为明显的,在踢拳领域大放异彩的克劳斯显然并不满足于踢拳界的成就。
2012年,克劳斯开始转战职业拳击,开始了自己的首次跨界尝试,在2012至2014年间,克劳斯总共打了五场职业拳击规则的比赛,并且全部获胜。
全能斗士 安迪·苏瓦
安迪·苏瓦可能是所有K-1世界王者里最不安分的一位了,什么是“全能斗士” 全能斗士就意味着无论什么规则你都能从容面对。安迪苏瓦不仅在拿到过两届K-1WORLD MAX世界王者与五届S-CUP修博世界王者等踢拳领域最高成就,他还曾涉猎拳击与综合格斗领域。
2014年3月17日,因为阑尾炎手术休养了一段时间的安迪·苏瓦尝试了自己的第一场拳击规则比赛,在比赛中,安迪·苏瓦第四回合TKO格鲁吉亚职业拳击手帕塔·瓦多西维利。
GLORY次中量级冠军 尼基·霍兹肯
在尼基·霍兹肯统治次中量级的那段时间,难免会高手寂寞。2013年,尼基·霍兹肯以GLORY次中量级踢拳世界冠军的身份在荷兰金色荣耀拳馆举办的拳击联赛中进行了自己的职业拳击首秀,在第二回合KO对手获胜的尼基·霍兹肯决定拳击与踢拳双线作战。
在随后五年的时间里,尼基·霍兹肯取得了13战全胜10次KO/TKO的职业拳击战绩,并成功夺取荷比卢地区超中量级拳王头衔。
2016年,尼基·霍兹肯在与法国挑战者塞德里克·杜姆贝的冠军卫冕战中遭遇失利丢掉了GLORY冠军头衔,不甘失败的尼基·霍兹肯再次对冠军发起冲击但却仍然以失败告终,在GLORY 49输给阿塞拜疆黑马阿里姆·纳比夫后,尼基·霍兹肯在踢拳领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期。
在今年2月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踢拳界无人能敌的尼基·霍兹肯回归职业拳坛,并争取到了一次争夺WBC超中量级拳王头衔战的机会,但在这场十二回合的比赛中,尼基·霍兹肯最终点数落败。
跨界尝试,是勇气也是挑战,踢拳也好,拳击也好,格斗总是在不断融合和学习中进步的,拳击与踢拳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敢于跨界交战都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但尊重是前提,通过贬低其他运动抬高自己的行为明显也是不可取的,跨界交流的前提是公平竞技,促进格斗圈交流本是好事,输并不丢人,赢了也无需骄傲。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之高远,武者同样如此。
意甲第24轮,罗马1-2不敌克雷莫纳,送给对手意甲赛季首胜。
此役过后,罗马44分仍居第五。克雷莫纳获得首胜升至第19。
(beltalowda)
意甲第22轮,国米0-0战平亚特兰大,罗马1-0小胜卡利亚里。
积分榜方面,国米50分排名榜首,AC米兰48分居次席;那不勒斯、亚特兰大、尤文图斯各自相差一分分列3-5位,罗马35分第6。
(sonny)
中国搏击市场爆发到今年,已经走入了第三个年头。
今年的转向业内人士都看得到,资本趋于冷静,每个在惨烈搏杀中幸存下来的赛事,开始把风向从抢市场转变为寻找盈利模式,但赛事的数量却大量的增多。
但增多的不是上卫视的A级赛,而是大量的C级赛,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遍布全国各地,这是为什么呢
动辄投入几百万的A级赛事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和优秀的选手资源,基本办一场亏一场,C级赛事不需要播出,几十万就可以做一场很好的,乃至做成B级赛。
对于大部分花几万块就能办一场的C级赛,为新人拳手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甚至业余选手也能上去玩两下,参与性高,故而能遍地开花。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业余市场或者说真正处于下游的基层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并且发展迅猛。这是一个好机会,但大量业内人士也许会误判乃至轻视了这个市场,因为业余或者说基层需要的,真的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首先我们的职业市场是刚起步的阶段,上游的建设依然没有完成,中游无法形成,下游现在发展迅速,但有生力量或者说市场效应还传导不上去,两边甚至有互相不理解的情况发生,这是值得注意的。
而此前因为我们太过于关注上游的A级赛,并没有意识到后备培养的重要性。
其实业余赛事需要的东西很简单,无非是技术详解、文化时尚、切身互动体验三样而已。但只这三样,很多俱乐部都没有去做好,或者还意识不到如何去做。
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一点感想。
是招业余学员,还是培养职业冠军
我们不像泰国的拳馆一样有大量的职业比赛可以打,有博彩业支撑整个行业;也不像日本有深厚的武道文化,青少年不管最后会不会坚持,很多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点格斗技术;其他像欧美地区,搏击运动当地人理解认同起来也比我们容易,所以会形成固定的群体练习。
我们的市场刚刚打开,很多观众从第一次电视上看到的搏击运动,到自己真实接触到拳馆,摸到沙袋,知道什么是拳靶,由此带来的各种小白问题,是巨量的。
而一个俱乐部要生存下去,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职业化的情况下,招收业余学员应该是目前最大的收益点:
大家知道培养职业选手是费时费力的,赚的钱勉强能持平投入就不错了,想要有收益基本看运气;
业余学员多的时候,能在暑假偶尔赚一两个月就很开心。
之前虽然有过散打的小规模普及,但年代久远,且当时全国各地最多的还是跆拳道馆,真正想练散打的,除了几个武术大省(河南、安徽、山东),基本想找到教的地方都非常困难,除了进专业队和武校,别无他法,而有消费能力的上班族是没有时间去武校专业队的,想业余锻炼的青少年除了寒暑假也没有时间整块训练。
现在基本省会城市都有像样的格斗俱乐部了,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有小型俱乐部,基本上满足了硬件设施,而且不少拳馆还有泰国教练乃至欧美教练,相比于十年前,简直就是鸟枪换炮。
我至今都还记得,十年前,全国叫得上名字的泰拳馆就四五家,基本一家“统管”一个区域,哪个拳馆来个泰国教练,立马圈内或者论坛上就传遍了,别说去练,能让人家用数码相机录个打沙袋视频传到网上就是荣耀,如果能有打实战的视频上传,那就是王者荣耀!
不过那个时候获得这种技术资讯的喜悦是非常难忘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小白,能学到东西就是最乐意的,所以这种心态最符合真正的业余群体。
1、技术详解
如今这个年代,一个人业余学拳为的是什么
反抗校园暴力 减肥 时尚炫酷 追星 想有自己的小众爱好 这些都可以是原因。
但我们大部分俱乐部却一直想着的都是——宁可饿死,也要出一两个像样的冠军,而不是想着先好好活下去,再慢慢培养自己的冠军。
对于很多业余训练的会员,很多俱乐部就是让教练跟着一起打沙袋,学下基本功,很少详细讲解技术,甚至对于学员提出来的新手技术细节问题感到厌恶,就算学员买私教,很多教练也都无法解答,或者不甚关心学员的问题,导致学员粘度不够,最后流失。
其实我们只需要自己想想最初喜欢格斗和最初练习格斗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也就会明白业余这块的学员最缺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格斗中一个提膝格挡的动作,提膝格挡的时候脚背是绷直还是屈起
这个问题很多职业选手基本不会在意,觉得只要胫骨硬,怎么样顺利就怎么样挡。
但很多业余学员就非常在意这个动作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他感觉脚背绷直发力要比屈起顺畅,如果不能一一给他们解释清楚,你就是金腰带头衔再多,你也不是一个好教练,最终也不会有长久的回头客。
2、文化时尚
技术详解这一关要求教练本身有清晰的思维,一定的口才,这些都是要经过培养锻炼的,而一个技术往往代表着一段格斗文化或者故事。
比如站立格斗里面的掩手打法,其实在很多格斗技术里面叫前锋手或者雷达手,播求就非常擅长用前手掩手打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对手一旦进入你前手的距离,无论是踢还是拳,你都可以打中对手,而且可以起到干扰对手的作用。
所以格斗游戏和漫画里面前锋手的动作被多次运用——KOF的泰拳东丈,空手道坂崎良都有前锋手的架势。
这些点是很容易让业余学员兴奋并且继续产生训练热情的,因为他们很多过来训练就是因为看了相关的文化作品或者比赛,很多时候他练会了技术,只不过是找寻一下心里的归属感,觉得自己像喜欢的格斗人物,这就行了。
业余的学员学会一种新技术,比如转身腿的那种兴奋,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简直比中了奖还高兴,而如果在练习中能用新招数打中人,那得高兴一个星期去,下回接着来练,而职业选手早就没了这种兴奋,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有条件做职业拳手的。
所以,真正重视业余的俱乐部是一定会把格斗文化传播好的,充分了解格斗文化也是好的俱乐部需要加强的事情。
3、互动体验
当业余的学员练习到一定程度以后,能切身体验一场比赛就显得很重要,一来能让他们体验真实的比赛,二来可以检验他们的技术,让他们知道自身的差距。
一份体验,除了可以留下一份影像资料作为纪念,更重要的是打得好的,则会更努力的训练,打更多的比赛,这也是大量馆内交流赛和C级赛的基础。
欧美、日本等地区的职业选手也是从这些俱乐部里的业余拳手诞生的,但往往训练认真程度不输其他国家职业选手,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始终是在兴趣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俱乐部一定要摆正一个心态,任何对格斗保持有敬畏心的习练者,都值得尊敬,而不能因为你技术好,你是冠军,就忽视这些人的存在。
这个行业成熟的粉丝群体,乃至未来的市场,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这些人来支撑。何况很多人除了格斗以外还有其他更擅长的事情和职业,这才致使在各行各业里都分布着对格斗项目有兴趣有理解的人,这一点不得不重视。
市场打开效应:业余赛事带来的机会
记得09、10年的时候,我还在泰国念大学,当时有一些业内人士问我,为什么不做泰国的泰拳产品代理业务,一方面是我的兴趣并不在此,另一方面当时国内连有格斗俱乐部的城市都没有几个,所以我就和朋友说,做这些装备产品,如果没有关系进入各个专业队,那么基本就是等死。
搏击装备产品大致就是擂台、沙袋、靶子、拳套、衣服、裤子、护具,以及一些周边。衣服裤子这些,以中国的山寨能力,只要你火,迅速就能把你复制掉,以更便宜的价格出现在市面上。真正盈利好的还是装备,因为用起来确实感觉不一样。
专业队能出成绩,所以装备消耗大,像泰国Fairtex这样的品牌,都是有专门的测试环节,像雅桑克莱3个月就可以打烂一付手套,而按照当时国内的情况,进不了专业队,你卖给业余的粉丝,他3年都打不烂一付,你怎么卖第二付
其余的沙袋、擂台就更别说了,至于护具,一个拳馆买两套就算大客户了。
如今已经过去了六七年,大家可以再看看中国的各种搏击产品的数量,乃至销量,按照以前的情况来对比,简直就是翻天覆地。
中国业余的市场哪怕只打开一点点,对于其他国外品牌来说,基本就是50%的利润来源。
而目前在国际上,格斗项目的发展状况,似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加入进来——K1和PRIDE几乎用尽最大努力让世人知道格斗比赛,然后由UFC和其他诸多比赛继续将这些推广下去。
我今年在曼谷的商场里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往曼谷市中心的大型商场,至多只有一小家店面有各类泰拳搏击产品的专柜,因为当时曼谷给业余人士提供训练的俱乐部并不多。而现在,Fairtex和Venum都有了自己的专区,而且很大,很时尚。这证明购买的人数增多。项目普及成功,才会有这样的影响力。
装备的火热让很多从业者意识到了业余市场的潜力,C级赛的成功也让这个势头继续保持了下去,如果俱乐部这块能稳住,那么我们就能完成良好的传导,把下游到上游的环节对接起来。
粉丝讨论的热情,以及高度参与带来的专业,才能真正让行业完善,而不光是一线选手在台上打,打完了消耗库存就退。
但对于下游市场和业余赛事的运作执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索性采访了两个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的业内人士:一个是推广泰拳培训项目比较成功的“HBW训练营”创始人韩博唯,他做的业余培训颇有成效,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口碑,另一个是昆仑决C级赛城市英雄的负责人栾俊。
他们对业余市场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里分享给大家参考。
1、韩博唯
问:怎么看待中国的业余搏击市场
业余市场空间巨大,开设的格斗场馆越来越多,从业人员需要客观认知市场才能正确有效的对大众人群进行引导。
全世界的业余用户起点不相上下,但中国的搏击从业者引导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尚未充分引流。
中国搏击从业者的普遍特征:
A、对市场缺乏认知:
习惯性的陷入自己的武林世界,缺乏对用户的了解,往往自我虚构出不存在的消费市场。
B、课程产品生产力差:
搏击业浮躁,普遍缺乏客观自我认知,从业者优质课程产品生产能力不强,尚未意识到自身产品内容的缺陷和短板,反而盲目在一些只有空壳子但无实质的合作模式上费劲心思。
诸多自身缺乏流量获取手段的从业者,即使联合在一起,除了凑个热闹,到最后仍一无所获,还是因为不注重自身内容的质量。
也有从业者希望通过与赛事合作的形式获取流量,但缺乏对赛事关注人群的分析了解,如果赛事关注人群的线下消费能力极低,那就很难对行业的格斗场馆进行引流。
C、从业者的局限性:
搏击业余场馆的开设看似不需要巨额的创业成本,致使越来越多的搏击人事或业外人事选择开馆,但此行业对创业者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所谓技术不单指格斗技术,更多是对营销等方面的要求——目前行业流量迫使创始人需要严格控制从业成本,很难让优秀的营销人员获取与自己价值匹配的同等报酬,所以通常需要创业者亲自上阵,但创业者普遍营销能力相当不足。
每个创始人都认为自己有一两个别人想不出来的大计划,暗自欢喜憧憬未来,但殊不知大家各自心里想法都大同小异,所谓的计划也是脱离市场的考量。
搏击从业者应该像健身房的格斗课管理和营销模式学习,从创造的社会价值上来说已经远超搏击的垂直行业。
不否认健身房里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格斗教练存在,我曾在我们“HBW欧式泰拳”的线下教练员培训中遇到过很多,但也必须承认一大部分健身房搏击教练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很善于学习,如果垂直搏击圈的从业者止步不前,依然闭门造车,那早晚会被超越。
健身房是巨大的流量入口,待到时机成熟,如果搏击拳馆的流量入口还未通过任何方式打开,那时拳馆从业者则人人可危。(你们的会员就要跑去健身房啦!)
问:推广项目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为B端和C端用户建立认知,讲通俗一点就是对从业者和大众人群建立认知,这个环节是最花时间的。
很多从业者给大众建立的格斗认知非常有限,甚至有的是错误的,无论是格斗的技术体系层面,还是格斗的功能性延展。
大多从业者不能把格斗体系的娱乐化、训练中的多变性、趣味性、专业性并存的一面展示给大众,反而把格斗最暴力、最令人担忧的一面反复给大众洗脑,无意间抬高了大众加入训练的心理门槛——有人在一边努力为大众树立正确认知,而更多的是众多从业者在另一边不断破坏生态,虽然他们是无意的。
健身房的格斗产业虽然比垂直格斗业顺利很多,但有一些推广者空谈概念,打着“格斗健身”的旗号,并无深入的实质内容,企图通过降低格斗授课的技术标准,来获取流量,通过降低健身教练的从业技术门槛,来引导他们更愿意参训。
嘴上说着“只是用格斗的形式去健身”,实际则是用来掩盖自身能力不足的借口。
比如国内某格斗健身培训品牌,传授给参训教练的本身就是劣质的格斗课程,再由教练把这种劣质课程传授给大众,更加剧了格斗相关产业的生态恶化,给大众建立了错误的技术引导,以及对格斗健身的歪曲认知,这样的模式不会长久。
问:职业和业余市场,是不是完全是两回事
在国外不是,在中国是。
中国早年就给大众建立了很深的错误认知,认为职业的才专业,业余的就不行。但在国外,职业运动员大多只是打职业比赛获得冠军头衔,其实他们都是业余爱好者,在运动员打比赛的身份之外,还有其他工作,比如KO泰拳王播求的日本选手“佐藤嘉洋”。
国外的模式告诉你,即使你是爱好者,但你有你的选择:
你的格斗水平可以很高,你也可以只是用格斗来减脂,课程同属一种体系模式;
参与课程的人多种多样,有运动员级别的、也有入门爱好者,大家相互鼓励,只是强度不同,收获不同;
教练把自己当成主控台,带动起所有人共同创造。
这是国外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搏击业内的整个群体才能成为一家人,这个话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毕竟搏击业内有太多要普及的知识,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同行业人在做的,我们了解太少,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吧。
问:如何做好业余市场
A、踏实做事,先做好自身内容,不然一群同样挫败的人联合在一起也只能是互相打打气。
B、做好引流工作,控制成本,善于尝试资源置换。
C、让两者形成闭环。
2、栾俊
问:你怎么看国内业余赛/C级赛的市场
我觉得市场巨大,但我们目前综合能力不足:
1)缺乏优秀的教练,缺乏专门做青训的教练;
2)缺乏科学的训练和团队;
3)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起初三两年感觉不出来,成熟之后,会局限运动员进一步的自我提升;
4)缺少专业的经济团队为他们规划、包装。
问:为什么C级比赛如此火爆,观众喜欢的原因
我觉得业余比赛主要还是小城市更受欢迎,因为他们平时文娱活动少。C级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在广场、酒吧、俱乐部都可以举行,到场观众多则上千,少的只有几百人。
问:目前业余赛/C级赛的市场开放有多少
不到一半。因为我们做的比赛还是太专业了,我们想做业余的比赛,但是跑来的大多都是接受专业训练、打不上比赛的人群。
从以上的解答可以看出,在不同视角下,大家对业余搏击比赛的理解和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我们都还不够重视业余赛,业余赛的发展也不够成熟,甚至没有一个大的方向。
但是,只有业余市场真正成熟了,职业搏击才会真正完整,运动员退役也有着陆的平台,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能有更稳定的收入,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真心希望每一个俱乐部都能良性发展,选手能打又能教,推动搏击产业在中国的持续进步,共勉!
感谢雷武龙老师供稿
更多热辣内容请移步微信(搜索bjqbj01),关注“搏击周评”,搏击其实很酷哦~
(1)2022lol世界赛程时间表赛程:入围赛:2022年9月29...
(1)2022女篮世界杯赛程表时间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如下:小组...
1、cba辽宁2023年赛程表年CBA联赛将于10月初正式开幕,辽...
(1)英雄联盟2021总决赛LPL代表队一览1、S11全球总决赛L...
(1)女排世锦赛2022具体时间1、女排世锦赛2022年时间是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