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再送点!埃里克森闪电破门,丹麦1比1战平澳大利亚

2023-08-22 7:05:11 聚哦游戏 聚哦

VAR再送点!埃里克森闪电破门,丹麦1比1战平澳大利亚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C组次轮今晚打响。在率先开始的一场比赛中,丹麦与澳大利亚在萨马拉竞技场狭路相逢。埃里克森打破僵局,耶迪纳克点球命中,双方1-1打成平手。

在小组赛的首轮对决中,丹麦1比0击败秘鲁,为晋级奠定基础。澳大利亚被视为世界杯小组赛首轮最不幸的球队,所丢的两个球一个是点球,一个是乌龙球。赛后媒体笑言:“澳大利亚输给了VAR高科技”。在国际A级赛事的历史上,两队共有3次交锋记录,丹麦2胜1负占据上风,进5球失2球。双方最近一次交锋是在2012年6月的友谊赛上,当时丹麦2比0击败澳大利亚。

此役开场仅6分钟,丹麦闪电进球!约根森外脚背做球,埃里克森禁区内左脚凌空抽射破门,丹麦1-0领先!在国家队的近15场比赛中,丹麦中场核心埃里克森打进了13球并有5次助攻。

第37分钟,裁判通过VAR确认丹麦球员波尔森禁区内手球,队长耶迪纳克点球命中,澳大利亚1-1扳平比分!

第87分钟,澳大利亚展开最后反扑,打近角被门将扑出。

最终,双方下半场均无建树,1-1握手言和。

丹麦网友分享阵容:1-施梅切尔;14-达尔斯高,4-凯尔,6-克里斯滕森,17-拉尔森;19-舍内,8-德莱尼;23-西斯托,10-埃里克森,20-波尔森;9-尼古拉-约根森

澳大利亚网友分享阵容:1-赖安;16-贝希赫,20-塞恩斯伯里,5-米利甘,19-里斯顿;13-穆伊,15-杰迪纳克;23-罗基奇,10-克鲁斯,7-莱基;11-纳布特

跑步在盛夏,这5个跑步冷知识你值得掌握

在炎炎夏日的高温之下,对于热爱跑步的人们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跑步习惯。

尽管我们无法控制升高的气温、湿度、酷热指数,但为了安全、舒适地完成日常的跑步训练,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的“冷知识”,老王再来说一下。

男性跑者更应重视防晒

大多数的男性跑者都认为自己没必要做防晒,觉得黑一点没事。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男性皮肤对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弱,比女性更容易受到阳光的伤害。

夏季防晒对于跑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为了防止晒黑,更是为了保护皮肤不被强烈的紫外线伤害。建议购买SPF50以上的防晒霜或喷雾,如果跑步时间较长,则需要每两小时重新涂抹一次,以保持有效防护。

同时,可以选择穿戴帽子、太阳镜等防晒装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此外,选择在太阳升起或落山后进行跑步也是保护皮肤的好方法。

跑步结束后也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水分,多喝水、多食用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以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补水很重要,但跑后不要饮用冰水

高温环境下会使得身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即使是不运动,只是简单地出门走几步都可能感到口渴。因此,在跑步前、中、后都需要注意充足的水分补充,以防止身体脱水导致电解质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危险。

虽然在运动后应该补充水分,但是不能猛烈饮水,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身体电解质失衡,引起身体不适。

此外,避免喝冰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冰水可能会对胃部血管产生刺激,导致其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容易引起胃部和心脏不适。

特别是对于肠胃不好的跑者来说,最好避免喝凉水,可以自己携带一些温开水以备饮用。

此外,跑步结束后,一定要等待心率平稳后再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每次补充的量为200毫升。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的水,导致胃部不适。

跑后马上冲凉,这样很危险

尽管在夏天跑步后满头大汗,黏糊糊的确实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切勿在这个时候立即冲凉。这样做非常危险,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在剧烈运动后,身体的毛细血管都是张开的,如果突然接触冷水,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心慌和头晕等

此外,这也会增加感冒的风险,因为身体突然受到冷水的刺激,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

因此,为了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建议在跑步后休息一段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凉爽的环境,然后再进行洗澡。

在洗澡时,也建议用温水洗澡,不要用太冷的水,以免对身体造成刺激。

不光是跑步,无论进行何种运动,都应在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洗澡或冲凉。

学会跑慢一点,跑少一点

切勿与人拼勇斗狠,虽然人们常说“夏练三九”,但对于普通跑步爱好者来说,过度刻苦并不必要。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跑者团队提供完善的保障,所以在遇到危险时难以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在高温下,我们应该缩短跑步训练的时间,调整自己的配速,避免盲目追求成绩。相反,我们应该注重休息和恢复,保持自己的训练水平,并在其他季节进行更有效的训练。

研究表明,当气温升高3℃左右时,每公里配速会增加13-20秒。这是因为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同时大量出汗会加剧肌肉疲劳,导致同样的配速会感觉更加吃力。

在炎热的天气中,业余跑者应该减少跑量,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跑得慢一点才是科学安全的选择。

夏天35度以上就不要跑步了

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外界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甚至超过人体正常温度,此时运动容易导致身体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体温会上升,从而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进行跑步,由于皮肤血流量增加而肌肉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进而使心脏功能和肌肉收缩受到抑制,从而使人容易感到疲劳并降低耐力。

同时,高温环境也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提升运动风险。因此,在高温天气下,建议选择凉爽的时间或室内运动方式(游泳、瑜伽等),以避免运动风险

我非常佩服那些在炎热的天气下仍坚持跑步训练的人,他们的毅力与热爱真的令人感到无比敬佩。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仅能够坚持下来,这真的需要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决心。

不知道这个夏天你是否依然坚持着,也许你也在经受着同样的挑战,但愿你能够保持好的状态,继续取得更大的进步!

你觉得夏天跑步还有哪些需要注意 欢迎留言讨论!

大学生运动员,为什么这么行!

7月28日开始,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为举世关注的舞台。来自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余名大学生运动员,在涵盖18个大项、269个小项的赛场上以梦为马,挥洒汗水,展开激烈的竞技比拼。

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入场。摄影/本刊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派出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百余所高校的411名大学生运动员参赛。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首次参加世界大运会,其中不乏张雨霏、邹敬园等奥运冠军,以及刚刚在游泳世锦赛上夺取4金并打破世界纪录的覃海洋。

参加大运会的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们,除了完成参赛任务,夺取锦标,还要展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精神风貌以及大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并以体育为媒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

在新中国成立前,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发祥和发展之地就在大学,学校是现代竞技体育名副其实的“摇篮”。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上的大学生体育事业发展虽然栉风沐雨,但始终踔厉前行。

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体教分离”措施曾使我国在一定时间内几乎全由专业运动员参加大运会。而随着“体教融合”思潮的回归并持续倡导,大运会的“小奥运”概念逐渐淡化,追求竞技成绩不再被视为参加大运会的全部,大运会真正回归到大学生。

教育、人文、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同步发展更为全社会所重视,这深刻影响着国人的观念、政策的变化和中国大学生体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早期的运动员,都是大学生

由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大多源自西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将大部分运动项目、器材、教学方法和比赛方式带到了中国。后经过传播,竞技体育主要以学校体育的形式在中国发展。当时,各个运动项目的优秀选手、教练,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和青年教师。

例如1895年,天津青年会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从天津下船,从国外带来了篮球运动,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后于1914年设置了中国第一个室内篮球场,篮球先从教会学校开始流行,此后在天津各大学校“蔚然成风”。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篮球之父”董守义就在天津南开学校担任体育老师。痴迷于篮球的董守义负责训练篮球队,调教出了唐宝堃、李国琛、刘建常、王锡良、魏蓬云“五虎将”。以“五虎将”为班底的南开校队在一系列比赛中相继击败了上海沪江大学、美国海军球队、菲律宾圣提托马斯大学,声名威震远东。

董守义撰写出中国第一部篮球专著《最新篮球术》,后于1947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他认为,体育竞赛的目的不能只将眼光放在成绩和纪录的产生,也不能只着眼于技术,而是广大师生通过参与体育,投入体育,感受体育所带来的良好氛围,从体育运动中获得身心健康,通过体育竞赛的形式获得美感和精神。

中国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正是1932年刚从东北大学体育系毕业,参加了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的教练,时任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的宋君复曾赴美留学学习物理,后于篮球发源地春田学院体育系就读,回国后历任上海沪江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体育系主任、教授等职。

2008年8月5日,在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乡辽宁大连,一座高3.8米、长4.5米、宽1.5米、重2吨的刘长春铜质雕塑在奥林匹克广场揭幕与市民见面。图/中新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曾表示:“当时的运动员,其实都是大学学生,他们既代表着国家最高的竞技水平,又都是合格的大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校体育事业。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提出“新体育”,此时的大学体育主要任务是普及和激发全体学生的体育兴趣。1950年代初,我国大学体育政策主要是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以及个人卫生,国家倡导大学普及体育运动,强调增进健康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954年,原国家体委颁行了《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为开展大学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当时学校体育发展的主导思路。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家调整了体育和教育的管理机制,使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分工运行。“其中,竞技体育部分,包括运动员的训练、选拔,以及竞技体育比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由国家体委和地方各级体委来负责。体育系统主要依托各地的各级体校、体育院校,负责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而普通高校的竞技体育发展,并未纳入国家行政计划之内,且逐步脱离了国家的竞技体育体系。”

因此,相当长时间,大学体育的工作重心停留在倡导体育在校园中普及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国逐步回归国际体坛。197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立成为一大标志事件。同年,中国大体协就加入了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比中国回归国际奥委会大家庭早了4年。1977年,中国大体协第一次成立代表团参加了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比中国出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早了7年。

已经故去的原大体协副主席王钢曾对媒体回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从成立之初开始,依然还是由当时的国家体委负责进行管理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体协的国内事务,如国内大学生赛事的举办等,开始从国家体委移交至国家教委,但国际事务,如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移交工作却推后了近二十年。”

这在当时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70年代末,中国体育界刚回归国际体坛,各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缺少国际比赛经验,而有“小奥运”之称的大运会是难得的比赛机会。

1977年大运会,前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功勋队长孙晋芳22岁,是南京体育学院选手。孙晋芳曾回忆:“当时,国家队外出参赛机会很少,大运会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世界综合性运动会。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与那么多国家的运动队相遇过,尤其古巴队,那时她们是女子排坛的‘梦之队’,我们仰视已久,终于大运会提供机会,我们与她们面对面交流了。”

中国女排在1977年大运会上夺得银牌,排球界普遍将其视作中国女排“五连冠”辉煌的起点。

“当时大运会在中国体育界确实有‘小奥运’的说法。”曾参加过1977年保加利亚索非亚、1981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运会的中国田径三级跳远名宿邹振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的田径比赛,世界上三大比赛等级最高,那就是:奥运会、田径世界杯、大运会。”

两届比赛,邹振先均为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选手。其在1981年大运会以17.32米的成绩夺金,创下大运会三级跳远纪录,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运会上获得的第一块田径金牌。

鲜为人知的是,在1981年布加勒特斯特大运会上,参赛的还有郎平、李宁等中国体坛功勋。郎平当届比赛率中国女排夺冠,而李宁一人在体操赛场上独揽3枚金牌。

左图:1977年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田径队合影,左5为邹振先。中图:邹振先的1977年大运会运动员参赛证。右图:邹振先的1981年大运会运动员参赛证。图/受访者提供

“体教融合”孕育硕果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大潮,逐步转轨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各自运行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体育系统的运动员因为长期只接受体育训练,文化教育层面存在缺失,给外界留下了文化水平低的印象。另外,同样是种因于长期只接受体育训练,很多运动员如果未能夺取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等成绩,退役后往往出现生存技能单一的“痛点”,在就业安置层面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

受此影响,若非孩子从小运动天赋极其出众,越来越多的家长从观念和意识上,不再希望孩子成为运动员,而是更希望孩子接受学历教育。

进而,中国体育系统旧有的“体校,省队,国家队培养体系”逐步产生动摇。其中,部分基层体校开始出现连年招生困难的情形,对中国竞技体育的人才输送构成了挑战。

针对这种现状,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首次出现了“体教融合”(最初称为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的思潮。当时国家提倡,高校可以拿出每年预算的1%来投入到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中来,高校运动队的招生规模原则上也不会超过本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这是体教融合在那个时代的初步探索。

1985年12月27日,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在山东掖县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议制订了《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以下简称:《规划》)。

在《规划》发布的基础上,原国家教委又在1987年相继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关于试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办法》,选定了51所高校可以获准开始独立招收体育特长生,并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承担起助力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职能。

但此时的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资金、资源投入有限,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大学体育的竞技水平也无法支撑其参加世界大赛并完成参赛任务。如前文王钢所述,上世纪80-90年代这个阶段,大运会仍旧是体育系统重要的“练兵舞台”,因此选派权依旧由国家体委(1998年改名国家体育总局)掌握。

2001年,大运会来到了北京,由于北京刚刚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体育系统几乎尽遣所有顶级运动员出战,达到了规模上的巅峰。当时,无论是赛事组织,还是竞赛成绩,体育系统都将这届大运会视作北京奥运会的预演。这其中,由姚明、王治郅、巴特尔三大“移动长城”领衔的中国大学生男篮,历史上首次击败美国大学生队;18岁的刘翔以13秒33的成绩夺得生涯第一个110米栏世界冠军;李娜在网球项目一人夺得3金。最终,中国大学生代表团以54枚金牌、25枚银牌、24枚铜牌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一。

2001年大运会决赛,中国大学生男篮负于南斯拉夫大学生队与金牌失之交臂。图/中新

2001年北京大运会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依照相关精神,将大体协的国际事务移交给教育部。自此,中国大体协方能自主选派大学生参加大运会。也是从2001年北京大运会开始,体教结合的理念在国内体育界、教育界得以更加广泛的倡导。

王钢曾回忆称:“2000年前后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使得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更加清晰,学生体育工作进一步回归到教育部门。但这次机构改革只是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已经有能力参与到大运会的活动中去。”

19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10年,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改革开放,大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可谓轰轰烈烈。拥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的高校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更扩至235所。

国内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成果斐然的,当属从解放前就一直重视体育教育的清华大学。论招生项目、人数之多,建队模式多样化,清华大学均列全国第一。

刘波介绍,早在1954年,在蒋南翔校长(曾提出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导下,清华大学多支体育代表队就已经成立,共包括田径、技巧、足球、篮球和排球5个项目。1987年《规划》政策发布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设置各体育项目的大学生队,还尝试与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联手打造双学位的培养体制。90年代末期,清华大学相继成立跳水队、射击队等,并与国家体育总局的游泳中心、射击射箭中心进行共建。

清华大学之外的其他一些高校,也纷纷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体育项目。例如北京大学打造登山队“山鹰社”,北京理工大学发展足球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建立排球队等,都是全国高校体育运动队建设的典范。

全国级别的大学生体育联赛设置,也进一步刺激着中国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1998年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成立的“元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侨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都将篮球视作“发力点”,将篮球队打造成高识别度的“名片”。

2003年夏天,中国参加韩国大邱大运会,系首次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大体协选派运动员。当届比赛,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已经普遍实现了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很多运动队中,非专业运动员出身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由北京理工大学队球员为班底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足球队,更是首次以纯粹的大学校园学生军组成,曾经战胜巴西队引起轰动。

到了2005年土耳其伊兹密尔大运会,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胡凯勇夺男子100米冠军轰动全国,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2008年8月21日,北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赛,清华大学学生胡凯代表中国队出战并跑出39.13秒,晋级决赛。摄影/本刊

现任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的胡凯,是在2001年夏天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入学后学习与训练兼顾,其竞技能力与专业运动员相比也毫不逊色。胡凯2004年在校期间就参加了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夺得100米和200米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凯成功入选国家队,并代表国家队参加100米和4x100米接力赛。

胡凯的成功证明了由校园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完全可行的。在此之后,中国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人才从校园孕育而生,成为中国体教融合的重要成果。

当下,无论大学生篮球联赛这样的全国性赛事蓬勃发展,还是类似 件。”

有关专家指出,《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消除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但其根本目标并未改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历来发布的政策多次明确:“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并明确提出“切实加强教体结合”。

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体育依然可以持续作为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

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钟秉枢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体教融合体现的,是国家希望把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到一种通过教育系统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全新机制,发挥学校体育作为普适教育的功能,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学生运动员。”

在钟秉枢看来,体教的未来会进一步融合,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趋势。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度融合专业体工队和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和竞赛体系的培养模式将更加完善。

从长远看,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化,投入的加大,校园体育的整体竞训质量会日益提升,大部分青少年都会选择校园体育这条道路,来边读书边接受体育训练,在保证基本成绩的前提下,同样可以诞生很多学训双优的学生运动员。中国的校园体育整体发展水准也会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成为中国体育人才选拔的主要渠道。

发于2023.8.7总第110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探索“体教融合”之路

「世界杯」莱基破门,澳大利亚主场1球小胜丹麦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23时,世界杯D组第3轮,澳大利亚主场对阵丹麦。中场哨响,两队均无建树,双方带着0-0的比分进入更衣室。来到下半场比赛,比赛第60分钟,莱基为澳大利亚贡献了全场唯一进球,锁定胜局。比赛结束,澳大利亚主场1-0小胜丹麦。

【比赛进程】

第4分钟,澳大利亚的贝希奇被裁判黄牌警告。

比赛第57分钟,澳大利亚的德格内克被裁判黄牌警告。

第60分钟,莱基为澳大利亚打进一球,锁定胜局。

第69分钟,丹麦的斯科乌替换奥尔森登场。

比赛第70分钟,丹麦的梅勒被科尔内留斯换下。

比赛第75分钟,丹麦的斯科乌被裁判黄牌警告。

比赛结束,澳大利亚主场1球小胜丹麦。

【出场阵容】

澳大利亚(4-4-1-1):1-瑞安,2-德格内克,19-苏塔,4-罗尔斯,16-贝希奇,7-莱基(89' 10-赫斯特里奇),13-穆伊,22-欧文,23-古德温(46' 26-巴克斯),14-麦格里(74' 8-赖特),15-杜克(82' 9-麦克拉伦)

丹麦(4-2-3-1):1-舒梅切尔,13-克里斯滕森(46' 26-巴),2-安诺森,6-克里斯滕森,5-梅勒(70' 21-科尔内留斯),23-霍伊别尔,7-延森(59' 14-达姆斯高),11-奥尔森(69' 24-斯科乌),10-埃里克森,25-林斯特伦,9-布雷思韦特(59' 12-多尔贝格)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