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语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此。
发展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
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
中国史上第一届马拉松比赛在南京举办,自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后,中国有记录的首届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位于南京与镇江之间。其中赛道的最后一段路程,即南京的中山门到新模范马路这一段。1910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六日),《时报》发出了一份比赛预告:“各报馆鉴:长距离竞走会从镇江金山顶起,至南京劝业会纪念塔止。十七(日)发足,十九(日)达会场”。清末民初,“竞走”是人们对于跑步比赛的通称。
今昔马拉松赛也有不少差别:比赛分3天,参赛人员主要是南京各学堂的教师,赛道被分为不连贯的三段:第一天从镇江金山到高资镇,距离约为12公里,第二天跑到南京远郊,距离约20公里。第三天上午休息,下午从南京朝阳门(今中山门)起跑到劝业会场(在今南京新模范马路附近),距离约10公里。比赛有十余人参赛,除中途退赛和犯规选手,有6人跑完全程,同时到达终点,排名不分先后。
2022年4月27日,中国田径协会在全国路跑及大众田径工作会议上,对管理文件中路跑项目定义表述、距离设置以及反兴奋剂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修订说明,并发布了全新中国路跑LOGO,重塑中国路跑新形象。
“为与世界田联竞赛规则中对路跑项目的定义表述一致,规范赛事标准距离,便于与世界田联积分体系匹配,根据世界田联竞赛规则中对于项目的描述,将‘马拉松’统一改为‘路跑’,标准比赛距离设置为5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半程马拉松、25公里、30公里、马拉松及公路接力赛。”
比赛规则
原本马拉松比赛没有设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但国际田联(IAAF)为了刺激公路比赛
的发展,决定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设立马拉松、竞走等公路比赛的世界纪录。
选手的身体情况需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方能参加比赛。
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不能随便喝水
42.195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对体能极限的挑战。在比赛中,运动员虽然也会从路边的小桌子或者是路边站立的人手中接过来一些水。而这饮用水却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递的。
在马拉松赛中,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而在比赛路线上,每隔2.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水和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也可自备饮用水,并且可以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长跑运动员和竞走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
可以说,“水”是马拉松比赛中规定最为严格的部分。除此之外,运动员只要在裁判的监督下沿正确的路线比赛即可,如有特殊原因,还可在裁判员的监督下离开赛跑路线,但如果不在监督下离开就会失掉比赛资格。
运动魅力
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其他体育项目,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一块地,要么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圈,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其他体育项目,只有同等选手才能同场竞技,业余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与专业运动员pk,而马拉松赛不同,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
马拉松的魅力显然不止两个,但不可否认,正是开放与包容这两个原因,让马拉松给人们带来了 路线上,你会经过火奴鲁鲁最著名的景点,包括怀基基海滩、钻石头等。除了两个爬坡路段,整个赛道都很平坦。
规模:超过2万5千人
巴黎马拉松赛
春天的巴黎树木萌芽、鲜花缤纷,是全世界最适合步行的城市。每年在这个季节举办的巴黎马拉松无疑吸引了众多的长跑爱好者。赛事当天巴黎周边道路将实施交通管制,降低车流量,巴黎市政府也鼓励市民尽量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可谓做足“环保巴黎”。而随着组织工作的提高,巴黎马拉松逐渐吸引着世界顶级跑手的加盟。虽然巴黎在现场观众人数上仍然有限制,但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巴黎马拉松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城市马拉松之一。
2003年巴黎马拉松的男子组桂冠被肯尼亚选手罗蒂奇以2小时6分32秒的成绩获得,并打破了这项赛事的最好成绩。卫冕冠军、法国选手兹维尔齐斯基在2002年的比赛中,创造了巴黎马拉松赛的最好成绩2小时8分18秒,他在本年度比赛中以2小时6分36秒的微小差距与冠军擦肩而过,屈居亚军。另一名来自肯尼亚的选手欧萨尔以10秒之差名列第三。巴黎马拉松赛吸引了3万多名长跑选手参加。女子组比赛的冠军同样被肯尼亚选手摘取,欧万扎以2小时27分41秒的成绩击败意大利选手孔莱索名列第一,坦桑尼亚选手马莎尼获得季军。
路线:鸣枪起跑点是香榭丽舍大道旁的Rue Galilee,东西向的慢跑路线将横穿整个巴黎。沿途你会经过协和广场、卢浮宫、艾菲尔铁塔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名胜。
规模:超过2万人
斯德哥尔摩马拉松赛
斯德哥尔摩马拉松被誉为马拉松赛中的珍宝,每年6月初的一个星期六下午2点开始鸣枪。这个时节的斯德哥尔摩气候温和,但气氛却盛况空前,大约1/3的市民都涌上街头呐喊助威,不论领跑者还是落后者都会得到他们的热情鼓励。比赛路线充分展现了这个波罗的海海港城市的美丽。
2003年的斯德哥尔摩马拉松于6月14日举行,肯尼亚男选手乔斯法·切姆乔尔和瑞典女选手玛丽埃·瑟德斯特罗姆-隆德贝里分获男子和女子组冠军。这是隆德贝里第三次夺得这一赛事的冠军。此前,她还赢得过两次亚军、三次第三名,从而成为该项赛事举办25届以来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这位曾18次拿过瑞典全国冠军的43岁的女性在赛后对
路线:比赛的起点、终点都设在1912年奥运会的国家体育场内,路线的大部分都很平坦,但靠近Djurgarden的地势起伏较大,还要跨越许多大桥,故速度不是很快。
规模:超过1万2千人
阿姆斯特丹马拉松赛
阿姆斯特丹马拉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但它直到最近几年才建立起了和这个著名的城市相当的国际声誉。和世界其他顶级马拉松相比,阿姆斯特丹马拉松是小型的、亲密的,只有2000多人参加。但就在这2000多人中,绝大多数选手都来自世界各地,他们被这个城市的魅力和这个马拉松赛的速度而吸引。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和市民对比赛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使得阿姆斯特丹马拉松的组织运作非常良好。
1999年组织者提供了总数为32.5万美元的奖金,因此前4名都跑进了2小时7分钟以内,第2~4名的成绩比任何一次赛事都好。冠军基普罗诺2小时6分47秒,历史第4位;吉法尔2小时6分49秒,历史第5位;基普拉加特2小时6分50秒,历史第6位;托拉2小时6分57秒,历史第9位。
路线:
这是在荷兰,所以路线又平又坦,很容易出成绩,唯一的“障碍”是要穿越许多小运河。阿姆斯特丹马拉松的路线有两个大圈,第一圈7公里,第二圈35公里,起点和终点都在1928年奥运会会场,部分沿用了当年奥运会马拉松的线路。这条路线使选手们可以欣赏到阿姆斯特丹旧城区以及著名的XXX公园的风采,还有很长的一部分则是在郊外住宅区进行。
规模:2200人
鹿特丹马拉松赛
虽然这个荷兰小城并不被认为是欧洲必游之地,但每年的4月份总有数以千计的长跑爱好者来到这里,参加在这个现代的海港城市举行的马拉松赛。鹿特丹道路平坦,气候适宜,许多优秀运动员都喜欢这条路线。鹿特丹非常支持马拉松赛,整个城市在比赛当天几乎是专为马拉松赛而服务。同时鹿特丹还在马拉松历史上写下了很多创新,比如鹿特丹是首批使用电子计时器的马拉松之一。鹿特丹打破了只有大城市才能举办大型马拉松的断言。
鹿特丹马拉松以屡出好成绩而享誉全球,葡萄牙的洛杉矶奥运会冠军洛佩斯于1985年38岁时,在这里第一个突破2小时8分钟大关,创造了2小时7分12秒的世界最好成绩。3年后,埃塞俄比亚的登西莫在这里跑出了2小时6分50秒。许多第1个突破都在鹿特丹,给这个小城增添许多光彩。1998年,洛鲁佩把沉睡了13年之久的女子世界最好成绩刷新为2小时20分47秒,第1个跑进2小时21分钟大关,获15万美元奖金。次年她以2小时22分48秒在这里再次夺冠。
路线:因为在荷兰,所以绝对看不到山坡,路线绝对平坦快速。除了2公里处的Erasmus桥和5公里、30公里处的树林,赛道可谓一马平川。
规模:超过1万人
国内赛事
北京马拉松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南京国际马拉松赛
太原国际马拉松赛
哈尔滨国际马拉松
长春国际马拉松
合肥国际马拉松赛
武汉马拉松赛
2015南京国际马拉松赛
2015南京国际马拉松赛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
青岛国际马拉松赛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
大连国际马拉松赛
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
天津国际市民马拉松赛
河北廊坊全国马拉松冠军赛
拉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
西安国际马拉松
杭州国际马拉松赛
香港渣打马拉松赛
澳门国际马拉松赛
珠海半程马拉松赛
南宁半程马拉松赛
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
营口国际马拉松(全运会测试赛)
广州国际马拉松赛
天津国际马拉松赛
兰陵国际马拉松赛
深圳国际马拉松赛
温州国际马拉松赛
荆州国际马拉松赛
常德国际马拉松赛无锡国际马拉松赛
秦皇岛国际马拉松赛
大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吉林市国际马拉松
上党红色国际马拉松赛
最好成绩
世界纪录
由于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室外进行,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绩,没有世界记录。2004年1月1日,国际田联宣布了一项新决定: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公路赛跑和竞走项目将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开始拥有世界纪录。
国际田联宣布这个决定后,英国长跑女将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认定为女子10公里、20公里和马拉松三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波兰人科热日尼奥夫斯基则是男子50公里竞走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拥有者。
中国纪录
中国男子马拉松历史前5好成绩:
1、任龙云 2小时08分15秒 2007年北京马拉松
2、董国建 2小时08分28秒 2019年柏林马拉松
3、董国建 2小时08分53秒 2022年芝加哥马拉松
4、韩刚 2小时08分56秒 2007年北京马拉松
5、董国建 2小时09分00秒 2019年广州马拉松
男子
肯尼亚选手特盖特(Paul Tergat,生于1969年6月17日),在2003年9月28日的第三十届柏林马拉松赛上创造了2小时04分55秒的世界最好成绩,这个成绩在2004年1月1日年被国际田联宣布为男子马拉松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在2007年9月30日进行的柏林马拉松赛上,34岁的埃塞俄比亚名将海勒·格布雷塞拉西(Haile Gebrselassie,出生于1973年4月18日,另译为“格布雷西拉西耶”)以2小时4分26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男子马拉松世界记录。
在2008年9月28日,在柏林马拉松赛中,格布雷塞拉西以2小时03分59秒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记录并获得了冠军。
2011年9月25日,柏林马拉松赛,肯尼亚名将帕特里克-马考以2小时3分38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并夺冠,将格布雷希拉希耶在同一地点创造的世界记录2小时3分59秒,提高21秒之多。
2013年9月29日,柏林马拉松赛,肯尼亚选手威尔逊-基普桑以2小时3分23秒夺冠,并将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提高了15秒。
2014年9月28日,柏林马拉松,肯尼亚选手丹尼斯·基米托以2小时2分57秒的成绩夺冠,惊人地将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6秒,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跑进2小时3分大关的男子马拉松选手。
2017年5月6日,肯尼亚名将埃鲁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在意大利蒙扎赛道进行了打破马拉松2小时大关的挑战。虽然基普乔格未能成功破2,但完赛成绩2小时25秒已经创造了人类马拉松最佳成绩。但基普乔格由于奔跑过程中有领跑员等团队成员的协助,基普乔格此次取得的成绩不会被国际田联承认为新的世界纪录。马拉松世界纪录仍然是2小时2分57秒[2]。
2018年9月16日,在柏林马拉松上,33岁的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以2小时01分39秒夺冠并创造了新的马拉松世界纪录[3]。
2019年10月12日,维也纳的普拉特公园里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跑出了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最终成绩没得到国际田联的官方认可[1]。
2022年9月25日,在第48届柏林马拉松上,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以2小时01分09秒完赛,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女子
英国女子长跑名将拉德克里夫( Paula Radcliffe,出生于1973年12月17日)在2003年4月13日的伦敦马拉松赛上创造了2小时15分25秒的世界最好成绩,这个成绩也在2004年1月1日被国际田联宣布为女子马拉松的第一个世界纪录。2012年1月1日,国际田联将实施新规,不再承认女选手在男选手领跑下创造的世界纪录。由于拉德克利夫是在两名男选手领跑下创造了2小时15分25秒的成绩, 所以这个成绩将会被作为世界最好成绩,不再作为世界纪录。修改后的世界纪录仍由拉德克利夫保持,成绩是2小时17分42秒,这个成绩是在2005年4月17日的伦敦马拉松上创造的。
在新规则刚刚被曝光后,就有很多专家以及运动员出面反对。而国际田联在2012年11月10日作出决定,宣布此前拉德克利夫的世界纪录仍然有效,一直没有人破。
2017年4月23日,伦敦马拉松大幕拉开。经过2个多小时的角逐,肯尼亚名将玛丽·凯塔尼以2小时17分01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纯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
2019年10月13日,在2019年芝加哥马拉松比赛中,肯尼亚选手科斯盖以2小时14分04秒获得女子组冠军,让英国名将拉德克里夫在2003年伦敦马拉松创造的世界纪录(2小时15分25秒)作古,成绩提高了1分21秒。
2020年9月5日,在捷克布拉格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肯尼亚选手佩雷斯·杰普契奇尔(Peres Jepchirchir)打破了女子比赛的世界纪录。她跑出了1小时05分34秒的成绩,打破了埃塞俄比亚选手奈桑奈特·古提拉(Netsanet Gudeta)在2018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上创造的1小时06分11秒的纪录[4]。
选手要求
身体条件
(一)身材不高、体重较小并非是不利条件
马拉松选手的身材,一般比其他竞赛项目的选手身材低矮一些。
(二)胸围指数要大
胸围指数=(胸围/身高)*100%,
胸围指数大就是意味着位于胸腔中的心脏和肺脏非常发达,因此可以认为,天生胸围指数大,从身材上来说是适合做马拉松选手的天赋条件之一。
(三)超群的呼吸循环系统
身高、体重、胸围指数是外观特征,但马拉松选手在适应性上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呼吸循环系统,即肺、心脏的机能。
(四)肺活量与体重比要大
肺活量与体重比指数=(肺活量/体重)*100%,肺活量与体重比指数天生较高的人适合从事长距离跑项目。这种结论对于选手是否适合跑马拉松也是适用的。
关于肺活量,安静时人体出入肺脏的空气量约为400ml(一次呼吸量),在此基础上再努力猛吸,还可再吸入约1700ml(预备吸气量),而在呼出之后还可更进一步呼出1600ml(预备呼气量)。肺活量就是这些项目的总和,
肺活量= 一次呼吸量 + 预备吸气量 + 预备呼气量。
肺活量虽然不能直接表示呼吸机能,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肺活量大是有利的。普通成年男子的肺活量为3000-4000ml,成年女子为2000-3000ml。田径选手中投掷选手的肺活量特别大,有的超过6000ml。
(五)强健的肠胃和肝脏
在马拉松训练和比赛中要消耗很大的能量,为了补充能量需要有很好的消化食物的机能,强健的肠胃是非常有利的。在人们吸收的营养成分中。糖质(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分解为糖原,并储存于肝脏和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中,在运动中首先消耗肌肉内的能源,其次储存于肝脏中的糖原将通过血液给予补充。
对于马拉松选手来说,能源的储存能力和补充能力强是极为重要的。肠胃的优劣也许先天的因素居多,但是能源储存和补充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的。
基础能力
马拉松跑可以说是有志于长距离跑项目运动员的终极目标和向往的彼岸。在那里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想象作为一个运动员完成自己理想后的喜悦心情。
但是对于年轻的运动员和未经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马拉松跑却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比赛项目,因此长距离跑选手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具备了长跑能力(速度和耐久力),并在调整好身体和精神状态后再去参加比赛,而不应该仅是下了决心或对马拉松跑有所憧憬就去参加比赛。准备不充分就去参加比赛的选手也许对马拉松跑失望或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是由于自己把自己的梦想打破了的缘故。
精神力量
不论是何种体育运动项目,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选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具备能够经受精神上和肉体上各种痛苦的忍耐力和能够控制自己的自制力,并且经常表现出对竞争的新鲜热情,保持着不断地向自己的最终目标努力的情绪。
但是,生来就具备那样高尚精神的人是很少的,必须通过运动员自身的体验,或者受到教师、教练员、老前辈以及电影和书籍的影响,使得运动员在精神方面逐步成长,并且形成作为一个运动员应具有的性格。
另外,通过每天按部就班的训练,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以及比赛时的体验进一步在精神上受到折磨,从而养成自信而谦逊的精神状态。
有人说“马拉松跑是孤独的竞赛,自己与自己斗争”。马拉松比赛不需要什么竞技用具,只需要运动员自己的身体,在比赛条件上是平等的,裁判是完全公平的,强者总是能够取胜。
精神力量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东西,而是通过训练,作为后天的一种社会性而逐渐培养出来的,
在马拉松比赛中精神力量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是成为优秀选手的基本条件之一。
心脏风险
一份199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发生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大约为1/50,000;这被研究者们认为是非常小的概率。根据这项结果,报告还表示,为参加马拉松比赛而做心脏检查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个研究报告并没有评估马拉松对心脏健康的总体影响。
2006年,在一次对60名业余马拉松参与者的研究中,测验了跑完马拉松后他们体内的一些肌钙蛋白(能检验出心脏损伤或心脏系统紊乱),并且在赛前和赛后都为他们做了超声波扫描。结果显示:在这60人的测试样本里面,赛前每周跑步少于35英里(约56公里)的,很有可能存在心脏损伤或心脏系统紊乱;然而每周跑步多于45英里(约72公里)的,却很少或者没有检测出心脏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经常性的跑步对健康非常有益”,包括能降低50%的心肌梗死风险。此外,这些研究只涉及到了马拉松,和其他形式的跑步无关。而马拉松被认为是一项对耐力的考验,它对心脏的压力比其它更短的跑步活动要大,所以这可能是对那些研究结果的解释。还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在锻炼时发生心肌梗死的个体,指出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发生心肌梗死的机率比经常锻炼的人要高50倍。
2007年,28岁的马拉松名将瑞安·谢伊(Ryan Shay),在早前的美国奥运选拔赛中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他的死被报告为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心脏异常,或心脏结构上的缺陷引起的。
运动技巧
马拉松跑的技术,大致和长跑技术相似。由于它的距离长,并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进行,因此,在技术上还有些特点。
在跑时,上体微向前倾或正直。后蹬的力量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摆动比较低。从外形上看,蹬地后小腿向上摆的动作比长跑小些。脚的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并且用全脚掌或脚的外侧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时应柔和而有弹性,腿应很好的弯屈、缓冲。两臂的摆动要自然,幅度不要过大。
在加速跑、终点冲刺和 上坡跑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的摆动,有利于跑速的提高。步长与步子的频率应结合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身高、体重而确定,并根据途中地形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保证用比较均匀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节奏要和跑速相适应,呼气有适宜的深度
沿斜坡向上跑时,身体应前倾些,步长可缩短,步频应加快,两臂要积极摆动,用前脚掌落地。顺斜坡往下跑时,步长可稍大些,可用全脚掌或脚跟着地(坡度较陡时),上体稍后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适宜的步长与步频)。在公路上跑时,应该跑路面的平坦处(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马拉松跑的动作要协调、省力,跑速要均匀,要善于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变跑的动作。马拉松跑的运动量非常大,跑时必须注意的技术和节省体力,动作的节奏要合适,肌肉在不活动时要充分放松,以便休息。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要反复地体会动作,掌握合理的跑的技术,以求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
世界记录
2016年4月,吉尼斯认证官来到“维珍理财(Virgin Money)”伦敦马拉松比赛现场,为盛装打扮的选手们进行纪录认证。(吉尼斯)
盛装样式
姓名(扮演角色)
完赛记录
电影角色(男)
肖恩·菲茨帕特里克(《冰雪奇缘》埃尔莎)
2:39.08
护士服(男)
阿利斯泰尔·史密斯
2:45.37
童子军制服
马克·拉姆贝尔
2:58.44
植物
李·古德温(盆栽花)
3:02.43

黑色生意
2014年,仅在中国田协注册可查的路跑赛事数量就达到50场,其中包括26场马拉松,10场半程马拉松、2场超级马拉松以及12场十公里与趣味赛(数据截止至中国田协2014年10月份发布)。从历史最长久的北京马拉松、人数最多的厦门马拉松,再到服务最完善的上海马拉松,以及种种崛起的二线城市比赛,马拉松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了高端、时尚、流行的代名词。甚至有人将马拉松爱好者戏称为“任性的黑恶势力”,这种病毒般的跑步热,正以一种非理性传销态势席卷整个中国社会。
陶绍明,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在中国当下的马拉松热潮中,把它做成了一笔成功的黑色生意。依靠旗下“圈养”的80名非洲运动员,他垄断了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前三名,甚至可以操控北京马拉松这样王牌赛事的赛会纪录改写与否,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背后的奖金链……
马拉松这项源自于古希腊,最古的老运动,在其顶端的生态系统中,职业化程度之高,游戏规则之完善,是那些“门外汉”一般的中国普通跑者们绝对无法想象的。神圣的42公里又195米,也不过是一门生意而已……
黑色生意,揭秘马拉松顶端生态链
与美国相比,如今看来热火朝天的中国路跑产业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全年路跑赛事总量尚不足百场(涵盖注册和非注册)。但在美国,仅仅是在国际田联和美国田径协会报备的马拉松正式比赛,一年就高达900多场,如果加上那些半程或10公里等其他距离的跑步赛事,一年将近两万场。平均每天都有2场以上的马拉松正式比赛在美国国内同时开跑,还有50多场其他大大小小的业余比赛也在同时进行。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队受邀去美国参加跑步比赛。我们从旧金山开始一路向东直到丹佛,每个周末都有一场10公里正式比赛,机票食宿都由赛会负责,不仅给出场费,比好了还有奖金——这对当时刚刚走出国门参加商业比赛的我们来说很不可思议。”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陶绍明说,“那时,国内工资顶多一千来块的样子;但在美国,奖金就是一沓钞票,这种刺激是惊人的。而那时,非洲的跑步高手已经开始学会怎么从中赚钱了。”陶绍明,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
职业高手瞄准拥有高额奖金的顶级马拉松赛事,而次级选手就在每个周末转战美国各地抢夺各种10公里联赛的奖金。一场10公里商业赛,冠军奖金可达上万美甚至数万美元 ,一个万米高手跑上几场就十几万到手。而在当时的美国,这样的10公里联盟并非少数,喂饱职业选手确实有着肥沃的土壤。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的商业吸引力甚至超过了奥运会和世锦赛,其杠杆正是可观的奖金数目和种类繁多的奖励办法。陶绍明说:“正常情况下,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一年最合适的全马次数是两到三场,最多不能超过四场,不然很难保证成绩,跑再多也是在后面扫扫马路,没有任何意义。”
经纪人们根据运动员的情况与各大商业马拉松进行谈判。“商业马拉松除了用高额的冠军奖金来吸引顶尖高手,可观的出场费也是刺激手段之一。”陶绍明介绍说,出场费跟完赛成绩挂钩,如果成绩达不到合同标准,会按比例打折。这就需要选手对自己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整和规划,经纪人则帮助运动员向赛事组委会争取最低的“达标”成绩,以保证他们能赚取比例更高的出场费。
与中国运动员以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为目标赛事不同,职业马拉松选手会在全年比赛中进行权衡,挑选一到两场性价比最高的赛事作为目标,整年的训练和比赛计划都将围绕这一两场比赛来进行。这些比赛往往奖金丰厚、曝光度极高,完全不亚于奥运会或世锦赛,且问鼎夺取奖金的几率比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两年一届的世锦赛大得多。有些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都无缘奥运会,但完全不耽误他在马拉松的世界里养肥自己甚至全家。
当然,由于商业赛事多如牛毛,一些短距离的路跑比赛可以作为他们的奖金补充来源,此外,还能靠充当“兔子”(领跑者)和各种各样商业赞助合同赢取补贴。
一个优秀的职业跑步运动员,全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金,而最顶尖的运动员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金以上,只不过这样的塔尖选手全世界不超过五六个人。
全世界的马拉松奖金都被非洲黑人领走了,奥运会和世锦赛也基本是他们的舞台。中国长跑远离奥运舞台已有些年头了,面对蓬勃发展的马拉松热潮,有人不免要问:中国马拉松选手何时登上奥运领奖台?
放到职业跑马圈里,以上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在专业人士眼中,黄种人乃至白种人跑职业马拉松,只能是捡非洲黑人运动员剩下的。
“从马拉松项目的特点来看,他们(非洲选手)的身体条件比其他人种要好太多!”在陶绍明看来,非洲黑人的体脂比例、大腿小腿的长度比,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线粒体的数量和性能都比其他人种要优越,“血红蛋白的含量,中国男性为12-15g/L,而非洲黑人都在18左右,其血液的携氧能力高出我们许多。”
十年前,一些白人选手,如著名的妈妈级名将拉德克里夫等还能与黑人选手叫叫板,如今随着非洲“资源”的大量开发,长跑领域几乎已没有其他人种的生存机会。
马拉松名将拉德克里夫。
在马拉松经纪领域里,陶绍明虽是国内先驱,但在世界舞台他仍是个后来者。在国际田联注册的经纪人中,几个精英分子几乎垄断了整个马拉松顶端生态链,意大利医生罗萨就是其中一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罗萨来到肯尼亚以“圈养”的方式收纳了一批极具长跑天赋的黑人,到欧洲为其聘请专业教练,加上自己所具备的人体生物知识,罗萨把他们打造成了一群在全世界抢夺马拉松奖金的机器。
“那时我们去肯尼亚看他们训练,对我们的理念是颠覆性的。”陶绍明这样说。这个基于生化医学理论的训练体系,细化到将每一分钟运动员的心率、乳酸指标都能计算出来并进行精确控制。除此之外,他们训练的环境至少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原,一般生活在平地上的人,到海拔2400米时连走路都会呼吸困难,但他们一堂训练课可以从海拔1800米一直跑到2700米。这一系列训练理念和手段颠覆了当时中国体育人所崇尚的“三从一大”的观念,科学计划、高原训练也从那之后被引进到中国。全世界的马拉松奖金都被黑人领走了,在中国也不例外,有不少黑人运动员常年辗转中国各地参赛,依靠中国近年来井喷的马拉松热潮赚得盆满钵满。
在肯尼亚,跑步成为一条快速脱贫致富的道路。就像中国的打工潮一样,第一批靠跑步致富的选手带上自己的兄弟家人、表里表亲,统统进入到这些由欧洲经纪人打造的训练基地,这些身藏可怕跑步基因的“原材料”,一个接一个被送上马拉松职业选手的流水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商业马拉松赛事输出人才,一条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生产链条由此产生。
“现在,罗萨已经是肯尼亚的大人物,是肯尼亚总统的座上宾。”而类似的经纪人不仅仅只有罗萨一个,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其他非洲国家有着相类似的“生产线”。
在众多的马拉松冠军生产线里,陶绍明在肯尼亚的“TAO”训练营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存在也向国人揭秘了国际经纪人在职业马拉松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3年北京马拉松,前三名选手的完赛成绩全部突破由日本人儿玉泰介保持了27年的北马赛会纪录(1986年创造的2小时7分35秒)。”陶绍明说,这不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传奇故事,而是一起由组委会和经纪人“密谋”策划的新闻事件。2014年的北京马拉松因为严重的雾霾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同时也是全球国际田联八大锦标赛之一,北京马拉松赛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随着中国各地马拉松的崛起,尤以同为金标赛事的厦门马拉松为例,大到大牌选手的邀请,小到赛事组织和服务水平,各方面都形成了竞争。2013年,为了突破尘封了27年的北马纪录,北马组委会有关人员在赛季初即向陶绍明寻求解决办法,作为中国唯一在国家队视野里的教练及经纪人,陶绍明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实际上,高水平教练甚至经纪人对自己运动员的成绩是可以做到精确预测的。”陶绍明很清楚,在整个马拉松精英圈里有哪些人具备破纪录的水平,他早早地找到了这些选手的经纪人表明了合作的意向,“我和他们接触,让他们把运动员带来北马,把破北马纪录作为共同的目标去安排各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谁也不是傻子,破纪录是一项向人体极限的挑战,提高速度必须掌握好体能分配,加速的同时也要冒着体能不支的风险。为此陶绍明做出了牺牲自己运动员的决定,在最后阶段他指挥自己的选手带头拉速度,带领着第一集团和北马纪录线竞速——最终,是当年的北马前三名(沃尔德格贝里尔2小时7分16秒,基普耶戈2小时7分19秒,基普库加特2小时7分20秒)的成绩都突破了之前的赛会纪录,组委会以及所有参与事件的国际经纪人都得到了各自最满意的结果。
然而,尽管陶绍明的运动员最终无缘前三,但牺牲了一小部分利益,却为他赢得了圈内人士的极好评价,也为他在中国马拉松赛事圈内迈出了扎实的一步。这种多赢的模式在全世界的马拉松赛事中极为普遍,在商业化、市场化环境下,合作互利维持着职业马拉松生态系统的平衡,而经纪人则处于这条生物链顶端。
与中国的体育制度不同,大多数跑步运动员不属于协会与教练员管辖,真正管理运动员的是经纪人。经纪人是职业赛事的选手供应商,而运动员也依靠经纪人来安排比赛,经纪人是串联起职业比赛的关键链条,因此在职业体育圈内,没有经纪人的运动员很难生存。两届广州马拉松亚军切里莫就是陶绍明旗下的运动员。
以拿到两届广州马拉松亚军的切里莫(2012年和2013年)为例,他是陶绍明旗下的签约运动员,有一段时间不服从管理,陶绍明将其放回肯尼亚国内,不与其联系、不安排比赛,整整半年时间没有一家赛事公司邀请切里莫出外参赛,他没有一分钱收入,后来不得不低头再度找到陶绍明。
“当时我也很大方,他提出要带着他的表弟入行,他表弟实力其实很差,但我为了对与他继续合作表示欢迎,用自己的资源为他表弟争取到了几场比赛做‘兔子’的资格,他的表弟也因此赚了不少钱。”切里莫也最终服从了陶绍明的训练和管理。
现在,陶绍明旗下有大约80名非洲黑人运动员,这在职业马拉松圈子里只是很小一部分。不少经纪大腕在欧洲都有自己的训练基地,圈养着几百名非洲长跑运动员,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人居多,但肯尼亚势力更强,以单兵作战为主。在经济落后、以农耕为主的肯尼亚,一个长跑运动员可以养活一家人。在刚刚结束的广州马拉松中获得女子组冠军的艾格尼丝·杰鲁图·巴索希奥(2小时31分16秒)便来自肯尼亚,尽管没有跑进规定的达标成绩,无法获得高达4万美金的全额奖,但2万8千美金的冠军奖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中国目前的马拉松正式比赛,冠亚季奖金一般是4万、2万、1万美元,男女同酬。但冠军的4万美元是有成绩要求的,达不到一定的成绩要求(如男子可能要求进入2小时10分以内),是要打折扣的,比如广州马拉松,巴索希奥没达到要求就只有7折了。
巴索希奥明确表示,自己将拿这笔钱回老家买房子买地买牛买粮食种子,多余的则留给家人用以补贴家用——不难看出,在肯尼亚,长跑人才蜂拥而出也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而埃塞俄比亚则与中国的情况有些相像,有协会管理,有国家队组织,因此在奥运赛场上,有国家力量的埃塞俄比亚队更为强势,也更容易造就格布雷西拉希耶和贝克勒那样的民族英雄。加上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真正的全职选手反而并不多见。
广州马拉松男子组亚军选手丹尼尔·阿贝拉·维达约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就是一名IT工程师,他的大哥盖拉亨·阿贝拉是悉尼奥运会男子马拉松的冠军(两小时10分11秒),维达约是在哥哥的带领下才开始的马拉松道路,因此跑步只是他的爱好。
而被誉为中长跑之王的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也是因为崇拜偶像格布雷西拉希耶才走上长跑之路,如今他已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顶级连锁酒店王国,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马家军以及邢慧娜、孙英杰之后,中国的马拉松已经再难形成集团优势,在奥运会和世锦赛舞台上也完全失去了竞争能力,能在世锦赛上报得上名的顶多只有5个人,实力也仅仅达到前30名水平,发展职业化道路已经到了合适时机。
事实上,中国并不缺少人才,在许多职业经纪人眼中,阻碍中国职业马拉松发展的不是天赋和人种,更多的在于难以打破的全运会制度。
中国女子中长跑队在今年初聘请了69岁的长跑名教头意大利人卡洛瓦,而这个意大利老头不止一次质疑过国内锦标赛为全运会积分的制度,在他看来,这些锦标赛打乱了他为运动员制定的全年训练计划,“该放的比赛非要要求成绩,到了要抓成绩的时候却跑不出来。”这成了制约卡洛瓦教练掌握控制运动员训练的最大障碍。
同时也因为积分任务,很多运动员无力再去参加更多国际比赛,不仅失去了与高水平运动员同场竞技和交流的机会,而运动员个人也无法从国外商业赛事中获得额外的奖金和出场费。仅仅依靠地方队工资、国家队补贴和成绩奖金,对于以长跑为职业的运动员来说是不够的,至少与外国职业选手相比落差巨大,也不可能成为运动员永不衰竭的动力。
如果能够摆脱全运会积分的制约,向职业化道路发展,在商业赛事中摸爬滚打,中国中长跑队伍里也许也能走出个把“李娜”式的运动员,在非洲黑人垄断的马拉松世界里,在职业马拉松顶端的生态系统里争取一席之地。
什么是职业拳馆
职业拳馆和大众拳馆最大的区别是训练模式的不同。职业拳馆对拳手的训练要求呈系统化,要求严格。一天的训练往往从晨跑开始到每天4、5个小时的集中训练,强度很高,实战训练的对抗性也很强。馆里通常会有常驻训练的职业选手,馆里包含了食堂和住宿。这些拳馆通常对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因为要节约成本,选址往往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
说到职业拳馆为什么要节约成本呢 这是因为在拳馆对招收的职业拳手往往只收一些基本的吃住费用,虽然拳馆可以在拳手比赛的出场费或奖金中拿到分成,但一般这些知名拳手的训练,拳馆往往是不收费的。
各地有哪些职业拳馆,出了哪些拳手
(以下仅为列举拳馆,排名不分前后)
深圳:
盛力人和格斗俱乐部
在国际舞台上最出名的是现在在打One冠军赛的张春雨、张成龙两兄弟。
北京:
拳天下搏击俱乐部(China Top Team)
拳天下建立了中国顶级的MMA战队,其中包括了进入UFC排名的李景亮、巴音达、还有武林传奇雏量级金腰带姚红刚等。具有传奇经历的巴西柔术黑带Ruy menezes在那里担任教练。
黑虎搏击,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的拳馆
还有徐灿所在的M23拳击俱乐部
四川成都:
恩波格斗,代表人物宋亚东,王赛,苏木达尔基等国内综合格斗好手。
白鲨格斗俱乐部,旗下有魏子钦、黄帅禄、胡政等。
河南郑州:
大东翔搏击俱乐部,由勇士系列赛事创始人郭晨冬团队创立。
顺远搏击,最著名的是在One冠军赛征战的韩子豪
江西新余:
邓泽奇搏击
云南昆明:
拳击名人堂
唐山:
奥宇光辉搏击
安徽蚌埠:
邱建良搏击运动学院
上海嘉定:
星武创新搏击培训中心,方便是这里的创办者也是代表人物了。
为什么上海几乎没有职业拳馆
上海不缺大众拳馆,但职业拳馆是真的少,仅有的一家还在嘉定,离市区差不多30公里。为什么上海的职业拳馆那么少,如果说担心市场的话,你看UFC也来上海占了地盘(UFC精英训练中心,仅对知名度高的职业拳手开放,据说每个月几万块训练费),上海又是两大格斗国际赛事UFC和ONE冠军赛的宣传重地,所以按理说上海对搏击的认知普及应该还是比较高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搏击俱乐部。
上海有本地职业拳手吗 查了一下,好像只有唯一一位职业拳击手。表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上海缺乏本地拳手,而外地拳手如果要长期在上海训练的话费用太高了,所以几乎没有职业拳馆。
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的话,圈儿姐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上海及周边都不是武术之乡。就从上海开埠说起吧,从那时开始,上海逐渐成为经济中心,最早涌入上海的大都是江苏和浙江人。历史上江南出得最多的是文人墨客,而看看那些著名的武将们,岳飞出生于现在的河南;辛弃疾是现在的山东人;戚继光也是现在的山东蓬莱人……
其实,中国不缺格斗人群,光是十大武校的规模就令人震惊,而且武术在国际上的印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少林塔沟武校也不负众望的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武校。
说了那么多,可是上海开职业拳馆到底有没有生存的机会呢 圈儿姐认为这是一个搏击生态圈的问题,只要国内赛事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能够有更多的中国搏击拳手站在国际化的舞台上,或者如果有一天,自由搏击、综合格斗能够像NBA或足球的超级联赛那样,那时候,上海的职业拳馆便会遍地开花。
在中国当拳击手,就像是“渡劫”,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就算拿了金腰带,也要兼职送外卖。
苏晓涛是退学来当拳击手的。从高中开始,他就非常关注拳击运动,周末和寒暑假都窝在家里看比赛和新闻,看的时间长了,也萌生了当个职业拳击手的愿望。
拳王苏晓涛
高中毕业后,他尝试跟父母开口想学拳击,被斩钉截铁地否决。然后就老老实实上大学去了。
但是在大学里,当个拳击手的想法日夜攀附着他。他一半时间思考如何劝服父母,一半时间焦虑时不我待。
2016年读完大一后,19岁的苏晓涛一鼓作气,瞒着父母把退学手续给办了。当时从院里到系里老师轮番来劝,同学们反而纷纷祝福,觉得苏晓涛特别酷。
苏晓涛正在练习
把所有事情办妥当了,苏晓涛才通知父母。父母出离愤怒,大骂他没出息。但是也只能无奈接受了现实。
昆明是拳击手心目中的耶路撒冷,这里的拳击馆全国闻名,其中一家场馆出了熊朝忠和徐灿两个世界拳王。
苏晓涛打定主意后,就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飞到了昆明。拳馆的拳击手来自五湖四海,年龄从十七岁到三十岁都有,没人关注到新来的他。
练习拳击的年轻人们
但是他依然干劲十足,充满斗志!他自认放弃了一切来到这里,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决定。
在中国拳击属于冷门运动,这意味着围绕这项运动的商业活动也少之又少。除了顶尖几位拳手,其他职业拳击手没赞助,没代言,拳手生涯都是纯支出。
没收入,要想一步步往上走,就必须将自己的生活照顾妥当。
苏晓涛比较幸运,前期靠着父母的生活费维持拳击生涯。而且训练一年后,就拿到了中国青年冠军头衔。
苏晓涛已经拿到了四条金腰带
当时比赛在东北进行,父母在电视前观看直播,他一只手已经受伤,但还是咬牙坚持。这条金腰带就是他给自己和父母的交代。
这四年来,他拿到了四块金腰带,已经排进了世界拳击组织WBO的世界前十五。
电视直播时,主持人会介绍他是“中国非常优秀的拳击手”,但现实是,他并没有过上普通人眼里的冠军生活。他在拳馆兼职教练,有时候会去酒吧打表演赛,出场费大概千元左右。
赢得奖金会缓解一部分压力,但疫情期间,因为没有比赛,他只能靠送外卖维持生活。
苏晓涛会在业余时间代课
苏晓涛一脸平静地告诉我们:“只有1%的拳手能靠拳击赚钱,99%的拳手都在兼职上班。”
无论生活会怎么样,他从未想过放弃,朝着冠军发起冲击。
牛洛艺老家洛阳。十七岁就出来打工,走过江苏常州,当过厨师学徒,每次都是工友里最年轻的。在日复一日中,惊觉日子难道就要在打工中这么无聊度过
2018过完年,工友叫他前往常州打工时,牛洛艺飞去了昆明学拳击。当时有个老乡劝他说,这里很苦,思考两三天再来。但是他当晚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拳馆报名了。
学拳一年多的牛洛艺
小时候,他喜欢跟着父亲一起看“武林风”,这个爱好一直伴随着他长大,打工闲暇时会上网查看拳击信息,对于中国第一位世界拳王熊朝忠,他无比崇拜:“熊朝忠家里很穷,在煤矿上也挣不了几个钱,后来成为了世界冠军。”
但是飞到昆明学拳击,他不敢跟父母讲,“我爸妈要是知道,打死都不会让我来”。直到现在,父母还被蒙在鼓里,以为他在昆明当保安。
当保安这件事其实半真半假,他在拳击馆花3800元办了一张半天卡,他更希望能被安排上晚班,傍晚至凌晨跑到小区外面站岗,白天躺在宿舍睡觉,下午就有时间去练拳。
牛洛艺一边练拳一边兼职保安
电视里的“武林风”,呐喊声山呼海啸,彩带四处飘扬,冠军舞台亮得刺眼。但是现实里,拳手们的生活则枯燥简单。
牛洛艺来到昆明后,先是借熟人钱,然后从贷款app借钱,欠款达到6000元时,日子已经将他压地踹不过气。他必须打工,否则没钱生活,更没钱打拳。师兄弟们大都在送外卖,他也试过,但是害怕危险,最后找了一份保安工作糊口。
他所在的拳馆,就是当时熊朝忠练习的拳馆,熊朝忠大幅海报贴在墙上。每次他看到海报,就会想有一天,自己的海报也会贴在那里。
拳王的海报
以前他父亲不止一次跟他说过:“你再怎么努力,也是个普通人。”但是他不信,他的目标就是要身披金腰带,站上领奖台。然后回到家后,将金腰带甩到家里饭桌上,让父母看看!
但是,和雄心壮志相伴的就是挫败感。有时候,他会被新手给KO,更多的时候,他会因为年龄焦虑。
他向我感叹:“熊朝忠三十岁成为了拳王,在日本33岁就要退休,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练习闪躲的牛洛艺
他今年22岁,而拳王的训练时间大概是六年左右。他不指望靠拳击改变命运,他的初心还如两年前来到这里一样,期待年轻时干点有意义的事儿,老了不会后悔。
杨金武视帕奎奥和熊朝忠为偶像,这两位世界冠军都出自寒门,前者住过桥洞,在街头卖过甜甜圈。后者以前是矿工,一天赚10元。
杨金武16岁就出来打工,当过保安、农民工,现在20岁,一边打拳,一边送外卖。
学拳6个月的杨金武
他下定决心来昆明练拳,还是因为看了拳王徐灿在清华的演讲。当时徐灿说:“中国职业拳击,是由矿工、外卖小哥、保安、面包师的儿子,这群泥腿子拳手建立起来的基础。不过,我们这些泥腿子拳手,却有一个追英赶美的梦想。”
徐灿的一番话,让喜欢拳击的杨金武热血沸腾,反正在哪里都是打工,他干脆跑到昆明,边打工,边打拳。
徐灿曾经公开劝退过很多人,甚至直言除非家里有矿可以来试试打拳。因为很多拳击手入不敷出,甚至失败后因为没有学历要去工地搬砖,所以千万不要辍学练拳。
拳王徐灿劝年轻人慎重考虑
杨金武练拳的两年,他观察到拳击依然是穷人的运动,身边70%的师兄弟练了两年后就转行干其他的了。靠拳击改变生活,是一场奢望。哪怕是为了梦想,能坚持走下去的人,也少之又少。
他送外卖时,隔着墙壁望过去,同龄人聚在一起欢笑打闹,仿佛在看另一个世界,心里的羡慕抑制不住。
拳馆也有侠义情长,下雨天他都会多接点单子,这样赚的钱也多。
兼职送外卖
每次他忙着不去练拳,师兄弟就会恶狠狠地打来电话“威胁”:“你再不来我明天就打你!”
父母一直想让他回家学习雕刻,然后再开一家店将日子安定下来。双方打电话,不免会大吵起来,父母翻来覆去地说:“你快回来,不要干那种没有意思的工作!没目标,没前途。”
所以,父母还被蒙在鼓里,只有舅舅和叔叔知道他在昆明打拳。
在这样的对比和打压下,他有时候会动摇,想着如果重新来过,他就继续读书。
练拳的杨金武
但更多时候,他告诉自己不要后悔!有一天,他会带着金腰带回去,让父母刮目相看。
采访的这三位年轻人,是中国拳手的缩影。他们不光在拳台上作斗争,还要和生活作斗争。
拳击之路如大浪淘沙,拳手都信仰自己会是那颗脱颖而出的金子。事实上,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现实与梦想夹缝中的人。
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现实与梦醒夹缝中的人
有人说他们偏执,有人为他们不值,有人赞他们坚持。
如果换个视角来看,中国拳击就是被这一群梦想家,在一步步拉着向前走。
文案丨张怡
设计 | 王媛媛
运营丨李广博 李婧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
巴彦淖尔的幼儿篮球嘉年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供图
2022年,内蒙古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办赛,联合推出46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拓宽青少年锦标赛参赛通道,同时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全区12个盟市626个俱乐部参赛,创新举办校际联赛,覆盖51所学校近6万名学生。此外,内蒙古还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连续参与10届中俄蒙国际青少年运动会,各参赛项目队年均开展7次国际间青少年运动员互训活动。
内蒙古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历史悠久,在大力开展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中,内蒙古将靶向定位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搏克”“射箭”“蒙古象棋”“国际象棋”等特色项目被列入校本课程。内蒙古鹰眼射箭俱乐部从2016年起开展射箭项目进校园工作,截至目前共走进当地15所学校,俱乐部负责人宇翔表示:“射箭不单单让孩子们学会开弓射箭,还能学到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我们在6年时间里辐射的青少年达到5万多人,从中选拔加入青少年射箭队员1000多人,给市专业队输送青少年梯队人才近100人。”除了推动特色项目进校园,内蒙古还鼓励各学校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丰富课余体育训练活动,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20多个体育项目走进600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
此外,内蒙古还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加快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大力夯实冰雪人才培养培训基础。据呼伦贝尔市体育局副局长史菊花介绍,呼伦贝尔市坚持“以活动促普及、以竞赛促发展”,每年开展各类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30多项。除建设大型冰雪场馆设施外,当地每年还通过体彩公益金补助的形式,支持各旗市区在学校、公园、广场等浇筑简易滑冰场、简易滑雪场,为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保障。呼伦贝尔市在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及有关旗市区先后组建了青少年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冰球、花样滑冰等多支队伍,各项目队积极开展比赛训练,逐渐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今年7月,内蒙古还与黑龙江、辽宁、吉林达成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据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李志友介绍,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内蒙古协同社会力量,广泛动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利用体育中心、学校、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公园等各类运动场所,开展横向辐射全区青少年、纵向贯穿青少年成长全过程的“线上+线下”体育健身活动。针对青少年突出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等健康问题,强化体育干预,狠抓健身预防,通过宣传和普及青少年体育健身知识,推广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让青少年儿童在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技能的同时,养成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2022lol世界赛程时间表赛程:入围赛:2022年9月29...
(1)2022女篮世界杯赛程表时间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如下:小组...
1、cba辽宁2023年赛程表年CBA联赛将于10月初正式开幕,辽...
(1)英雄联盟2021总决赛LPL代表队一览1、S11全球总决赛L...
(1)女排世锦赛2022具体时间1、女排世锦赛2022年时间是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