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的扣篮大赛大战芬利雷阿伦1纪录无人能破

2023-08-22 19:44:35 聚哦游戏 聚哦

科比的扣篮大赛大战芬利雷阿伦1纪录无人能破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李喜林扣篮大赛是全明星周末的重头戏,2020年的扣篮大赛云集了霍华德、阿隆·戈登、康诺顿和小德里克·琼斯4位扣将。其中霍华德已经34岁,他将冲击扣篮大赛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扣篮冠军,此前的纪录是多米尼克·威尔金斯保持的30岁。但扣篮大赛最年轻扣篮冠军纪录有可能将继续保持很多年,除非NBA放宽进入NBA的年龄限制。23年前的科比在扣篮大赛上以胯下换手大风车扣篮夺冠,18岁的他成为扣篮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这也是扣篮大赛历史上最难被打破的纪录之一。时光回到1997年扣篮大赛,除了科比之外,还有5名球员参赛,分别是雄鹿球员雷·阿伦、小牛球员迈克尔·芬利、骑士球员鲍勃·苏拉、掘金球员德文·哈姆、森林狼球员克里斯·卡尔。18岁的科比夺冠呼声很高,但是他的第一扣只得到37分,所幸其他选手也大都发挥失常。克里斯·卡尔得到44分排名第一,芬利得到39分第二,科比37分第三,哈姆36分,雷·阿伦和苏拉都是35分。第一轮前3名进入决赛。科比在决赛第一个出场,他表演了胯下换手大风车扣篮,这一扣拿到了49分,也是这次扣篮大赛的最高得分。随后的卡尔得到45分,芬利得到33分。年仅18岁的科比加冕扣篮大赛冠军,这是他进入NBA后的第一项荣誉。科比也创造了扣篮大赛历史上最年轻夺冠纪录。迄今为止,扣篮大赛只有两名球员未满20岁夺冠,另一位是约什·史密斯,他在2005年夺冠时年仅19岁。NBA从2006年开始对选秀年龄进行了限制,必须年满19岁才具备参加选秀的资格,这让科比18岁夺得扣篮大赛冠军纪录变得无法被打破,除非NBA更改选秀年龄限制。当然,如果科比永远保持最年轻扣篮大赛冠军纪录,也是他的一份荣耀。体坛热点,明星聚焦,篮球,NBA,科比,篮球

夺冠再诠释中国女排队歌摇滚版阳光总在风雨后唱响热爱

回忆杀!由陈可辛执导,张冀编剧,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子排球队领衔主演,李现特别出演的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曝最新推广曲MV!伴随中国女排近20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被称为中国女排队歌。此次影片与中国享有最高声誉之一的摇滚乐队——痛仰乐队破次元合作,耳熟能详的旋律被重新演绎,勾起无数回忆。

复业后影院大片屈指可数,无数陷入“观影空窗期”的观众望眼欲穿。日前电影《夺冠》惊喜宣布将在9月25日全国上映,抢跑国庆档,势必点燃又一波观影热潮!

见证风雨的中国女排队歌:

机场千人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迎接女排凯旋!

9月17日,影片《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发布的最新推广曲《阳光总在风雨后》MV,引发一波网友回忆杀。影片与痛仰乐队破次元合作,老歌新唱,诠释新时代女排精神。《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支歌曲,在千禧年之后便与中国女排队伍紧紧相连,成为中国女排队歌。痛仰乐队则是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站在中国摇滚乐第一线、当下中国享有最高声誉的摇滚乐队之一。如此打破次元壁的演绎,为这首歌赋予了与时俱进新时代的励志色彩。

2003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回了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他们以11战全胜夺得了世界杯冠军,同时拿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返回的大巴车上,全体女排队员合唱起《阳光总在风雨后》,“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励志的歌词每一句都是女排拼搏的注脚,这首歌也成为了中国女排队歌。对挫折顽强不屈、与队友同甘共苦,在夺冠这条路上,中国女排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和汗水。2016年,新一代女排在里约奥运会获得金牌,首都机场上千人迎接凯旋的姑娘们,等待的球迷齐声高唱,给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接风!电影《夺冠》中还原了惊心动魄的中巴大战,里约冠军队运动员们亲自出演,梦回里约奥运赛场。这场重头戏,也会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阳光总在风雨后》承载了女排队伍一路跌宕与荣耀,更传递着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为了热爱和梦想,明知前方荆棘密布,哪怕历经千锤百炼,依然勇往直前!

解救观众观影空窗期

“《夺冠》值得全家三代一起看!”

日前《夺冠》宣布提档9月25日,广大观众为之一振。全国影院复业之后,观众观影热情高涨,院线复苏的进程远超预期,令人惊喜。与观众急需释放的观影热情相比,院线在映大片却屈指可数。近两周,全国单日票房已经难以突破2亿大关,观众也陷入“空窗期”,对强片如林的国庆档望眼欲穿。如今《夺冠》打头阵,为电影院再度注入活力!

在这样承载无数期待的黄金档期,《夺冠》无疑是不少观众心中的首选。那英曾在影片首映礼上撒泪,直称“后悔”没带纸巾:“80年代女排夺冠时我才十几岁,电影唤起了很多年没有的那种热泪盈眶。”知名演员冯绍峰、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等纷纷感慨中国女排伴随了自己的童年,看完电影心中的感情都被激发出来。对于不少观众来说,看《夺冠》不仅是享受一部电影,更是追忆女排十冠路上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找回这支传奇队伍给自己的激励和感动:中国女排精神,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就是不服输!《夺冠》提档之后,有网友留言称:“太久没进过电影院了,如果有哪部值得我们全家三代人一块儿看,只有《夺冠》。”

9月25日,《夺冠》全国上映,吹响国庆档前哨!

中华网娱乐

夺冠银幕上的女排记忆

《夺冠》:银幕上的女排记忆

本刊

发于2020.1.13总第932期《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女排”——在中文语境中,这四个字有着特殊的意涵,它不只指代一个体育项目或者一支运动队伍,它已经被提炼成一种精神,赋予了另外的意义,渲染出特定的色彩。它代表着拼搏、奋进、奇迹,以及中国人才能确切理解的“集体主义”与“万众一心”。“中国女排”从1980年代开启辉煌,日后历经波峰浪谷,如今又一次被世人仰望,这一切已经浓缩为一套独特的激励与鼓舞的语境,用来映射中国更广阔的时代经验。历经几代人关注与传颂,“中国女排”已经不再单独指涉体育,而变成了一种象征。

这一次,香港导演陈可辛决定重现“中国女排”历经的一切。他是那种善于用小人物切入大时代的导演,他想做的当然不只是探讨体育和竞技, 漂泊之旅:18岁,他来到美国读书,追寻“美国梦”。起初,他在美国读酒店管理专业,第二年想换成电影系,没被录取,读了历史系。但他读得很开心,“历史都在讲故事,有很多故事听”。

陈可辛来到美国的第二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首次夺冠。获胜那天,天安门广场聚满了人,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次日,几乎所有报纸头版,都是女排夺冠的消息。《人民日报》评论称,“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

这场胜利,填补了民众“文革”后长久的信心缺失,迅速被拔高到激励整个民族精神的高度。之后几年,随着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郎平等女排队员成为80年代最红的明星。

那时的陈可辛,还在美国读书,假期会跑回香港或泰国。21岁那年,吴宇森在泰国拍电影《英雄无泪》,陈可辛正好放暑假,在剧组担任泰语翻译,从此进入电影行业,历任助理制片、副导演、监制,8年后,他拍摄了处女作《双城故事》。

陈可辛的早年作品中,充满他个人经历的映射。每部作品都在讲述一个逝去的时代,也都有至少一个漂泊的主人公。处女作《双城故事》里,这个人是漂在美国的志伟。他最为内地观众所知的早年作品《甜蜜蜜》中,张曼玉和黎明饰演的情侣,双双漂在香港。

陈可辛在讲述这些漂泊、无根者的故事,却总是带有一种脉脉温情。他将这一点归结为自己健康的家庭关系,“也许家庭关系不好的人,看事情会负面和苦涩”。陈可辛说,他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将父亲视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他将童年明亮的情感底色,延续到电影中。

陈可辛的电影在内地观众心中留下最深刻痕迹的,往往是那些能勾起集体记忆的作品。在他北上前,这样作品的代表是在其中采用了邓丽君音乐,讲述港漂的《甜蜜蜜》。陈可辛北上之后,典型之作是讲述改革开放后奋斗者的《中国合伙人》。

陈可辛开始在香港做导演的90年代,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兵败汉城奥运,之后四年未获得世界冠军。而郎平则先后于80年代后期去美国留学又赴意大利摩纳哥俱乐部女排打球。1990年,郎平一度回到中国国家队参加第11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队在决赛中败于苏联,获得亚军。此后郎平再次退役,回到新墨西哥大学执教女排。在这段漂泊的日子里,郎平不会知道,多年后,会有一个喜欢拍漂泊者的导演,将她的故事变成电影。

80年代老女排训练“流血不流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个个是英雄。

用个体人物拍摄时代变迁

将中国女排的故事变成电影并不容易。长久以来,中国体育电影都乏善可陈,共同的短板是这些电影中缺乏精彩的竞技场面,无法吸引观众。一方面,演员没有运动员的体魄,无法演出那些动作,另外,运动场面激烈,调动镜头的难度极高。所以,多数导演的做法是尽力绕过竞技场景,将镜头 件也不突出,我刚进队的时候,也有教练说我个子小,不适合打排球。”陈展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不同的是场上位置,陈展在队中担任自由人,孙晋芳是二传。这二者间的技术差异很大。为此,陈展专门训练了一些“二传”的常用动作,以及一些80年代才有的,现在已经被淘汰的排球技术,比如“左手勾飘球”。

饰演青年郎平的演员是郎平的女儿白浪。当时,白浪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工作。大学时,她曾是斯坦福大学女排的主攻手。剧组找到白浪时,郎平并不认为女儿愿意在电影里出演自己的角色,但后来,白浪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试试。拍摄前,白浪为达到郎平年轻时偏瘦的体型,四周内减肥15公斤。

白浪饰球员郎平,全力训练,神还原母亲“铁榔头”拼搏风采。

开拍前一周,陈可辛还在匹配演员和原型。墙上贴着原型和演员的大头照,他将照片来回挪动、匹配,找最“神似”的演员。“比如现在演周晓兰的演员,本来演张蓉芳,后来她减肥减了有十几二十斤,发现她气质更像周晓兰,最终她演了周晓兰。”陈可辛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陈可辛已经当导演29年了,这是他第一次使用素人主演。他请来一位表演指导,教素人演员演戏。一些表演指导调教演员的方式,他看了亦觉得神奇,“譬如要哭的戏,原来都可以用体能去调动。你哭不出来,前面就先用体能,大家去用力去对抗,像摔跤一样,出了一身汗,然后你才能哭出来。”

作为已经北上15年的香港导演,陈可辛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移植曾经用个体人物讲述香港变迁的方式,来讲述内地的变迁。21世纪初,陈可辛刚来内地拍片那会儿,不是这样的。

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市场迅速下滑,而伴随着院线市场化改革,内地电影市场在迅猛增长。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收获2.5亿票房。“2002年,我看到《英雄》的成功,原来内地可以是这么大一个市场。”陈可辛回忆。

2003年,一纸《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催生了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片,陈可辛、周星驰、王晶、杜琪峰等香港导演纷纷北上。只不过,彼时内地最卖座的电影,是陈可辛并不擅长的武侠片和贺岁喜剧片。

初到内地,陈可辛没有选择去拍武侠和喜剧,而是在熟悉的爱情片中,加入歌舞元素,试图以此打开市场。他曾在提到《如果爱》时说,“说到爱情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买碟回家看,于是,我想通过华丽的歌舞场面把观众请到戏院中”。这种策略没能成功,《如果爱》上映时,遭遇陈凯歌的《无极》,最终票房只有3000万元。

首次试水失败后,陈可辛拍摄了他此前从未拍摄过的动作片《投名状》和武侠片《武侠》,结果依然不如人意,“虽然我还是能把握自己想讲的东西,用古装的形式去接我自己的地气,但这是很吃力的。”陈可辛说。

韩三平曾与陈可辛合作拍摄《投名状》,他印象中,陈可辛是香港导演中普通话最标准的一个。陈可辛对他说:“我要拍内地电影,我得把普通话学好。”

韩三平记得,陈可辛除了爱谈电影,还很爱谈内地电影市场、观众需求。有次陈可辛对他说“把香港电影拿到内地,让内地观众喜欢香港电影,这理念不对。要把香港的电影工业、商业发行技术,与中国内地的文化感觉相结合”。

初来内地三次试错,耗费陈可辛六年时间。这六年间,中国内地在悄悄变化。他刚来内地时,时尚杂志看到的,都是“很财大气粗很假的”,到了他拍《中国合伙人》那会儿,他在时尚杂志、广告中发现,大家开始喜欢老东西,古董车、古董手表、复古的服装成为时尚新宠。

观众的电影口味也在变化。人们不再只喜欢在笑料、虚幻的武侠世界中获得刺激和安慰,而是有了回望自己真实处境的兴趣。武侠、贺岁喜剧大片不再主宰市场,现实题材的中小成本影片开始出现。

适合陈可辛的时代来临了。他回到了在香港擅长的创作方式,用个体故事作为切口,去讲述中国近些年时代、社会的变迁。“不是我没经历过,我就拍不好。我在哪里拍电影,都需要抓感觉,无论是今天拍《夺冠》,还是哪天拍阿波罗登月,我都需要做海量的功课。且电影是一个群体的东西,导演其实是给一个判断跟方向,你的团队会给你提供很多的选择。”陈可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电影《夺冠》展现青年陈忠和陪练经历。

体育电影的空白与重建

2019年4月,剧组在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举行启动仪式。这个训练基地,曾经是80年代女排训练的地方。开机那天,老女排的郎平、陈忠和,女排国家队运动员朱婷、张常宁等悉数到场。陈可辛在一条微博中说,“那时我坐在场边16岁。现在我快60岁了,准备开拍中国女排的故事,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启动仪式之后,陈可辛觉得时间骤然紧张起来,演员很多,档期和拍摄时间协调起来很复杂,原计划在漳州和北京两地拍摄,来不及了。于是,团队美术在北京顺义的一家农药厂,按照1:1比例,重建漳州训练基地,既包括当年训练的场馆,也包括宿舍、办公室、洗澡间、卫生间等。

陈可辛要求,重建尽可能还原当年的样貌。而当时,恰逢漳州训练馆拆迁,要拆掉原址改做博物馆。于是,创作团队用卡车,将拆迁后废弃的竹地板从漳州拉到顺义,用在重建的场馆中。这些地板,就是当年郎平训练时的地板。陈可辛前期采访80年代女排队员时得知,这些竹地板边缘有毛刺,女排有时训练完,整个脚都是刺,血肉模糊。

郎平的女儿白浪小时候,曾和母亲去过漳州训练基地。今年,她走进重建的基地那一刻,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拍1981年“中日大战”那场戏时,她有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回到了1981年,自己就是郎平,在参加那场比赛。

由于地板上有毛刺,工作人员建议白浪在地面上垫个垫子。她拒绝了,“想体验一下妈妈当年训练的感觉”,那次拍完,她像母亲当年一样,身上是青的,后背划出口子。

经过这次拍戏,白浪更理解了母亲,“我妈就像一个大冰山,你在上面只看到一点点,但是在水底下(的部分)非常大。拍完这个电影,我更理解我妈妈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白浪说。

像陈可辛这样下功夫还原历史场景的体育电影,在中国是罕见的。一直以来,尤其是近年,鲜有导演愿意拍摄体育电影。人们提到体育电影,除了谢晋的《女篮五号》和张暖忻的《沙鸥》这样的早期作品,再也想不到其他。

实际上,中国的体育电影史可以追溯到很早,早在民国时期,就诞生了第一部体育电影《体育皇后》,主题是民族主义情绪浓厚的“体育救国”。这与彼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影片拍摄前,刚发生“九一八事变”。

1949年到1966年期间,体育电影和彼时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一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教化意味。故事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代表如谢晋《女篮五号》,使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旧社会的糟糕和新中国的美好。影片中,主人公在解放前因不接受老板“打假球”的要求,被黑社会暴打。解放后,主人公成为上海女子篮球队的指导,讲原则也能施展抱负。另一类代表如《冰上姐妹》《两个小足球队》等作品,故事模式是集体对个人的改造。比如在《两个小足球队》中,主人公王力个人主义突出。一次比赛中,他因不团结同学,频频失误,被集体抛弃。最终,他在班主任和家人的劝导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回归集体。

陈可辛在筹备《夺冠》的时候,也发现并没有太多的中国体育电影可供自己参考。“看了一下《沙鸥》,是看那个80年代的状态。除此之外真的没看过中国体育电影。”陈可辛说。

1979年,出现了“文革”结束之后第一部体育电影《乳燕飞》,故事以体操运动员王维俭为原型,讲述一位运动员克服重重挑战为国争光的故事。从此,体育电影最常见的主题,又回到了它在中国诞生之初的“强国叙事”,尤其是在80年代初,中国女排项目等体育项目屡屡取得成绩之后,围绕体育的电影、新闻、文学的精神内核,在80年代皆大致如此。

《乳燕飞》。

此外,在“文革”刚结束的几年,亦有体育电影在“强国叙事”的同时,延续了彼时的伤痕、反思主题。其中代表是《排球之花》和《剑魂》,讲述了老一辈体育人,在“文革”时期遭遇压制、伤害,拨乱反正之后,老一辈体育人又积极复出的故事。

90年代之后,体育电影的主流依然与“强国叙事”紧密相关,但支流越来越多元化,一些诸如《黑眼睛》《我的九月》等作品充满人文关怀。影片《我的九月》,讲述了一个内向、自卑的小学生安建军,在体育老师的包容和鼓励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自信心。

随着中国申奥成功,体育电影一度成为热门题材。仅2007到2008年之间,便诞生了16部体育电影,比如《买买提的2008》《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彼时,体育电影已经脱离家国大任,更多与青春、梦想相联系,以迎合年轻观众。但或许由于太强的应景色彩,这些电影普遍质量不高,也未获得期望的广泛关注。

“其实世界上只有美国体育电影有市场,其他国家,印度、韩国体育电影都不行,《摔跤吧爸爸》在印度也是一个例外。”中国电影研究者、知名影评人赛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背后与公众对体育的参与度有关。在美国,体育是一项重要的公共生活,根据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2009年的一组数据,拥有逾3亿人口的美国去年有50天以上锻炼经历的人达2.6亿人,每百个美国人当中就有86个人参加体育活动。反观中国,虽然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屡屡拿到金牌,但很多年里,体育离普通人的生活仍有距离。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这几年,体育正开始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国内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体育商业片电影的尝试。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是韩寒讲述赛车手的电影《飞驰人生》,由于韩寒赛车手的身份,影片中赛车的竞技场面极其专业,最终也获得了17.16亿元的票房,在中国内地体育电影中,它是唯一票房过10亿元的体育电影。

个人情感大于一切

陈可辛明白,《夺冠》如果要吸引人,除了此前考量的选角、真实等因素之外,还原真正的竞技场面也是重中之重,但这很难。他解决竞技场面难题的方式,是让真实回归真实,比如,在拍摄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镜头时,他就让中国女排国家队的现役运动员直接出演。

拍摄前,女排国家队一直在打世界杯,拍摄后则要备战奥运,中间只有十多天时间的假期,全给了《夺冠》剧组。拍摄的那场比赛,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对决”。由于其中涉及与巴西队打比赛的竞技场面,陈可辛专门找来巴西俱乐部的女排运动员,其中有三人曾参加过里约奥运会。

里约奥运冠军球员真人出演王者再次集结。

这次拍摄“中巴对决”,由于一共只有十多天,还要留下时间拍摄文戏,他需要在3天时间内再现这场比赛。

这3天,现场架了12部摄像机,其中6部是电视台本来用来拍摄赛事转播的摄像机。相比电影团队,他们拍摄竞技场面更有经验。国家队的女排运动员用两班倒的方式每天拍摄17个小时。她们和巴西运动员现场打比赛,剧组抓拍镜头。陈可辛说,这比运动员平时训练、比赛还要辛苦,“打比赛就打两个小时,是不会打十几个小时的。”

这种“本人出演本人”的方式是陈可辛第一次尝试。有时,他有种在拍纪录片的错觉,尤其拍文戏。其中一场戏,是“中巴对决”前女排队员的睡前谈话。剧组根据之前收集的资料,写了一版台词给队员,结果队员拿到剧本说,“我们平时不会这么讲话”,拍摄时,队员把台词改掉,换成了她们平时说话的方式。

剪辑时,陈可辛发现如果把自己喜欢的素材都用上,影片时长会达到3.5到4个小时。为了配合院线上映,他要剪到两小时左右。有一些与主线无关的细节,即使自己喜欢,也只能忍痛舍弃,比如80年代,一次女排出国打球前,队里怕运动员不适应外国饮食,提前给她们吃牛排,有队员吃吐了,“我不知道谁会不喜欢牛排,原来在中国没有肉吃的年代,突然给你一大块牛排,带着血丝,人真的会吃不下。”陈可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从《夺冠》海选演员和使用国家队队员拍摄上能看得出来,这部电影得到了包括体育总局在内的官方机构的支持。有媒体评论说,陈可辛从《中国合伙人》起,他的作品似乎总能精准地取得最大公约数:官方认可,也与彼时的民间情绪共振。

《中国合伙人》上映时,恰逢“中国梦”的概念提出。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正在酝酿,北京的咖啡馆里到处都在讨论创业、融资。

他的上一部作品,关于打拐题材的《亲爱的》上映于2014年。向前倒推几年,新浪微博出现的“微博打拐”成为官方支持民间热议的网络公共事件。其中,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也是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

对于能非常准确的获得官方和民间的双重认可,并且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得到正向反馈,陈可辛自己却不认为这是有意为之的结果。“对于你说的这些,我只认可《夺冠》是这样的。”陈可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个人看重的,是能否在电影中融入自己的表达。拍《中国合伙人》的时候,“中国梦”还没有被提出,创业潮也尚未开始,在那之前,他只是一直想拍一部中国版的《公民凯恩》,找了很多题材,发现野蛮生长中的一代企业家,有众多“贪腐”“政商交易”的故事,有意思,却无法摆到台面上。互联网创业精英的故事中,又充斥着并购等观众看不懂的内容,直到韩三平给他提供了一个英语学习创业的故事,他终于觉得可以拍摄。

此外,《中国合伙人》也是他投射最多个人情感的一部作品。片中的孟晓骏宛如80年代的陈可辛。彼时,陈可辛去美国留学前,坚信自己“一定会拿到美国身份”。签证前一晚,陈可辛紧张得辗转难眠,“那五分钟见签证官就像见判官一样,他们在审判我的下半辈子”。

而《亲爱的》最初源于他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一部打拐纪录片,很受感动。后来,编剧张冀写剧本时,写出了被拐孩子回到原生家庭之后,内心所经历的“二次拐卖”。这种情感的复杂,事物的两面性,令陈可辛觉得有表达欲望。

对于即将上映的《夺冠》,他坦率地承认这是官方欢迎,而民间也能从中找到情绪共鸣的那种电影。但他更愿意聊的,还是他对80年代的着迷,以及16岁时自己在曼谷体育场边见到中国女排上场的那一幕。他仍然愿意,也有能力把一切宏大叙事幻化成个体情感的经验体悟。

2018年夏天,女排世锦赛在香港站的比赛,陈可辛又一次出现在赛场的观众席里,不时鼓掌、叫好,身边坐着他妻子吴君如和父亲陈铜民。这天,郎平也在现场,只不过不再是那个扣球凶狠的队员,而是一名教练。此刻,距离陈可辛第一次在曼谷见证中国女排出场,已经过去了41年。

科比手握扣篮大赛3大纪录,18岁夺冠最年轻!霍华德冲最老夺冠

2020年全明星扣篮大赛将于北京时间2月16日在芝加哥举行,霍华德、阿隆·戈登、小德里克·琼斯和康诺顿将上演精彩对决。34岁的霍华德如果夺冠,将成为历史上最年老的NBA扣篮大赛冠军。而扣篮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扣篮大赛冠军属于科比。湖人能一举包揽最年轻和最年老扣篮大赛冠军纪录吗

科比在1997年扣篮大赛夺冠,最终成就了3大纪录。那届扣篮大赛共有6名选手参加,分别是科比(湖人)、雷·阿伦(雄鹿)、迈克尔·芬利(小牛)、鲍勃·苏拉(骑士)、德文·哈姆(掘金)、克里斯·卡尔(森林狼)。

科比第一扣表现并不好,只得到了37分,在6名选手中排名第三,惊险进入第二扣决赛。不过,在第二扣,科比拿到了全场最高的49分一举夺冠,另外两名进入决赛的卡尔得到45分,芬利只得到33分。

科比当时达成两项纪录,其一成为扣篮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才18岁。其二是以菜鸟身份夺得扣篮大赛冠军。

“土豆”韦伯是第一个以菜鸟身份夺得扣篮大赛冠军的球员,随后迪·布朗、哈罗德·迈纳、伊塞亚·莱德尔、布伦特·巴里、科比、德斯蒙德·梅森、杰森·理查德森、约什·史密斯、内特·罗宾逊、特伦斯·罗斯、拉文、米切尔和迪亚洛也以菜鸟身份夺冠。

科比后来夺得了NBA总冠军,他也达成第三项纪录——成为NBA历史上仅有的4位既夺得扣篮大赛冠军,也夺得NBA总冠军的球员之一,另外三位是乔丹、伊塞亚·莱德尔和布伦特·巴里。

现在霍华德有机会在今年冲击两项扣篮大赛纪录,其一是加入科比、乔丹等人行列,既夺得扣篮大赛冠军,也夺得NBA总冠军。霍华德已经有扣篮大赛冠军头衔,他需要在这个赛季帮助湖人夺冠。当然,如果霍华德在这次扣篮大赛夺冠,那么他就会是最年老的扣篮大赛冠军。

霍华德在2008年夺冠已经创造一项纪录,身高2米11的他成为最高的扣篮大赛冠军。目前年龄最大的扣篮大赛冠军纪录保持者是多米尼克·威尔金斯,他在1990年夺冠时已经30岁。威尔金斯也是扣篮大赛历史上唯一年满30岁夺冠的球员。一般来说,扣篮大赛是年轻球员参加的项目,但这次34岁的魔兽重返扣篮大赛,原本还邀请了科比当他的助手。很遗憾这个愿望没法实现了,但相信霍华德会努力争取夺冠告慰科比。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