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Games发布NBA2K21全新扣篮动作

2023-08-23 2:48:56 聚哦资讯 聚哦

2KGames发布NBA2K21全新扣篮动作

近日2K官方发布了NBA2K21全新的扣篮动作,一起来欣赏欣赏。

视频中,球员穿着动作捕捉的戏服演绎了几种不同的扣篮。

视频加载中...

(炸鸡)

博士五年总结

读博已一年,已经很痛苦,感觉没有一点收获,对自己的方向也毫无头绪,这时看到一篇文章,舒缓了心情,和大家共享。

[学术] 博士五年总结(计算机方向)

这五年最重要的,是渐渐知道了怎么去做一件比较大的事情。

说得很大,其实就一点,心要静下来。

首先,心静下来才能钻进某个领域里认真做事。现在的社交媒体太多了,各类新闻也太多,每天忙于应付这些广泛却又浅薄的信号,或是忙着去评点别人,是没有办法做成一件事情的。就比如一个人要去旅游,按图索骥地走一圈著名的景点,并不会给自己新的体悟,最多只增些与人的谈资而已。真要体会大自然的美丽,那是一定要涉足别人达不到的地方,要有目标有耐心有毅力,做长久的打算。

其次,有毅力有决心不一定能成事,方法也是不可少的。做研究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方法:如何做基本调查,如何下手,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给任务定优先级,如何处理细节和局部的关系,如何将直观一点一点地转化成严格的数学语言并且验证。在任何一个地方卡住,都会让自己的研究停步不前。面对这么多要求,要同时都准备好再开始研究是不可能的,只有先定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摸索。在摸索的开始,会做很多无用功,调查没有头绪,题目不知道如何选,没有经验就提不起效率,没有效率就容易心浮气燥,心浮气燥就会轻言放弃,完全否定已有的成就。只有把自己强按在位置上一点一点地对以往的教训做分析总结,才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渐渐地积累起经验来,看见以前看不见的方向。要达到这一点,心静是很重要的。

再次,研究是会碰到很多困难,老板不给力,数据不给力,公式推不出来,电脑坏了,等等。在博士阶段可以有一千个理由把问题归咎于别人,不过我觉得最好的态度是“不抱怨,不解释”,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错误搬回家,好好分析,才能有所进步。理想和信念是一定要有的,不然如何在孤独的长跑中奋勇向前 但调子不能放得太高,因为没有实现的理想,对他人而言,一文不值。要做到这些,同样需要静下心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没人喝彩。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自己的博士论文其最后一部分的理论可算是历经艰辛,2010年借着第一篇ORAL的劲头试过第一次,却根本不知如何下手,花了四五个月完全失败,最后临近论文截止时不得不让老板换题;2011年的时候在MSR实习时又试过一次,因为陷入了诸如“一定要有个目标函数,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的常规思路而再次失败,虽然已经有一点结果,但是总体上路子是走偏的,也没能就这个理论发文章,最后只好做成一篇应用,以给实习一个交代。直到2013年的年初,在投出博士阶段最后一篇ICCV之后,才发现自己想做的这个理论和自己之前已经做过的研究的极大关联,终于突破了之前思维的瓶颈,才有了现在令人满意的理论。

回想过往的思维过程,最早是经常在自设的思维困局中转圈,然后是在推公式、想直观和堆hack中左右摇摆,最后才发现理论和现实的黄金结合点,找到和现实吻合又干脆利落的假设,推出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定理。一旦进入了这个阶段,反应就会一次比一次快,建模速度也一次比一次迅捷,出的文章也会越来越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五年的PhD并没有浪费,这样的训练让我有自信去学习任何新东西,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来面对任何一个自己想要做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另外,分享一下主要的技巧:

第一,要喜欢自己的研究题目。做研究有内心动力(motivation)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的本义,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由研究者自由探索去寻找未知世界的答案。再牛的导师,尽管有模糊的直觉,如果不参与研究的每个细节,是不能预知精确答案的。精确答案只能由学生来获得,导师直觉的错误只能由学生来推翻,如果学生没有内心动力,那导师只能看见他能看见的,就不需要学生了,研究也就失败了。

因此,研究的成败,归根结底是靠研究者永不停息的探索着的内心。如果自觉是个安于现状,听人号令,懒得动脑的人,那博士不是那么适合的;如果家里或是同学的压力大过内心的渴望,那么读博可能是地狱的开始;如果只是为了获取某领域 单独做起来都相对容易,但要合在一起就难,需要充分的思考和不停地修改。每过一段时间,脑中就会浮现出更好的组织方式,而这种新的组织方式,又反过来会启发出新的理解,推进整个研究的进展。接着,各部分贡献大小又有变化,详略又会调整,文章又得修改,如此往复。渐渐地,才会从斧凿拼接模样的文章,变成一气呵成的神作。到这个时候,写作和研究浑然一体,写作促进研究,研究促进写作,才终于算是步入专家级别了。

还记得在今年ICCV最后期限的前一个晚上,老板看了看我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要投稿的文章,说了一句:“组织还是有问题,要不我们不用投了。”我当时就惊了,当然不能接受这个可怕的事实,于是回去连夜修改,第二天早晨总算让他满意,后来这篇文章被评为very well written,并且拿了ORAL。我不得不承认他有想推迟我毕业的小小私心,不过他对写作的执着,可见一斑,他说过自己的第一篇投稿改了三个月,原稿他一直珍藏,对比第一稿和最后一稿,差距有如天壤。

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才能有他的这些锦绣文章。

\\\\\\\\\\\\\\\\\\\\\\\\\

接下来谈下上台演说。

我天性是个内向的人,不太愿意说话,高中时候虽然语法规则一条一条记得很牢,但最怕在英语课上解答问题,有一次略开小差,不幸被老师抽到,足足站了五分钟,憋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下课那一个羞愧郁闷啊,至今记忆犹深。TOEFL的口语也不过19,还是运气好发挥的最高水准。

刚入博士的我,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然后我选了我现在的导师。我要特别感谢他,2010年第一次CVPR ORAL的演讲,在他的督促(或是逼迫 )下,我其它什么也没干,足足准备了两个月。第一个月改幻灯片,去除所有数学公式,费尽心思准备一个浅显易懂的流畅故事;第二个月不停地改演讲稿并且反复操练,连每句话重音在哪里都细细标明。演讲那天面对台下一千观众,我紧张到了极致,但亏得准备充分,闭着眼都能背出来,于是看着天花板,流畅地做完了整个演讲(见《CVPR2010赴旧金山开会全程记录》)。这次演讲至今已有三年,但看到每一张幻灯片,我脑中仍会浮现应说的话,一点也没有忘记。

之后准备第二篇ORAL所用的时间就变少了,大概两周。演讲的前一天,导师还对我的熟练程度不甚满意,但是真到了台上,演讲效果居然不错,眼神也可以看着观众了,讲到最后,居然没有用事先准备好的词句,开始自由发挥,直到结束。

这样,第一关就已经过去。看着十几年来一直害怕着的东西终于有一天被自己征服,这是何等开心的事情。以前的我,演讲烂了一两次就不想说,越逃避就越不愿说,于是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改变这个困局的,一方面是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研究课题的自信。自己热爱它,为它自豪,愿意讲给别人听,也知道自己如何遣词造句,那这时大脑就会聚焦到内容上,说着说着就入情入境,英语也就自然地变得慢了,流畅了。等到说完,发现自己居然说得还可以,那下一次就更不会紧张,久而久之,终于就可以摆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轨道。

读博读到这样,就算没做出什么来,也是不枉了。接下来,只要有了好的讲稿,完成漂亮的演讲只是耐心和毅力的问题。但是,如何才是好的讲稿呢

如同写作一样,最好的演讲是一个有唯一主题的流畅故事。所谓流畅故事,是指幻灯片和幻灯片之间要有自然过渡,让人不知不觉就听完整个演讲,而不觉得有什么转折生硬的地方。相比作文,演讲的流畅性更为重要,因为读者看文章时可以细细琢磨,听众听演讲时则是一晃而过。为了流畅性,一个好的演讲可以不惜牺牲大量细节,只把最重要最易记忆的主线说出来——但条件是,这最重要的主线不能失了应有的大转折和大逻辑,不能让人觉得太过简单无聊,或太过跳跃而没有说服力。最好的平衡点,在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听完有一种“原来如此,我怎么没有想到”的感受。

对学生而言,这个找主线砍细节的过程相当痛苦。学生往往见木不见林,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而且下意识地,总是会把花去最多时间的细节认为是重点,到准备演讲时就往往恋恋不舍;或者感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目标函数的细节要不要说 梯度下降的具体公式要不要说 训练样本归一化要不要说 一个提升百分之五性能的小技巧要不要说 对这些提问的解答永远是:看具体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提高性能的系统性工作,小技巧就成为主线;若是新算法设计,那目标函数的精巧构造就是看点;若是研究数据的统计特征,那归一化至关重要;若是讨论大规模分布式的可行性,那梯度下降公式中参数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就成关键。一句话,如果细节不能为自己构建的宏大世界添砖加瓦,那就不能在演讲时大段提及。相比之下,导师们不直接参与研究,反而看得清庐山真面目,知道工作的重点及工作间的重要联系是什么,面临决断时能果断丢卒保车。

因此,一个博士生,要能够做好演讲,就要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能在细节上做改进,切实推进研究;又能够跳出自己每天思考的细节圈子,站在高处看问题想问题,是自己的将军,也是自己的士兵。当然,这个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几年的努力尝试是没办法灵活切换的。

一个看似无关却很有效的办法是,先把幻灯片做好,写好演讲词,然后看看是否能在规定时间脱稿讲得出来。最好的演讲,是看了幻灯片自然而然能说出句子,而不需要死记硬背,转折流畅,故事清楚。若是怎么都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或是总觉得雾里探花讲不清楚,或总是把接应的句子搞错,或是总觉得前后别扭,那就是主线有问题,细节或者太多,或者大逻辑没有一针见血地点出,需要修改。这里一个重要的地方,是要脱稿讲而不是照稿念,脱稿讲时,演讲者的“可用内存”只比听众稍多一点,如果连演讲者都不能凭自己对工作的了解而流畅干脆地讲完,那听众肯定不能跟上,演讲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若是照稿朗读,那就没有这种敏锐的直觉,更不用说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了。

找到主线之后,就要开始设计每张幻灯片。幻灯片最懒的做法,就是列几个提纲,每个提纲下一大把条目或者一大堆公式,演讲时照着读即可。这样做省了演讲者的工作,却让台下观众苦不堪言。稍好些的,放几张流程图,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细细说。这种办法步骤简单时可以,步骤一复杂,照样让人不知所云。其实,每张幻灯片只能表现一个小主题,多了反而嚼不烂。比如说文字过多,台下听众既会看得疲累不堪,又会犹豫究竟是听演讲者说的,还是看他写的 而颜色或是字体太花哨则会分散重点,让人头晕目眩。

好的幻灯片有几种类型,可以只含一张大图,或互有联系的若干图片,或一个前人工作的列表,或一件事物的优劣二分法,或一个算法的三个主要步骤,或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等等。一句话,如果盯着它十秒钟没看出来重点是什么,那就打回去重做吧。制作精美的幻灯片是一种艺术,我现在还学不到导师的十分之一,只好多看别人的范例,慢慢改进了。

\\\\\\\\\\\\\\\\\\\\\\\\\\\\\\\\\\\\\\\\\\\\\\\\\\

之前的三篇,谈的是如何做研究,写文章,做演讲。这一篇,讲一下时间管理。

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如何合理安排利用以成事,是每个人关心的问题。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有计划。

首先,制订计划会让人对任务的难度有更清醒的认识,增强利用时间的动机。出于本能,人都愿舒服地活在当下,就算做博士有大理想大目标,也不愿意细细去想,而是以“未来的事情再议”了事。可只要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规划,就不禁会头皮发麻,恨不得要立即动手了。计算一下,一边,人生几十年,两万天,三十万个清醒小时,要吃喝拉撒,要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要享受各种放松休闲,要生病要变老,最后能有五分之一是自己的就不错了;另一边,想要成为大拿专家,甚至改变世界,至少需要几万小时的努力。两相抵扣,还能有多少余裕 至少我会觉得浪费时间是一种大大的罪过了。从另一方面规划,博士阶段比少年时思想成熟,比老年时身体健康,比中年时负担轻得不止一点两点,此时不好好干,做大事还有什么机会呢 就这样两个简单的规划,若是想通了,那再懒散也会动起脑筋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会大大不同。

另外,计划能提高做事效率。我校著名教授兰迪在《最后一课》(The Last Lecture)中说过重要事和紧急事的辩证关系,人生若是一直赶最后期限,忙着紧急的事情,天天当救火队长,看起来东奔西跑,甚是辛苦,但到头来人累心疲,还事倍功半。其实有些紧急的事真是无解的,但是如果早一两周甚至是一两天想到,就能统筹安排,这就是计划的好处。

那么,如何做计划呢 三点。

第一,宽松。

一天只计划一件或者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把它们做完,然后再去做次重要的,可选的事情。

太紧的计划,比如说每小时都规定做完一件事,不很可取。因为每天的事务总有不可预知性,可能在任务转换中倒个水,刷个微博,也可能有人打扰,或者程序有错需要 ,明天可能又发现漏了一条,把它们全列出来,需时很久不说,这个系列就会变得很长很零碎,读起来就不那么流畅了。

写这些文章,主要是给自己留个记录,以免日后忘记,荒废了这五年的时光,要是能顺带帮到大家,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多谢观赏!【完】

\\\\\\\\\\\\\\\\\\\\\\\\\\\\\

番外

最后谈一下职业发展。

如我一位CMU的同学所说,这年头已经没有铁饭碗可言,公司是以赚钱为导向的,今天工资高福利好,明天业绩不佳就可能变卦。到五年十年后再被裁员,那时上有老下有小,就真是从天堂跌落地狱,无处立命安生。因此危机感和长远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年岁渐长,相关的能力也要渐长,让将来的选择面越来越宽是王道。因此,要把时间放在那些越陈越香的技能上面,比如说交流沟通和写作能力,比如说系统化的知识储备,比如说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比如说对基本工具基本准则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有了这些东西之后,不管将来接手本领域的哪类工作,都能快速融入团队,快速理解别人需求,快速对着手的问题有深刻认识,快速出成果。

那么,怎么一直向前呢 不满意现在的职业,如何能更进一步做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呢

首先要循序渐进。羡慕别人想要一步登天的意义不大,因为只看到了光鲜的外表而没有看到辛苦的实质。世界上任一项工作都有潜力可挖,如果在工作的时候有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时间觉得喜欢,那就很不错了,不必换。如果的确非常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要换,那前提是一定要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做好了才有经济基础换工作,才能积累充分理由换工作,也有闲心换工作。转行不是拍脑袋的,是一点一点来的,先是兴趣,接着是爱好,再变成副业,最后孵化成熟,终于转为主业。这样在任何一步遇到挫折,或者家里发生变故,都有办法退回去,保证生活的稳定性。我在博士期间做课题就遵循这个原则,没有因为导师方向和我想做的不完全一致而换,而是在完成导师的任务同时也一点一点地建立自己的方向,最后把局面扭转过来。

为此,有些工作是不太能选的。像钱多但是熬夜拼命的、三班倒的工作,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只拼眼前而没有积累。时间长了,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如从前,但待遇要求却要提高,和刚入行身强力壮没有牵挂的年轻人一比,只有走人的份。如果是我,宁愿选待遇低些,但是要有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另外,若要发展好,两线作战是经常的事情,白天忙公司的,下班后忙自己的,效率如何,就看时间管理的成效了。

其次,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很多工作是需要天份的,自己想做的和自己能做的往往是两回事。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除了少数靠蛮力取胜的例子,大部分成功是需要巧劲的,不仅要耐心和坚韧,还要动脑分析问题在哪里,如何下次更有效率。往往一个聪明的决定抵过几个月的辛劳,一个好的总体规划,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

因此,在勤奋和努力之上的,是要有能“看见”问题关键的直感。这正是专家和门外汉的区别。专家对问题的些微变化都能灵敏捕捉,并且依此改变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而门外汉往往对重要的细节视而不见,把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部分上。举个例子,让一个程序员画肖像素描,老师在旁边干着急说某根线条不够柔和,某块阴影过于生硬,程序员却茫然无知,当然画不好;但程序员对一段程序中遗漏的分号或是缩进空格的多少却极为敏感,往往在计算机还没抱怨之前,自己先解决了。又比如,一个优化算法专家对目标函数的某些细节非常敏感,知道目标函数中多一项就是难解问题,少一项就有现成算法,若是多两项则又有高效方案;但把同样的问题丢给大一新生,可能就一律求梯度下降了事,也不明白问题的精细结构在哪里。

因此,要从事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领域,是要非常小心。要不断地考虑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否适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这种高度敏感性。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工作,在自己擅长的思维模式下不断前进拓展,我想这是最稳妥,最实际也最有效率的做法。

有人会问了,如果是一张白纸,没有积累,也没有形成任何有效的思维模式怎么办 这时候只能依靠时间和耐心来一点一点积累,并且多开口尽量向前辈请教。若说从业两年,是坚持还是放弃 这其中的度,谁也说不清。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柳暗花明,有时候则注定在绝路上越走越远,究竟现在处于哪个状态,或许到人生的尽头都是不明白的。我唯一能说的,就是看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内心感到快乐,哪怕是一刹那也好。若是如此,那就会不知不觉做很久,也就根本不会有坚持或是放弃的内心挣扎。日积月累,花的时间多了,经验就比别人丰富,敏感性也就越强,效率也就越高,越有满足感,良性循环就起来了。对我来说,思考是有趣的,钻研是快乐的,是今天做了就会有的满足感,那就可以了。而成就则是第二位的,因为它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是姗姗来迟的,是别人出于各自的心情给的随机评价而已。

最后,就算有铁饭碗了,就算三十岁时发了笔大财,有车有房以后都不愁吃穿,人生也没有就此结束。身为老板的员工需要完成项目,身为导师的学生需要做研究出成果以申报课题,身为妻儿的支柱需要为他们提供殷实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身为老人的儿女需要提供赡养,延续香火,给他们争光。对这些要求,要尽可能地满足,但是在这一切之外,永远永远要有不甘平凡的心,有自己的主心骨,那是一切的发动机和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因为那是活这一辈子,身为自己,所要完成的事情。

业余踢球,这些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护你应该了解

掘金乡村足球赛,这项近年来风靡全球的足球盛宴!在简朴的赛场上,村民们汇聚一堂,倾情比拼。别看场地简单,这可不妨碍他们燃起踢球的激情!毕竟,乡村足球的魅力在于轻松又愉快的氛围。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足球这项运动也伴随着一定的损伤风险,这是许多业余足球爱好者所共有的体验。当您沉浸在激情四溢的球场时,有时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

那么,足球运动好发的损伤一般都有哪些 都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般而言,足球运动的好发损伤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大腿肌肉损伤,二是踝关节韧带损伤,三是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以上三者号称“三大足球运动损伤”。下面我们来做一一介绍:

1. 大腿后肌群拉伤:主要是在最大用力冲刺跑时或者踢球时,经常容易发生,热身不足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

2. 踝关节韧带扭伤:主要是在跳起落地时踝关节处于跖屈、内翻位(大家通常说的崴脚)的情况下,外侧韧带受伤居多。

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撕裂:主要是在脚落地骤停、膝关节几乎伸直、处于外翻位时,鞋子与地面过大的摩擦力造成脚的骤停,引发膝关节的突然拧转,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居多。半月板是膝关节的减震器(就像两个垫片),膝关节在负重情况下的突然拧转容易伤到半月板。此外,75%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会同时伴有半月板损伤。

那么,发生这些损伤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总体而言,危险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外部危险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外部环境因素。例如:鞋钉长度(SG≥FG>HG>AG>TF>IC,不同的场地情况应选择不同长度的鞋钉),场地(自然草坪vs人造草坪,人造草坪更容易出伤),气候(天冷、气温零下,热身活动不充分)等,这些往往都是造成损伤发生的外部危险因素。

二是内部危险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己身体内部因素。例如:下肢骨骼排列不齐(X型腿或O型腿),力量弱或肌力不平衡,柔韧性不足,灵活性差等,这些都属于诱发损伤发生的自身内部危险因素。

那么,为了降低损伤的发生,我们平时应如何预防呢

在这儿,我们要介绍一项国际足联的标准化热身运动(FIFA 11+),来帮助大家减少踢球过程中的损伤发生风险。这套热身运动主要涵盖三大块:

第一块是一些简单的慢跑动作,做完大概需要8分钟(见图一、图二,源自FIFA);

图一

图二

第二块包含力量、快速伸缩复合(超等长)和平衡练习(从动作形式上看,有核心力量、有北欧大腿后肌练习(跪地前倾)、有深蹲、有单腿练习、有跳跃),做完大概需要10分钟(见图三~六,源自FIFA);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第三块是冲刺跑、跳和变向(强度大),做完大概需要2分钟(见图七、图八,源自FIFA)。

图七

图八

在此,我们还要再强调一下FIFA 11+的真正作用——旨在减少下肢非接触性损伤的风险。已有研究证实,如果坚持该练习(每周至少2次,持续6~8周),可以让下肢损伤的风险降低29%,严重损伤(伤停时间>28天)的风险下降45%,非接触性损伤的风险降低49%。还有研究证实,发生疲劳性损伤的风险甚至降低了53%。

那么,由于种种意外,我们还是不幸伤了,该怎么办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伤后康复的一般过程与原则:

(一)一般过程

水肿、疼痛的控制→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肌力的恢复→平衡能力(稳定性)的恢复→协调性的恢复→动作模式的恢复→各种运动能力(速度、灵敏、爆发力等)的恢复。

(二)原则

患者在不能进行最大限度的训练期间,在避免肌肉力量和耐力丢失的同时,要尽力消除疼痛和重新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三)康复阶段

1. 急性阶段—从几天到几周,此阶段目标:避免损伤的加重甚至恶化,因此能不动尽量不要动。当然,在找到损伤的原因后,对于那些不会引起损伤加重或恶化的活动还是可以进行的。

2. 康复阶段—从几周到数月,此阶段目标:为后期恢复正常和完全的训练做准备,此阶段一般要完成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的肌肉力量、正常的神经肌肉功能和正常的有氧耐力。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监控疼痛和肿胀,通常要求在疼痛可控、肿胀可控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3. 训练阶段—历时数周到数月,此阶段目标:确保患者恢复其运动能力和耐受负荷的能力,以及在允许重返赛场前承受正常训练的能力。避免因之前的损伤尚未完全恢复就急于重返赛场,而导致二次损伤的发生。

注意:这几个阶段常常是相互重叠的;确定一名运动员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不是依据时间的流逝,而是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实际情况。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在平时业余踢球时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将自己多年的踢球经验和体会总结

(一)自身方面

1. 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一定要充分);

2. 一些基本的护具要常备,尤其是护腿板、压缩裤不能少;

3. 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在球场上的表现,除了练球之外,还要练身体(力量、体能、速度、灵敏以及平衡能力都要练);

4. 先前的损伤恢复很重要,因为它对我们的二次损伤是最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5. 伤后或手术后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活动,因为几周不动就会发生明显的肌肉萎缩。除此之外,像肌腱、关节囊和韧带,也会受到不活动的影响。有研究证实,8周固定后,韧带强度丧失40%,柔韧性丧失30%;

6. 重返赛场的评估(标准),力量至少要恢复到受伤之前水平的85%~90%,才能重返赛场。

(二)其他方面

1. 力所能及,不要逞能(大家都不是职业球员,像什么凌空倒钩、倒地滑铲之类的动作尽量不要做,容易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

2. 不要刚吃完东西就上场踢(好多人一边啃着包子,一边换衣服),小心跑吐了;

3. 不要带着情绪上场(把踢球当成是一种压力宣泄的方式),容易斗气(动作大、多余动作多)、容易出事(打起架来);

4.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踢球不是赌金豆子,是锻炼身体来的)。

结语:

1. 既然选择了足球这项最具魅力、也最具风险的运动,发生意外,受了伤,就要坦然面对,积极康复,努力训练,争取早日重返赛场!

2. 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惊天倒钩,也有低级失误——这就是足球!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顾庆

校对 盛媛媛

NBA有哪些没有参加扣篮大赛的天赋怪兽谁扣篮天赋最好

NBA里还有哪些应该参加扣篮怪兽的天赋怪兽 以下是球迷经常讨论的几大球员,谁的天赋最好

胖虎锡安

在2022NBA2K扣篮能力最强的几位球员中,锡安威廉森以97的扣篮评分高分第一,你就很难忽略这位‘官方版’的扣篮王!

锡安的扣篮倾向于的他力量,而抓爆篮筐力量和扣篮的穿透感也是扣篮大赛最受观众喜欢的重点,然而锡安却因为伤病问题甚至连上场实战都难。

威少

威斯布鲁克的扣篮表现与锡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威少的弹跳意味着他的动作和展开程度会比锡安更加丰富。

其实早在2015年威斯布鲁克就表示自己不会去参加扣篮大赛;我只扣真人!

维金斯

卡特的扣篮被视为是运动美学的极限,00年扣篮大赛卡特凭借2个180度大风车一举夺魁,甚至被视为NBA改变扣篮大赛历史人物——卡特之后再无扣篮王!

维金斯呢 一个原地720度的旋转扣篮怎么说 关于维金斯的一切扣篮只会出现在勇士的训练馆和赛前热身里!

詹姆斯

人们一直期望詹姆斯出现在扣篮大赛当中,为了达成这一点,在21年扣篮大赛摆出托平、西蒙斯和卡修斯三大小将时,Fox体育

但所有人都知道詹姆斯不会出现在扣篮王赛场上的,如果老詹输掉扣篮大赛会如何

邓肯

一个莫名的乱入……对于邓肯的期待更多的是,如果邓肯参加扣篮大赛他会又想出什么花招被罚出场外吧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