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界杯的热知识你知道吗

2023-08-18 22:22:15 聚哦体育 聚哦

本届世界杯的热知识你知道吗

卡塔尔世界杯来了!四年等待,属于全世界球迷的足球盛宴正式开启!作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拥有球迷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足球的魅力和足球精神的力量足够让广大球迷们热血沸腾。

足球里,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体力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意志品质、奉献精神,以及抗挫折能力。事实上,这也正是足球的内在精神。世界杯激战正酣!今天,就跟着小新君的综合视角,来看看关于足球和世界杯可以带给孩子什么 有哪些孩子可以知道的“热知识”呢

1

足球教给孩子人生品格

1.坚强勇敢

足球是一项剧烈的竞技运动,因此在球场上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踢球的孩子,从最开始就要直面球场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学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进而懂得在成长之路上,迎难而上,不畏艰难。

2.团结协作

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要想赢得比赛,一个人强是没有用的,需要团队11个人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因此,踢球的孩子首先得明白自己是球队、是集体中的一份子,既要学会实现自己的想法、让他人承认自己,也必须学会让步、承认他人的长处。这样的过程让孩子能够真正融入集体,懂得协作的方式,练就团队精神。

3.专注性和反应力

进行单人体育项目时,孩子通常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和自己的成绩上。但是足球不同,孩子需要把注意力扩大到球场上的一切活动,包括队友、对手和足球位置的时刻变化。这就需要孩子练就足够的专注度,并且能够扩大自己注意力的范围,提高反应能力。

4.懂得尊重,遵守规则

任何比赛都是有规则的。谁要是想踢球,谁就得遵守规则,任性耍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还会被红牌罚下场。因此,踢球的孩子要懂得尊重教练和裁判的权威,懂得遵守规则,而这也是孩子立足社会必须学会的重要一课。

5.耐性和韧性

一场足球比赛90分钟,不一定每分钟都会处于比分领先的优势,在比分落后时,一支优秀的球队不是泄气和“摆烂”,而是会全力寻找每一个可以翻盘的机会,积极地调整心态,耐心地寻找空挡,然后再给对手致命一击。这就是耐性和韧性的力量,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6.坚持和责任

足球运动可以是有趣的,但是训练免不了枯燥乏味,参与球队训练的孩子必须学会的便是坚持和毅力。要想取得成绩,要想成为一流的足球运动员,坚持不懈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孩子要明白,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球队,为了整个集体,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誉。

7.进取心

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本质上就是一场非输即赢的游戏。每一位上场的运动员都渴望赢球,渴望通过团队的努力战胜对手。正是这种对胜利的渴望,可以一步步激发孩子的进取心,让孩子明白唯有积极进取,才有不断收获胜利的可能。

8.受挫能力

世界杯32个国家参与,最终只有一个国家的球队能够捧起大力神杯。胜利,是比赛的一部分,但失败,更是比赛的一部分。孩子踢球,不可避免会遭受失败或挫折,只有学会接受和勇敢面对这些挫折感,才能把失败变为以后的胜利。受挫是一种能力,在学校以及今后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受挫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2

看球,还可以认识世界

孩子成长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要带孩子环游世界见世面可能不太现实,但世界杯这样一项国际赛事为孩子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契机。趁着世界杯期间,赶紧让孩子把世界地理操练起来吧!

观看球赛的时候,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支柱、风土人情等等。还可以了解一些拓展视野的热门知识。

本届世界杯为何在冬季举行吗

原因就在于本届世界杯举办地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3-10月为夏季,是一年中最长的季节,其中7-9月气温最高,可达45℃;冬季(11月-次年2月)凉爽干燥。由于卡塔尔夏天气候非常炎热,不利于运动员在场上进行比赛,对球迷观赛也是极大考验。为了更好地保护运动员,提高场边观赛舒适度,国际足联和赛事主办方将世界杯改在当地气候比较适宜的11、12月举行。

卡塔尔属中东地区,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国土面积为11521平方千米,差不多三分之二个北京;总人口却只有265w,相当于北京常住人口的12%。卡塔尔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两地相差5个小时。卡塔尔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其天然气储量排名世界第三。依靠脚下大自然的馈赠,卡塔尔成为了中东最有钱的国家之一,2021年GDP为1692亿美元,人均GDP则达到了6.18万美元。2022年以来,由于俄乌战争加剧了全球能源危机,作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卡塔尔被欧洲多国视作缓解“气荒”的救命稻草。卡塔尔从这场能源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溢,国家财富有望进一步飙升,《环球金融》月刊预计,卡塔尔今年的人均GDP将超过10万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富有国家,也是中东最富有国家。

史上最贵世界杯是什么概念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东道主卡塔尔豪掷2290亿美元,打造了史上最贵的一届世界杯。

229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不仅接近上届俄罗斯世界杯花费的20倍,更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443亿美元总花费的6倍还多。

卡塔尔举办世界杯所花费的2290亿美元大部分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城市、公共交通、酒店、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等。为服务赛才选手和游客,3条线路、37个站点的无人驾驶地铁系统应运而生,并修建了修建了哈马德国际机场。

位于首都多哈附近的卢赛尔,原本只是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如今已经是一座平地而起的现代化新城。为准备世界杯赛场,卡塔尔新建了7座全新的体育场、翻新了1座原有场馆建造翻新了8个体育馆。卡塔尔的夏季气温高达50度,即使在冬季也动辄30多度,显然不适合踢球,于是,卡塔尔在7个球场里都安装了巨大的中央空调,配备500个出风口,将场内温度恒定在26度。此举堪称史无前例,卡塔尔信心满满地表示:一定会让观众和球员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

为办好这届世界杯,卡塔尔用“钞能力”创造条件、完善基建和设施,这本身也是对其综合实力的一大提升。

StadiumDb 德国之声 今日俄罗斯

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奇迹男孩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在海湾球场举行。开幕式上,一位“半身小伙”用双手支撑着身体行走,在场地从容发言,他的出现赢得全场欢呼,震撼了无数人。

这位“半身小伙”是世界杯大使之一,名叫加尼姆·阿尔·穆夫塔。2002年,穆夫塔出生于卡塔尔,伴随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尾椎退化综合征。这种罕见病会导致患者在出生时便失去下半身,但穆夫塔没有向自己的命运屈服,他认为应该利用一切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执着于没有的。

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学会了用手行走,积极乐观地参加各项运动。绿茵场、泳池、滑板场都有他的身影,他甚至爱上了极限运,他可以用身体仅有的部分颠球,他说自己热爱足球,因为足球是一项团结的运动,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穆夫塔拥有超过300万的粉丝。身体上的缺陷没有让他“低头”,他总会面对镜头微笑,还经常晒出自己潜水的照片,正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为他赢得了卡塔尔乃至全球数百万人的爱、尊重和钦佩。加尼姆·阿尔·穆夫塔,这个名字在阿拉伯语里是“胜利者”的意思,人如其名,不向自己的命运屈服就是真正的胜利者。

3

卡塔尔的艺术看点

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卡塔尔常常被大家贴上“土豪”的标签。实际上,它是只“豪”不“土”——尽管这个国家的富有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卡塔尔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也让他被称为沙漠上的明珠。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占地4万5平方,简洁的白色石灰石,以几何式的方式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古朴且自然。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它们来自三大洲,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

博物馆出自大师贝聿铭之手,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贝聿铭的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沙漠玫瑰: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由老王宫改建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 ,新博物馆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法国建筑师Jean Nouvel 担纲设计,他说道:“这个博物馆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游客感受到沙漠和大海”。

博物馆最显眼的当属它的外观,用钢、玻璃和纤维混凝土筑造的层叠的白色圆片,其灵感来源于沙漠中一种名为「沙漠玫瑰」的结晶矿物,它们在沙漠中层层互叠并蔓延,给观赏者以轻盈的感觉,同时又体现了整个建筑的超现代性。

作为海湾国家,卡塔尔注重与传统的连结,不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公共传统。卡塔尔人不曾在快速发展模式下,丢失对海洋与沙漠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思考,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便是最好的体现。

最具未来感的图书馆之一: 卡塔尔国家图书馆

卡塔尔国家图书馆的设计来自于大名鼎鼎的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它最令人惊叹的元素之一,莫过于被设计为考古挖掘现场的遗产图书馆。

深达6米的玻璃橱窗里收藏了最具价值和昂贵的书籍、手稿和历史照片,这些历史档案诉说着卡塔尔、阿拉伯半岛和伊斯兰文明,象征着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图书馆的一切都是数字化的,公众或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注册图书馆会员访问阅览室的整个馆藏。

4

本届世界杯子的中国元素

无处不在的中国造

作为本届世界杯地主场馆——卢赛尔体育场由中国铁建承建。卢赛尔体育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阿拉伯传统灯笼的图案,可容纳约8万名观众,是卡塔尔规模最大的体育场,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业足球场。

本届世界杯结束后,这座球场将变成一个超大型社区中心,配备齐全的市政设施方便当地市民长期使用。中国企业为本届世界杯建造的卢赛尔体育场,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在卡塔尔央行2020年发行的纸币上便印有这座体育场,这也是“中国建造”首次出现在卡塔尔货币上。

除了主体育场之外,教育城球场的钢结构主体工程也是由中国企业负责施工,974球场所使用的集装箱同样是中国制造。值得一提的是,974是由974个海运集装箱所组成,这座球场将在世界杯结束后被拆除,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座可完全拆卸的比赛球场。

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南部的自由区球迷村,是本届世界杯所建的球迷村中最大的一个,该球迷村中的集装箱式房屋都是中国制造。据统计,中国企业为本届世界杯共提供了超过1万套集装箱式房屋,主要来自广东和浙江等地。

为各国官员、

卡塔尔还在沙漠里修建了全世界最大的饮用水战略蓄水池,这其中的部分工程由中国葛洲坝集团来承建。除了这些大的基建类项目,还有更多的世界杯周边纪念品。比如60%以上的纪念品来自于中国义乌。可爱的吉祥物制造商,来自中国东莞:

中国使者:四海和京京

为预祝世界杯成功举办,中国大熊猫“四海”和“京京”乘专机从中国四川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根据中卡两国达成的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协议,这两只熊猫将在接下来的15年旅居卡塔尔,这是中东地区迎来的首对大熊猫。

出于对中国大熊猫的喜爱,卡塔尔将“京京”和“四海”以阿拉伯语分别命名为“苏海尔”和“索拉雅”。在阿拉伯传统文化中,“苏海尔”和“索拉雅”是天空中的两颗星,代表着吉祥、崇高和价值无限。为了迎接两只“贵宾”,卡塔尔斥巨资打造豪华大熊猫馆,馆内功能齐全。

此外,馆内还雇有多名有照顾熊猫经验的饲养员和兽医,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也有两位饲养员和一位兽医一起来到卡塔尔,陪伴他们度过过渡期。有意思的是,这两只熊猫目前只能听懂四川话,当地熊猫馆的饲养员正在努力学习四川话以便更好和大熊猫沟通。

中国裁判:马宁、曹奕、施翔三人组

2022年5月,国际足联公布了卡塔尔世界杯裁判员名单,马宁、曹奕、施翔赫然在列。这是中国裁判员时隔20年后再度以裁判员身份跻身世界杯执法阵容,也是中国籍裁判员组首次以集体方式进军世界杯,创下了中国足球的新纪录。

其中,马宁执法风格以严格、出牌多著称,是目前亚足联重用的精英裁判员,也是执法洲际赛事和亚冠、亚足联杯的常客。施翔、曹奕两位助理裁判员亦是目前亚足联最炙手可热的国际级助理裁判员。作为当年本土“年轻一代”裁判员,他们几人都非常注重对业务的积累、各类文化知识的学习,其英语水平也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线上。

渭南市临渭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陕西网渭南站

每支球队最后的6号老詹波神各占两队仍有卡鲁索等7人在穿

今天,湖人官方宣布,詹姆斯新赛季将放弃6号球衣,并穿回23号。而据其经纪人里奇-保罗透露,詹姆斯此举是出于对比尔-拉塞尔的尊重。

去年,NBA球星“指环王”比尔-拉塞尔去世后,联盟为拉塞尔永久退役了6号球衣,而詹姆斯也成为了联盟最后一批穿6号球衣的球员之一。那么此前联盟每支球队最后一位6号球衣的主人都是谁呢 老震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

老鹰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路易斯-威廉姆斯

篮网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小大卫-杜克

凯尔特人: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比尔-拉塞尔

黄蜂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杰伦-迈克丹尼尔斯

公牛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卡鲁索

骑士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摩西-布朗

独行侠: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波尔津吉斯

掘金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小乔丹

活塞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迪亚洛

勇士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斯马伊拉吉奇

火箭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小肯扬-马丁

步行者: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史蒂芬森

快船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摩西-布朗

湖人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勒布朗-詹姆斯

灰熊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洛夫顿

热火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勒布朗-詹姆斯

雄鹿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卢卡维尔多萨

森林狼: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乔丹-麦克劳林

鹈鹕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泰隆-华莱士

尼克斯: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格莱姆斯

雷霆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杰林-威廉姆斯

魔术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大猩猩”尤因

76人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J博士”欧文

太阳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沃尔特-戴维斯

开拓者: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基翁-约翰逊

马刺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艾弗里-约翰逊

国王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鲍勃-伯龙

猛龙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科里-约瑟夫

爵士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亚历山大-沃克

奇才队:最后身穿6号球衣的是波尔津吉斯

在现役球员中,还有小大卫-杜克、卡鲁索、小乔丹、洛夫顿、格莱姆斯、杰林-威廉姆斯、基翁-约翰逊等7人仍在穿6号球衣(詹姆斯换成23号、小肯扬-马丁快船号码未定、波尔津吉斯改穿8号)。

斯波成为历史第七位6进总决赛的主帅与波波科尔一样多

今日NBA季后赛东决抢七大战,热火以103-84击败凯尔特人,与掘金会师总决赛。

据统计,斯波成为NBA历史上第七位6进总决赛的教练,前六位分别是:菲尔-杰克逊(13)、“红衣主教”奥尔巴赫(11)、帕特-莱利(9)、约翰-昆德拉(6)、波波维奇(6)和科尔(6)。

樱花提前盛放,他为什么连说不妙

樱花提前盛放,可能预示着全球气候危机

2021年3月底,日本京都的樱花迎来1200年来最早盛花期。几天后,魏科通过头条号@科学有温度魏科 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是樱花早开的主要原因,但这只是全球变暖的冰山一角,“两极冰雪消融加剧,生物灭绝速度加快,海洋热浪频发,森林火灾频现,更大规模的气候危机即将到来。”

43岁的魏科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内容包括季风、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的大气动力学过程。在今日头条,他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科普作者。生僻的气象名词经过他的解释,立马能和普通人产生联系: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意味着凛冬将至;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要警惕洪涝危险和人员伤亡;东太平洋上有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我国北方大概率会出现暖冬……

做科普7年,魏科收获了近24万粉丝。通过他的视频和文章,有朋友在暴雨天气中躲过了危险,有粉丝在冬天提前购入空调熬过来年酷暑,还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关注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

生活中的魏科(受访者供图)

01

能“救人”的气象学

魏科和气象学结缘,源于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彼时,他18岁,刚参加完高考。

公开报道显示,当年不仅南方的长江、钱塘江、闽江,就连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流域也遭遇了洪水,抢险部门甚至征用了长江上装煤的大驳船,用沉船堵住决口。

看着电视里的救灾画面,魏科心里产生了疑问:洪水从何而来 为什么会发生在1998年 除了疑惑,还有感慨:如果能学好气候知识,早一点预知灾害,也许可以救人。

填报志愿时,魏科选择了相对小众的气象动力学专业。用他的话说,这门学科最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在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数学、物理的方式了解自然过程。博士毕业后,魏科进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继续从事相关研究,主要方向是平流层动力学,即“距离我们头顶10公里到50公里区域内的大气动力学变化过程”。

在研究中,魏科发现,北极区内存在一个绕极一圈的西风急流,该急流的强弱会影响冬季冷暖事件的发生。这意味着,极寒天气的“发动机”可能不在地表。这一发现对学界至关重要:它不仅能预测寒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全球变暖后冬季依旧寒冷。

魏科在视频中解释极端寒潮和全球变暖的关系

随着研究深入,魏科也找到了18岁时问题的答案。原来在1997年,赤道东太平洋附近发生了上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该区域水温的异常升高影响了大气环流,进而引发次年长江流域的极端降雨和洪涝灾害。

气候与人的联系总是似远又近:普通人或许不知道厄尔尼诺事件,却对1998年的洪水记忆深刻。也正是另一场广为人知的气候灾害,促使魏科产生了做科普的想法。

2012年7月,暴雨突袭北京,致79人丧生。魏科记得,自己是看着雨一点点下起来的。有朋友开着车打来电话,说只有雨刷不停运作才能看见路。魏科告诉对方,“要不下车在路边等会儿吧”。最终,朋友弃车回家,有惊无险。但还有很多人,被暴雨困在了车里,甚至失去生命。

“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爸爸被困深水中,没挺过来,这件事对我冲击很大。”魏科说,若能在气象灾害发生前做好准备,把极端天气、防灾减灾等信息传达到位,也许可以避免一些生命和财产损失。

由于工作繁忙,从有想法到真正面向公众科普,魏科又用了4年。

2016年,他注册了头条号,并将其命名为“科学有温度魏科”——在魏科看来,科学不只是冰冷的数字和大型仪器,“也可以是温情的,可以共情的,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此外,温度也和魏科的研究领域有关。和暴雨、洪水和地震不同,全球升温是渐进式的,他想通过科普向普通人提示危机的紧迫性。

魏科在今日头条上的账号叫“科学有温度魏科”

02

科普有温度

如何让普通人全面系统地理解沙尘暴 魏科做了一段约12分钟的视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漫天黄沙、能吹到大树和电线杆的风暴,他还加入了可量化的数据。以2002年3月的北京沙尘暴为例,当时,沙尘暴累计时间近100小时,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沙尘分摊到每个人足有2公斤”。

沙尘暴的影响这么大,那它是如何形成的 魏科解释,沙尘、大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人类无法改变天气系统,只能尽量减少松散沙土区域的面积。”而栽种防护林,防风固沙是预防、抵制沙尘暴的有效手段,比如许多人熟悉的三北防护林。

魏科在视频中分享沙尘暴带来的影响

在今日头条,这段视频的播放量超55万次。有读者感慨:“视频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还有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就在西北地区,前几年沙尘暴特别厉害,近两年明显减少了。”

除了视频, 生机大会上,魏科作为创作者代表上台分享

03

科学家该做的事

比起宏观的“保护环境”或“气候变暖”,魏科有时会给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建议,“当灾害无法避免时,应告诉人类能做什么来减轻损失。”

2022年5月初,华南地区较全国更早进入汛期,中央气象台预报了广州将有5天的暴雨,魏科适时在头条号上解释了降雨频繁的原因。

同年7月,上海连续发布多个高温红色预警,最高气温追平了历史记录。魏科在文章中提到,部分城市已出现高温致死个案,建议停止午间户外作业、暂停户外活动。

魏科在微头条中提醒大家暂停高温期间的户外作业

还有一次,魏科在冬天就预测到了来年夏天会出现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建议粉丝们提前购置空调。那些听了劝告、备好空调的人,最终舒适度夏。

正如气候变化是缓慢发生的,气候学知识带给人的改变也是潜移默化的。

在评论区,也有人认为魏科“大惊小怪”,甚至有人用恐龙灭绝的例子试图说明“变化才是永恒”。魏科意识到,他需要用更形象的比喻,让普通人了解全球变暖的紧迫性。“以前的气候变化,相当于人活到100岁会死。现在的气候变化相当于人活两周就死。”他说,寿终正寝是正常现象,“但活两周就死,需要马上送医治疗。”

对魏科来说,评估气候学科普带来的影响并非易事,他能做的是给粉丝们提供一个认识世界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述雷电雨雪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吸引 做科普七年来,魏科也能欣喜地感受到一丝转变:“以前讨论气候变化,总有些人会和我吵架,认为我小题大作,现在吵架的人越来越少,可能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也听进去了一部分。”

2022年底,有网友在私信中向魏科提问,说其在网上看到一张北极熊躺在紫色花海中酣睡的照片,联想到冰川消融,想问问魏科怎么看。

魏科解答称,气候问题要具体场景具体分析。就此,他和国内首个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高登义先生探讨过多次,了解到北极熊在夏天也会到陆地生活,所以“北极熊酣睡花海”不一定就是因为冰川消融。但他仍为网友的提问高兴,“说明普通人也在关心全球变暖了。”

粉丝在评论区留言,呼吁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

还有粉丝看了他的分享,留言讲述自己在重庆经历的高温,感谢魏科呼吁大家正视极端天气。有时,他也会在评论区和粉丝互动,看到粉丝对专业知识理解有偏差时会耐心解释。

科学家融入社会重要吗 对魏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或许一辈子只做科研也是一种幸福,但通过和公众建立联系,我更深刻地认识科学的内涵——除了探索未知,还要把已知的东西传递给更多人,这是科学家该做的事。”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