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光元:气候变化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紧箍咒。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严峻挑战。中国的双碳宣言后,地球变暖的讨论越来越少了,新的议题是,当中国实现碳中和后,如果发现地球变暖不可逆怎么办
地球变化学说本来就是千古之谜,人为导致地球变暖非常成功,而人为改变地球变暖的努力毫无意义。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很多国家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影响中国的发展和每个中国人。
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科学、环境、经济、政治和外交方方面面,中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决策和战略是关系到排放权、发展权、主导权的大是大非问题。
1.气候变化的七宗罪
谈及全球变暖的影响,这可是个天大的问题,涉及全球的方方面面,自从人为地球升温的理论出世以后,这个世界任何不尽人意的变化,都找到了归宿。
2.深明大义,自愿入坑
气候变化也许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人为导致确有巨大的争议。推进阻止全球变暖虽然逐渐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共识,但解决全球变暖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努力,对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国情,却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影响,所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能源输出国无利可图没有兴趣加入,一些岛国既可以拿欧盟钱应对气候变化,又可以避免海平面上升殃及自已,何乐而不为。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约占30%,但是人均排放量依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旦加入如何填满这个低碳的无底洞。美国人均碳排放最高,高于欧洲,浪费能源惯了的美国人,可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方案是西欧提出的,欧洲也承诺率先实施做个榜样,这对于工业发达的欧美也许并不难。可对中国就是难上加难了,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只有发达国家人均的25%。中国想从人均的1.4吨碳降到0.8吨,谈何容易。英国1850年完成工业化,美国1900年完成工业化,中国当时还未完成工业化。
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分析,欧美目的很.明显,利用环保提高中国制造成本,限制和减缓中国发展速度。也许是北京奥运会,也许就是天意,正在高速发展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中国,欣然承诺减排。
《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中国于2016年4月22日在《巴黎协定》上签字。
3.中国人一诺千金,假戏真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3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目标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壮志。中国减排对全球贡献有目共睹。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正在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更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担当。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无序排放,美国作为耗能大国,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的3.3倍,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目前人均不及美国一半,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
中国气候行动雷厉风行,大有斩获。同时GDP也增过4倍,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走上了
节能减排低碳的道路。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连续多年排在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成本正在日趋下降。中国还建造了大量的太阳能和风电场。中国电动车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电动汽车约552万辆。
中国氢能产业的起步较晚,但发展神速。目前,中国在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
3.中美决定世界气候变化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气候减排的问题上,全世界分为中国,美国和其他三部分,因此,中美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减排环保的措施就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目前,中国的排放量世界第一,是美国的两倍多;历史上(从1850年以来),美国的总排放量是世界第一,累计的总碳排放量是中国的近两倍。
美国的人均碳排放也是世界第一,17.6吨,几乎是中国人均碳排放的3倍。中国的能源消耗按人口1/4比例,只有美国的40%。
美国气候承诺和现状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的美国的GDP是中日德国GDP的总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层面创造出巨大财富的前提下,美国人生活态度:能挣钱,敢花钱。美国人过着极端浪费,令外界羡慕的生活,成为各国民众向往的理想国度。
当前人类对能源的的需求正在增加,这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深层次危害,而美国人对各种能源利用的消耗可以说毫无节制,人口虽只占全球5%,但耗尽了24%的能源资源。人口虽只占全球5%,但耗尽了24%的能源资源。成为制造和家具这场能源和气候危机的“罪魁祸首”。按照人均能源消耗量来统计的话,1个美国人日常消耗的能源是2个日本人之和,或能满足128个印度人的实际需求。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超级大国,虽然天然气的排放量比煤炭少,但天然气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有害,人们越来越担心,美国减排的努力,与其资源开发和消耗仅呈正比。
去年拜登代表美国承诺:到2030年将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50%~52%,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但按美国媒体说法,过去4年美国欠的账不会因举办个峰会、画张“大饼”就能弥补回来。美国低碳环保是通过立法和税收去执行的,民主共和两党在国家治理低碳环保问题上针锋相对,导致减碳政策左右摇摆,发展过程一波三折。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使传统能源又成了经济的主导。摆平新老产业的利益集团冲突,能源发展和减排政策长期摇摆,反复无常。
美国的低碳减排。政府行为简单的说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民间低碳生活成为时尚。对于后工业时代的富足的美国人,戈尔的“我们美国人犯了罪,必须通过牺牲我们的舒适度来忏悔”,一语道破了天机,过低碳环保的日子确是对过于浪费奢侈的美国人的忏悔和救赎。
回首历史,美国一直都是以“领导”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的面前,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是由美国先完成,其他国家再追逐。从小布什时代开始,美国就对未来战略产业的布局,并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 源于与众不同的发展历程、鹤立鸡群的国际地位、居安思危的战略思维,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以超前的眼光看待未来的战略产业布局,依靠航天、新材料、生物科技、纳米技术尤其是IT产业,称雄世界新能源行业。
美国在科技,经济和能源方面称霸世界,美国的DOE就成了全球新能源的指挥部和国际标准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美国在电动车方面远落后于中国,在氢能源汽车方面已经落后于日韩,正在丢失世界霸主地位。
由于政治正确在美国极端盛行,美国的竞选和当选的总统中,只有川普一个人敢拿气候变化说事儿,最后落得了没知识,没文化,反科学,反人类的立场。
4.能源耗尽说和中美能耗
谈起中国新能源,有4个不得不讲的故事,能源耗尽说,地球升温论,风光免费无限和中国双炭目标。今天先讲一讲。能源耗尽说和中国双炭目标
能源耗尽说,故事从200多年前工业革命开始,当时西方走上了工业发展的道路,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作坊,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而且我们还通过科技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知,但是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目前我们人类在地球上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虽然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十分有限的,但足以消耗足够长的时间,围绕这种全球资源最终将耗尽的担忧持续讨论了数十年。科学家们虽然也曾给出了世界能源末日的理论,曲线和推算,但大家并没有紧迫感,认为这是一个遥远的事情。
从中国的14亿人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开始,西方的科学家党得需要调整公式,重新计算,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伴随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意味着 中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中国科技工业高速发展之时,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之际,中国制造誉满全球的情况下,要实现低碳减排中国制造。确实是后工业时代的西方给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出了一个难题。
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出口国与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就显得举足轻重。中国的能源形势本来就十分严峻,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资源消耗量大、能源供应不平衡、环境污染大以及能源结构不够稳定等问题,中国工业能源双管齐下,直接从更清洁、更高效、更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入手,工业低碳环保生产和发展新能源都卓有成效。
中国设立的双碳目标,是以中国多年来致力于低碳转型的努力和成效为基础的。经过了10年的艰苦努力,到2020年中国已完成了自主减排承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3%,均已提前完成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
6.世人关注地球和能源,聚焦中国。
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占比接近30%,超美国1倍有余。中国经济以任何的速率增长,都将是非常大的数字。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有这样的一段话来描述可怕的中国制造,如果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星球需要物质供应,现有中国工厂可不加班满足供应。这就是为什么整个世界对中国的能源消耗恐慌了。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地球上4个人中就有一个华人,而中国去年人均能源消费为美国1/5。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倍。美国人仅占全球5%人口,却消耗了全球23%的资源。
美国人喜欢“大”,房子大、车子大,家庭用电也追求一个“大”字。大排量皮卡在每年年销售第一。在美国建筑物内常年四季恒温,美国每月人均用电量为371度(kwh)。中国每月人均用电量为69度,仅为美国的18.59%。
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富裕起来,中国的人均能好也会逐步增加,如果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消费能源,过舒服的日子,现全球的能源消耗总和还还不够学习了美国的14亿中国人用。
中国的能源需求确实让世人恐慌,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使各国不安。全世界的利益相关者自然而然就会联合起来,限制局部凸起,保持平衡发展,保护各自权益。
NBA官方公布本赛季总决赛赛程,G1将于北京时间6月2日8点半开打,若抢七最晚于6月19日结束。
具体赛程如下(均为北京时间)
G1 6月2日 8点半
G2 6月5日 8点
G3 6月8日 8点半
G4 6月10日 8点半
G5 6月13日 8点半(如有必要)
G6 6月16日 8点半(如有必要)
G7 6月19日 8点(如有必要)
NBA东部半决赛G6,凯尔特人客场95-86战胜76人,系列赛大比分扳至3-3。
随着绿军和76人即将抢七,东西部决赛的日程安排也已经确定。具体如下(北京时间):
西部决赛:
G1、5月17日上午8点半
G2、5月19日上午8点半
G3、5月21日上午8点半
G4、5月23日上午8点半
G5、(如有必要)5月25日上午8点半
G6、(如有必要)5月27日上午8点半
G7、(如有必要)5月29日上午8点半
东部决赛:
G1、5月18日上午8点半
G2、5月20日上午8点半
G3、5月22日上午8点半
G4、5月24日上午8点半
G5、(如有必要)5月26日上午8点半
G6、(如有必要)5月28日上午8点半
G7、(如有必要)5月30日上午8点半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与志愿者代表一同观看完电影《北京2022》后,激动地赞赏道,“中国人民可以再一次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感到非常、非常自豪。”
他还为这部奥运官方电影题词:“祝贺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拍摄了精彩、令人印象深刻的官方电影。”
巴赫的话,究竟是礼貌客气的溢美之词,还是实至名归的真心赞许
周五,由张艺谋监制、陆川执导、张和平担任总顾问的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在全国上映,当我们走进影院,第一感受,是意外。
北京2022
意外的是,这部纪录电影并不是想象中热闹的样子,它是冷峻的,犹如镜头里北京下雪的冬天。
那些因为疫情停运的航班,那些闭环管理的未知和压力,还有那些互相不愿轻易退让半步的国际视频会议……冬奥会的盛大背后,是当时还没有退去的全球疫情防控的压力,是繁杂的各种准备工作,是默默付出的后勤保障人员,是那些镜头几乎从来不会关注到的无名英雄。但他们这一次成为了纪录片的主角。
故事里有一群中年男人,他们在局促的宿舍里,拿水桶当冰壶,模拟着奥运赛场上的选手和裁判。他们笑得很欢畅,但字幕告诉我们,他们是81天没有走出过医务站的工作人员。
意外的是,它也是诗意和温柔的。
串联起全片章回体叙事结构的,不是哪个明星运动员,而是一个几乎不会英语的中国理发师,他在冬奥会开始前向儿子骄傲地介绍着“冬奥村”,他在大赛结束时收获了信任和感谢;
还有一个连续六次报道冬奥会的摄影
最后的长镜头里,有许多欢笑、击掌、拥抱,甚至眼泪……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相识、相拥,挥洒汗水,成就理想,拥抱彼此,诉说着关于北京冬奥会的印记。
“整个冬奥期间,和小伙伴付出的所有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们见到无数新的面孔,认识了无数的新朋友,我认为这也是奥运精神的真谛!”
……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构筑起冬奥盛会的全景盛况。
这部纪录片以“见微知著”的手法铺展开一场超越赛场的盛会历史横切面。
意外的更是,作为一部体育纪录片,《北京2022》里你自然能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但五环的荣耀也好,金牌的加冕也罢,几乎都不是陆川所聚焦的所在。
我们看到的是,站在厢式货车后面,吹着冷风,离开训练场的中国钢架雪车运动队;
看到的是,几乎没有任何胜算,看起来甚至有几分业余的来自热带的牙买加雪车队;
看到的是,最终在本届冬奥会上摘下两枚金牌的任子威,因为训练压抑“赌誓”说,“打完这届奥运会,怎么我都不练了”;
看到的是,武大靖在解答
看到的是,以为自己得到冠军又被判了黄牌的刘少林,在很久以后第一次通过手机重看比赛录像,却依旧红了眼眶;
看到的是因为失误没能再次蝉联奥运冠军的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在比赛后,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双手背在身后接受全世界媒体的提问。对于挑战4A没能成功,他说:“如果大家以此为契机,也能因为我而做出点挑战自我的行动,我会引以为荣。”
《北京2022》是不是一部足够精彩的纪录片,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和评判,但的确如巴赫所言,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奥运官方纪录片。
历时三年拍摄制作,
跨越8个国家,
积累梳理了超过1000个小时的高清素材,
但最终它几乎没有一分钟
刻板印象中竞技体育惯常的激烈与刺激,
转而用平等、平常,
甚至是反高潮的方式,
呈现了北京冬奥会背后
各种人的真实状态。
正如导演陆川所说的,
“影片里有你没见过的北京、
没见过的冬奥”。
新演艺工作室
图片:官方提供
©新民晚报文化部
(1)2022lol世界赛程时间表赛程:入围赛:2022年9月29...
(1)2022女篮世界杯赛程表时间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如下:小组...
1、cba辽宁2023年赛程表年CBA联赛将于10月初正式开幕,辽...
(1)英雄联盟2021总决赛LPL代表队一览1、S11全球总决赛L...
(1)女排世锦赛2022具体时间1、女排世锦赛2022年时间是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