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直追

2023-08-19 16:37:16 聚哦资讯 聚哦

苏炳添直追

提到苏炳添时,常常说起的一个词是自律。但苏炳添能够成为苏炳添,自律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其他东西。

文|谢梦遥

编辑|金石

摄影|尹夕远

东京之战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短跑比赛开始之前,种种不利因素潜伏在苏炳添周围,至少纸面上看起来如此。

抵达时间是不利因素。出于防疫考虑,中国田径队统一出发,抵达东京已是晚上。苏炳添次日就比赛,没有时间留给他提前试场地。这是他每逢大赛的例行动作。如果深入苏炳添的运动生涯,你会知道严丝合缝的例行动作对他极为重要,是安全感的来源。即便抛却神秘的心理因素,无法提前试场地的一个更切实影响是,他无从知晓发令员的发枪习惯。「有的发令员很快,马上就发,有的等个好几秒,甚至几十秒。」资深田径媒体人田兵说。

伤病是不利因素。2019年,他遭遇了一次腰伤。那是他职业生涯里最严重的一次伤病。因为当时的体能师操作失误,370公斤的压力撞向他的腰椎。腰伤反复发作,导致那一年他成绩平平,也错过了一些关键比赛。接下来,疫情来了,那是一段漫长的沉寂期。2021年复出后,他跑出9秒98,这是时隔两年八个月后,再破10秒大关。但奥运前的最后一枪,2021年6月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决赛,他只跑了11秒50——一个疑问自然浮现:腰伤吞噬了一位正值巅峰的运动员的黄金时间,是否也吞噬了他的耐心与信心

没有提前试场地,影响在于预赛,「只能靠你自己的经验了」。但那一关过去就好了。「第一枪我只要跑完下来,我就知道后面怎么跑了」,他告诉《人物》。

9秒83。他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这个成绩位列历史男子百米纪录第13名,前12名都是非洲裔选手。

那个结果让苏炳添也感到意外。他个人最佳成绩(PB)由9秒91提升了0.08秒。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眨眼的瞬间(事实上,人类单次眨眼用时为0.2—0.4秒),但在短跑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区间。「这个区间有两个槛,一个是9秒89到9秒85,打破9秒85又是一个槛,因为到了这种水平的话,你想进步0.01秒,很难了。」苏炳添说。

他是比赛型选手。赛场成绩要高于训练成绩。那场半决赛他被逼进了墙角。两位队友止步初赛,他是仅剩的中国人。他被分在死亡之组,共有4个选手跑进10秒大关,即便他跑进10秒——那是赛前他定给自己的目标,此前生涯完成过7次,也不足以保证晋级。恰恰是这些因素,他后来总结,「内心的东西都激发出来」了。

半决赛与决赛间隔2小时。除去离场与再次检录、热身时间,他只有半小时躺下来休息。可惜没做预案,现场如果有桶冰就好了,他想。决赛他跑了9.98秒,位列第六。「跑赢一个是一个吧,因为我知道跑完这个半决赛下来,我已经力竭了。」

百米短跑向来被誉为田径场上的「王中之王」,是最受瞩目的项目。苏炳添的赛场突破,超越了体育,完美与中国加速的主流叙事贴合,填补了刘翔之后的空档。整个中国沸腾了。消息冲上新闻头条与热搜。祝贺短信涌向苏炳添的手机。

至少,在那个东京夜晚,苏炳添对此没有直接感受。多年习惯是,比赛日他会把手机丢在宾馆房间里。完成赛后尿检等程序,坐车回到奥运村,已经两点多了。他困得不行,洗完澡就睡了。第二天早上,「我手机都炸了,太多人我都不回了,我就跟我太太聊天」。

私下里,他是个内敛的人。但在赛场上,他展现出来截然相反的气质,很外放。在出场环节,他有一个标志性手势:右手呈爪状,从伸直的左手腕部抓向肩部。这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意思,响应国家领导在新年贺词中的口号,从2017年伦敦世锦赛开始,苏炳添启用这个动作。

站上赛道后,他有另一个固定动作:用手擦擦臀部,吹吹左手,再吹吹右手。他和跳水运动员聊过,「他们就喜欢摸自己屁股,因为他们跳水嘛,身上只剩泳裤了。」

这些小动作提供了竞技之外的有趣花絮,也展现出运动员个人的魅力。「过去中国运动员真的都是灰头土脸出国比赛,苏炳添也是有一个过程,以前非常低调、含蓄,后来慢慢有了这些。」田兵说。

苏炳添需要这些动作来释放体内那只暴走的野兽。「我其实很拘谨的,但是我比赛的时候就不拘谨了,老是觉得我比赛的时候就不是现在的我,会进入另外一个角色。」他对《人物》说,「运动就是释放你的天性,通过这个过程,把一个人的心扉打开,才有机会能够完全地表现出来。」

在东京奥运那场半决赛鸣枪前,他对着镜头做了一个全新的动作:食指和拇指向中间捏合。

曾和苏炳添并称百米双雄的张培萌在电视机前看了全程。此时距离他退役已过去4年。电视画面中,是他国家接力队里的亲密队友,也是100米单项里最可怕的竞争对手。9秒83的纪录诞生,张培萌再也坐不住了,激动地站起身,用脏话喊出赞美(一位朋友说他流下眼泪,不过他向《人物》否认这一说法)。他注意到苏炳添的那个动作,不过在那一刻,他并不理解其涵义。

他是想要「拿捏」住这个机会吗 又或者,就像勒布朗·詹姆斯那个「too small」的手势,他是想说对手太小了吗 博尔特曾做过相同手势,他是在向他致敬吗

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半决赛,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晋级决赛。图源视觉中国

藏起来的运动员

关于东京那场比赛,许多细节是在苏炳添最近见到《人物》作者时才披露出来。事实上,从东京奥运赛结束后,他拒绝了所有采访。高关注项目取得傲人成绩的运动员里,他是少有(如果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人们期待着他讲出那些故事。

田兵自2015年来追踪苏炳添的国外大赛,很多时候是

为什么苏炳添如此抗拒采访

答案可能是他太忙了。NBA球员可以享受自主支配长达数月的暑假,而苏炳添这种级别的短跑运动员通常只有冬训开始前不到一个月的休赛期。这一年赛程若是紧张,就只有一两个星期不到。采访对他来讲,是额外的负担。

东京奥运后,情况变得特殊起来。一旦接下一个专访,就需要对其他媒体解释拒绝的理由,为什么惹来这种麻烦呢 那就用最耿直的方式:一概不接。不止是媒体,他拒绝的机会还包括在春晚亮相,在大导演的主旋律电影里扮演革命英雄,他觉得自己不能去演英雄。奥运回来,不同渠道找来请他录制各种视频,公益性质的、祝福性质的,他录了几个就受不了了。「他觉得录一个视频30秒,没关系吧,但是你不知道,有多少个30秒。我就在我自己的朋友圈说,请大家放过我,我现在要好好地备战全运会。发完这个之后就没人找我了。」他说。

答案可能源于他对真正的理解不抱期待。误读太容易发生了。他曾与迈克尔·乔丹参加同一个活动,有报道指出,他表现淡然,没提合照。那完全是个乌龙。当然有合照,苏炳添向《人物》解释,他崇敬乔丹,照片至今挂在家里。他甚至带了一双11代乔丹鞋去签名,可惜没得到机会。见到乔丹时,他内心充满波澜,怎么会淡然 「我就很不愿意看自媒体去发这种东西,只是通过照片来解读,又不是在现场的人,就解读别人,来乱写。」

那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 、青菜与海鲜,避开任何肉类,以免摄入瘦肉精。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每天都要称体重。

偶尔,他在休息日去看电影。但选片的重要原则是,时间尽量短。腰有劳损,他不想久坐。所以《阿凡达2》再好看,他也不予考虑。身体是第一位的。在美国训练时,当时还是女朋友的林艳芳来找苏炳添,他却铺起瑜伽垫睡在地上。美国的床太软了,他要保护好腰。

就像战士爱惜战斗装备,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早年短跑属于弱势项目,队医朱志伟需要一对多地给国家队员进行放松恢复,「有的队员今天治一治,明天没有什么反应,就不治了」。当时尚未显山露水的苏炳添是个例外,他从不间断,宁愿排队等着。他话不多,按摩完就走。「炳添是很积极的,很自律。」朱志伟说。

国家短跑队在美国佛罗里达训练时,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都在一两小时车程内。某个周末,张培萌自己跑去玩了一次。下一周,他叫上了几个队友。乐园之旅成了训练之外的固定调剂节目。美国教练鼓励他们这样做。「他还是希望我们除了训练,有一点自己的生活乐趣吧。」梁劲生说。再后来,整支队伍都参加了。只有一个人例外。

苏炳添从来不去,他就在房间休息。他仿佛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监狱。囚犯是他,监狱长也是他。「放风」最远去到附近商场,他跟着大家逛逛。每个人都自觉接受了这件事,不是他不合群,这就是苏炳添,他对玩乐不感兴趣。「我们直接就忽略他了,他就是不去,不用问。」梁劲生说。

「苏炳添挺像一杯白开水的,」张培萌说,「我是一杯水里面倒了醋、盐、糖、酱油,啥都有,挺丰富。」

作为短跑队的老大哥,张培萌和苏炳添、谢震业都做过室友。他发现,只要他准点睡觉,谢震业也准点睡,他要是夜里两三点睡,谢震业也两三点睡,跟他节奏同步。但无论张培萌几点睡觉,苏炳添一定在10点半上床。「我在旁边玩游戏,有声音他都不理你,他戴眼罩,他就睡他的。」

苏炳添就像一只机械表。在北京训练基地,饭堂早7点开饭,只有周日会晚一点,但他依然在7点起床。等着吃饭前,他会打扫卫生。「经常是这样子,我们想睡久一点,一听到这个吸尘器一响,我们就知道是他。」杨键铭说。

每个精英运动员一定程度上都是自律的,但自律往往有周期性,就像一首激昂的奏鸣曲也有节奏稍缓的乐章,懈怠也会偶尔发生。像苏炳添这样十年如一日的极致自律,令他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但杨键铭等一些朋友想指出的是,自律对于苏炳添来说不像一种负担,一种挑战,甚至不像一种选择。「他没有说我要取得更好成绩,我一定要这样子睡觉。不是说他给自己立下了这么一个目标。」那就是原本生活的样子,那是习惯,无关忍耐,无关牺牲,这让他从某种苦情模板叙事中剥离出来。

而苏炳添能够成为苏炳添,自律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其他东西。

另一种叛逆

那个故事已经被讲了很多次:换脚起跑。那是苏炳添始于2014年底的破釜沉舟之举,他将起跑脚从左脚换到了右脚,从而突破瓶颈。这个故事被《GQ》杂志报道过,后来又多次被媒体引用。没有换脚起跑,就没有后面的故事。

但一个细节被忽略了。苏炳添是右撇子,根据自然反应,他迈出的第一步明明是右脚。为什么他最初的启动脚却是左脚

原因不过是一个念头:刚练体育时,看大家都把左脚放前面,他想特别一点儿。如果他一开始就循规蹈矩,换脚是不是本无需发生 这或许验证了他的某种内在叛逆。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一点,没有人会把日后中国田径的门面和入读初中时只有1米49的那个小个子联系起来。初三开学,他长到1米72,那也是他未来定型的身高。他身上确实有些特别的东西。他爆发力很强,小学时就能摸到篮板。他痴迷速度,初中体育老师杨永强对媒体透露,少年时的他经常飙摩托车(后来媒体问及时,苏炳添以影响不好为由回避谈论)。他展露出短跑天分,初三时在中山市中学生运动会以11秒72拿了百米冠军。但身高拖累,在最终进入市体校前,教练几度拒绝接受他,认为发展空间有限。

两年内成绩进步到10秒59,被征召到省队袁国强教练麾下。他是短跑队里最矮的运动员。

初来乍到,他跟不上省队的强度,一日三练,合计5个多小时,反而越跑越慢。遇到宿舍装修,他一度被安排住地下室。他打给启蒙教练杨永强,说不想练了。

度过最初一年适应期后,他的心态沉稳下来,成绩突飞猛进。刘孝生是当时全国400米第一人,他们常常一起去外地比赛和集训。刘孝生感觉他很腼腆,不会主动搭话,但熟悉之后,他就会显示出调皮的那一面。刘孝生在澡堂洗澡,苏炳添把他衣服拿走。刘孝生则趁苏炳添不在,在他的QQ上挨个给联系人发信息:「周末请你吃饭。」他们彼此捉弄。

苏炳添不是那种阿甘式的跑步痴人。他和初中同学林艳芳在外拍拖,教练不知道。他训练颇有主见,教练要求做 轨道上。分管「短跨跳」的田协领导林治强,来问询他状态,苏炳添把下一周期的训练计划写好后发给他看。但林治强有个更好的方案,「不是说你安排得不行,你相信我。」

他邀请苏炳添见一个人,那人正是苏炳添之前请教过的Randy Huntington,他正在北京带跳远队。Randy属于科研型教练,横跨多个田径领域,在他指导下,Mike Powell和Willie Banks分别创造了跳远和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他的履历里包括给NFL的数支队伍提供服务。数据分析和高科技仪器辅助,是他工作里重要的一部分。他曾说过,他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运动员个体,「我培训教练。」

事情就是这样发展,不去美国,是为了留在家人身边;他无法留在家人身边,11月底,他去了北京。次年7月,太太林艳芳产下他们的孩子。整个孕期,他们只见了两次。他每晚与太太打视频电话,有时未必通话,就一直开着,各忙各的,但那是雷打不动的一个小时。

苏炳添期待Randy对他的一对一教学。但他们的组合对传统体育理念构成一种挑战,Randy本人从未练过田径,也没执教过短跑运动员。

「苏炳添那个时候28岁,按说已经(处在被)最主流的训练学抛弃的年龄段,」田兵回忆,「很多人都不是很看好他们的新合作。」

项目是相通的。Randy做的第一件事是诊断。对苏炳添进行全面分析,比照最优模板,他要求他首先做两个改变,一,调整起跑器的距离,二,改变腿迈出后的脚掌下压动作。本质而言,是要让他重新学习起跑(再一次的)与扒地技术。

如果说换脚只是一种模糊摸索,现在,苏炳添有了指向细节的明确目标。最初他跟着跳远队做基础能力的拉练,一段时间后进入专项化训练。每周或者隔周有一堂课叫跑动练习课,一套九到十个动作。「他以前对好的技术, 件并不允许。

但根据Randy的诊断,苏炳添的下肢有弱点,他的股后肌群力量(虽然他屁股看起来很翘)和踝关节力量不足。Randy让苏炳添多做菱形深蹲训练,辅以各类气阻训练器。

训练中的苏炳添,教练Randy在他身后。图源视觉中国

从一开始,苏炳添就很配合,尽管那时他并不完全了解原理与功效,「反正叫我做,我就做呗」。后来,他会告诉年轻的短跑运动员不要心急:「你先慢慢去做,做到一定的程度,你才会有这种感觉。产生了这种感觉,你才会相信。」

一些时候,苏炳添感觉自己都不会跑步了。过去这些年,他都是脚尖勾起来扒地,现在,他被要求把脚背勾起来下压,这样会让每次触地产生更大的向前推动力。「脚都抽筋了,会很累,因为你这块肌肉是很薄弱的」,他说。

自从Randy为他制定下最合理发力的起跑器距离后,后来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小皮尺测量。这既是习惯,也是心理暗示,成了他安全感的来源。多了这层布置,裁判并不会延长时间,这让他会比其他选手牺牲掉一次试起跑器的机会。他只能试跑两次,但他觉得值得。

Randy的训练周期不是按一周6天固定进行,有时连训7天,有时连训10天。他针对运动员的类型来制定训练量。快肌纤维少的运动员,需要更大的训练量来获得相同的刺激反应。而像苏炳添这种快肌纤维多的运动员,他采取一天重负荷加一天轻负荷的方式。苏炳添一度感到练得太少,不踏实。

袁国强退休后,Randy在2018年正式接管。像个工程师,他持续在苏炳添的系统找出那些参数错误。从送髋到摆臂,细节一点点抠。这是个漫长、持续的过程。脚踝下压动作,苏炳添一直练到现在。Randy发现苏炳添呼吸与跑步节奏不同步,让他吹气球练习腹式呼吸。走路、慢跑或者躺着,苏炳添嘴上挂个气球。

「他在我身上指出来的问题越多,那代表我改进的空间就更大。」苏炳添毫无抵触。

教练Randy也在同步学习国际最新的运动科技。他引入越来越高端的训练设备和监测仪器。田径场有时变得像片场,手机、ipad、高速相机等多机位拍摄,苏炳添身上戴着芯片,赛道沿途摆着数据接收器,可测出分段速度。他把队伍带入泳池,在水中可操练动作,也可恢复放松。

Randy和蔼可亲,喜欢表扬运动员。他总是把姿态放得很低,从不强迫运动员做什么。他的助教郑雪峰对《人物》指出,Randy的执教方法,适合那些有强烈自我驱动力的人。与苏炳添合作的第一个圣诞节,他回美国度了近一个月的假。苏炳添的训练没有间断。

所有的技术、机器只是辅佐,核心还在于人。

老朋友杨键铭受苏炳添邀请到京陪他,吃住、训练在一起。上一次他们一同经历这样的日子,还是2010年,杨键铭在省队短暂待过半年。他记得,那时苏炳添买了张台球桌放在宿舍,大家常过去打台球。多年之后,他再度获得观察他日常的机会。

台球桌消失了。他不看任何体育节目,偶尔打打《王者荣耀》。「最多两把,我没见过他打游戏会超过三把的」,杨键铭说。周末他在房间里练字帖。他喜欢在iPad看粤语版经典TVB连续剧,把《寻秦记》《鹿鼎记》反复看,这让人感觉,他大概很久没有去追随新的潮流了。

他好像在大脑里铸印了一项高于一切的指令:继续突破。

塔尖一寸

「苏炳添不行了。」「成绩很难再有突破。」「体育生涯接近尽头。」

2019年,他再次听到了质疑者的喋喋不休。这些声音在2013年出现过,在2017年出现过。这一年遭遇腰伤,成绩滑坡,质疑又出现了。

上一年是精彩的。2018年,他接连在室内60米比赛上破了3次亚洲纪录,百米则突破PB,跑出9秒91,追平亚洲纪录。黄种人的天花板又向上升了一点点。Randy的诊断很奏效。但腰伤令加速的一切停滞下来。

媒体不再关注他。「他受伤了,成绩不好了,所有人都对他不闻不问了。成绩好的时候,大家全来了。他后来可能也觉得这种形态的曝光没什么意义。」经纪人侯玉洁说。

队医朱志伟知道他内心难过。「会好的,会好的,我会陪着你一块儿面对它。」他安慰他。见苏炳添不说话,队医开玩笑:「你这一辈子离不开我了。」苏炳添笑了,「好啊,我直接给你搞个终身卡。」

伤在脊柱内侧肌肉,恢复缓慢,一上强度就容易复发。按摩、针灸、仪器消炎轮着来。他在国家队最大,年龄危机诞生。退役的念头再次萌生。

他上不了场,陪着队友们出国比赛,「换个角色鼓励他们」。在欧洲的一个周末,他决定下楼散散步。一个人走去训练场,阳光明媚,他在草地上发现了几枚别人赛后遗落的扣针。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仿佛对他变得重要起来,他将其带了回来。坐在起跑线,眼前是那条笔直的100米赛道。「在那里找一些灵感,跟内心聊天。我就问自己还能不能跑,我感觉我的内心很快地告诉自己,我还可以跑。只是现在受伤了。我还可以继续跑的。」

2019年赛季结束,他没休假,留队治疗。那一年结束时,他感觉完全康复了。目标,东京。

为备战奥运,他需要更多帮助。他知道比赛在运动员个体之间展开,也是保障团队的比拼。他向领导请求后,理疗师冯达海加入队伍,负责操作新采购的物理治疗设备。自此,苏炳添每晚的按摩与物理治疗合计达到2小时。

康复师在为苏炳添按摩。图源视觉中国

在他的请求下,营养师许宝璐被派到他身边。营养师对于中国体育体制还是个新职位,2019年前后,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运动营养研究中心。

按照营养师的规划,2020年休赛期,苏炳添要降低体脂,这样做是为了给冬训预留一定增重空间,冬训时摄入大于消耗,才能保证恢复。所以东京奥运会前苏炳添的最后一个假期,反而只能吃七分饱。赛季开始后,西瓜不要吃了,容易引发肠胃不适。每周两次三文鱼,保证维生素D的补充。每次训练营养师都要在场,每一顿饭都要进行热量测算。

在2020年,一位重量级人物经Randy引荐加入团队,他是美国顶级的运动生物力学专家Ralph Mann。他根据对精英运动员的数据采集、分析,制作「冠军模型」:理想的腾空时间为0.123秒,触地时间为0.08秒,离地到小腿垂直的位置为0.038秒,后足蹬离起跑器时的小腿角度为145度,踝关节交叉时小腿角度为87度……

如果把短跑表现当作一座塔,它修缮雕琢的是塔尖那一寸,而不是塔身和塔基。投入极大的努力,改变的可能只是一个极小的变量,多个极小变量累加,才可能带来0.01秒的进步。冠军模型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到了这个阶段,苏炳添需要去尝试。

模型只会揭示,一个人的每项指数与冠军的差距。如何接近,需要不止单项能力的加强,甚至不能通过某种具体、直接的方法达成,它依赖于运动员的领悟与感受,依赖于对身体的认知与控制。这是科学,也是与神秘造物主的搏斗。杨键铭感到苏炳添有天赋。「他对自我感觉非常敏感。我觉得他每一块肌肉都有传感器。把身体分得越细,大脑处理就会更加细化。」

后面的故事,你知道了。

在举国沸腾之前,在他跑出9秒83的成绩之前,在东京奥运半决赛的枪响之前,他在起跑线上做了那个动作:食指和拇指向中间捏合。

和所有人一样,队医朱志伟也是第一次看到苏炳添这么做,他一下就猜到了涵义。某种角度来看,面前是场必输的仗,苏炳添几乎无望拿到冠军。但意义正在于此:

只要进步一点点。

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半决赛

普通人

最后,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人吧。

在中国短跑最杰出的三位运动员中,谢震业喜欢看动漫、打游戏,张培萌兴趣更广泛,只有他好像没什么爱好。如果你想问他,是否觉得很单调,但他会告诉你,「乐子多得很」。

也有可能,他真心那么认为。他的快乐产生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团队里每次有人过生日,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他们把蛋糕砸在彼此脸上。他乐此不疲玩着突然蹦出来怪叫的吓人游戏。他管队医朱志伟叫所长,因为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找厕所。有一次他玩大了,把朱志伟的椅子给抽走,害他一屁股摔坐在地上,队医发了火。

「他不是经常这个样子,但你看到他跟谁开玩笑,应该就是他身边挺要好的朋友。」杨键铭说。

也许,他对待不熟的人的寡淡风格,从来没有变过。陈冠锋目前是新生代最强选手之一,他从去年年底跟随苏炳添一起练。这位零零后回忆,见面第一天,没有寒暄,没有多余话,苏炳添直接介绍训练内容。陈冠锋很亢奋,苏炳添很严肃。他有点太严肃了,陈冠锋不敢看他。

也许,你需要和他相处一段时间才能发现他的温暖。几个月后的一场比赛,陈冠锋跑出了PB,还没离场就接到了苏炳添的祝贺电话。「我已经用不了任何的语言去形容自己的兴奋。」陈冠锋说。

田兵说起一件事。有年他去欧洲报道,回程时不小心丢了手机、护照,就转道去投奔在瑞士训练的国家队。待了几天,他准备走了,苏炳添塞了个信封给他。里面是1000美金,那是他的一点心意。

每年放假,苏炳添都会回二沙。刘孝生在省队做教练,他找老朋友喝茶、聊天。他平时10点半睡觉,领导叫他吃夜宵他不去,但在刘孝生宿舍,他会耗到夜里一两点才回家。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微信聊,不打字,录视频。

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苏炳添 他提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选项:对手。如果没有张培萌、谢震业,他「没有办法激发这么大的能量」。超越了尊重,他们彼此惺惺相惜。面对《人物》,他们三位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能够生在同一个时代,是一种幸运。

他是三人里最后拿到全运会金牌的那个。继2013年败给张培萌,2017年败给谢震业后,在2021年,他终于如愿。说到这里,他露出微笑。「上天一直在考验我,看你放不放弃,不放弃再给你。」

他是前沿运动理念的受益者,他希望成为推广者。早在2019年,他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以自己举了许多例子。学术界也许有类似研究,但这样思考从一个国民级运动明星那里传递出来,声量完全不同。他直白地指出,我国部分「大龄」运动员完全可能通过科学化的训练与保障取得优异成绩,过早退役,「是人才的严重浪费」。

东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两年,在《人物》见到他的当下,生涯里重复过几次的循环,重新开始了。他又处在外界视角下的低谷里。去年尤金世锦赛,他刚抵达就感染了新冠,康复后立马比赛,成绩不佳。回国他又复阳了。随后,身体状态起伏不定,为今年的备战带来困难,他做出了赛季报销的决定。

也许未来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老师——他愿意这样称呼自己,而不是教练。谈起这个话题,是他最健谈的时候。他已牵头成立「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希望为不同基础的好苗子提供成长平台。退役后,他还将为田径服务。

但不是现在。他要养好身体,不会退役。他告诉《人物》,他把目光放在明年的巴黎奥运会,甚至要跑到2025年的大湾区全运会。至于年龄危机,从来没有消失,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我现在没有把它太看重了」。

他是一个普通人。某种意义上,他的故事由屡次想退役的念头串联起来。他有过动摇时刻。但他打消了那些念头。

2014年,他想过退役。2015年,他继续跑。9秒99。

2017年,他想过退役。2018年,他继续跑。9秒91。

2019年,他想过退役。2021年,他继续跑。9秒83。

2023年,苏炳添继续跑。

中国女排力克世界强队,勇夺世界联赛亚军!

什么是世界联赛

世界联赛(FIVB Volleyball Nations League)是由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主办的一项年度女子和男子排球比赛,第一届比赛于2018年开始举办。世界联赛的比赛形式类似于足球世界杯,参赛国家和地区会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比赛,最终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晋级总决赛。总决赛通常会在7月中旬举行,地点会在参赛国家和地区中轮流举办。

世界联赛在国际排球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球队参加。在比赛中,各支队伍会进行多轮对抗,采用积分制度进行排名。除了比赛胜负,世界联赛也是各队伍进行排球技术和战术磨合的重要机会。

中国女排的历史战绩你知道吗

2018年:获得第四名

2019年:获得第二名

2021年:获得第二名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世界联赛被取消

中国女排历史你知道那些

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界的一支传统强队,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崛起,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

中国女排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众多荣誉,其中包括四次奥运会金牌、三次世锦赛冠军、五次世界杯冠军、十一次亚洲杯冠军等。

中国女排的名将很多,其中包括郎平、朱婷、李娜、陈忠和、冯坤、杨丽、王一梅等,这些球员都为中国女排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女排的成功离不开教练团队的努力,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教练,如袁伟民、陈忠和、郎平等人。

中国女排的成功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她们的比赛经常成为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收视热点,也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张名片。

张常宁回顾2021年世联赛,为中国女排助威,李盈莹是进总决赛关键

随着蔡斌带领着16国手奔赴土耳其,准备即将到来的世联赛,作为中国女排国手的张常宁也在近日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回顾了2021年世联赛,同时为中国女排助威,期待她们能在世联赛之中取得好成绩。

2021年之时,郎平雪藏了包括朱婷在内的6名好手,只是令张常宁和王梦洁这两名网友分享带领着一众替补,甚至是候补球员出征世联赛,在世联赛第一阶段的征程当中,张常宁带领的中国女排遭到了重创,就像是张常宁自己所言,输掉了许多不该输的比赛,不过随着比赛的深入,张常宁等人状态复苏,也赢下了巴西女排这一劲旅,可惜,就算是朱婷等人回归之后,中国女排由于第一阶段的劣势,最终只是拿到了世联赛第5名,未能闯进总决赛,这是一大遗憾。

如今,蔡斌所带领的中国女排相比于张常宁带队出战的2021年世联赛之时,实力上还是有所提升的,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女排可谓是除了张常宁以外,几乎没有足够出色的得分点,无论是栗垚还是段放,甚至是刘晏含和刘晓彤,她们的得分能力都没能在世联赛之中展现出了,而副攻在当时的比赛里也同样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力,能够赢下一些令人意外的场次实属难得,不过输给加拿大等队同样也是令人难以接受,如果没有输掉那几场不该输的比赛,中国女排或许也不会无缘总决赛。

而如今,蔡斌带领的16人虽说不如2021年世联赛第2阶段的全主力阵容,可相比于张常宁带领的替补,甚至是候补阵容还是只强不弱的,单单进攻强点这一方面,蔡斌手下就有着李盈莹、袁心玥2大强力进攻点,她们的进攻实力可是中国女排顶尖的存在,和之前只有张常宁一人远远不同,另外就是一传方面,虽说李盈莹对角存在欠缺,可有着李盈莹、龚翔宇压阵,中国女排的一传体系也要比张常宁带队之时要稳固,想要打出比张常宁带队之时更高的战绩并不难。

当然,这也只是和张常宁带队之时相比较而已,可不要忘了,当时的中国女排还在朱婷等人回归之后取得了6连胜,这才让中国女排取得了世联赛第5的战绩,而如今,中国女排没有朱婷,没有张常宁,也没有颜妮、王梦洁,中国女排想要再次斩获6连胜的战绩也是极为困难的,也就是说,蔡斌率领的中国女排虽说比张常宁最开始带队出征之时要好一点,可想要冲进总决赛,她们就要拿下该赢的对手,在面对困难之时不放弃,尽可能拿到一些意外之喜,这才有晋级总决赛的可能。

以之前张常宁带队的局势而言,中国女排若想要夺得出色的成绩,进总决赛的话,李盈莹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她的进攻将左右着中国女排的战绩,如果李盈莹能有着和2021年第2阶段之时一般的状态,中国女排晋级总决赛的可能性将大增。张常宁回顾2021年世联赛,为中国女排助威,李盈莹是进总决赛关键

我是小来聊体坛,专注于分享体坛趣闻,欢迎读者踊跃评论、转发、参与赛事讨论!

拳头游戏重磅赛事为何再度落地上海

今天,2023全球电竞大会在沪举办。现场,拳头游戏正式宣布,2024无畏契约冠军巡回赛的第二个国际赛事将在上海举办。“三年前,当全球各地因疫情纷纷退缩时,唯有上海对我们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拳头游戏首席执行官Dylan Jadeja感慨地说,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在上海成功举办,从此便与这座城结下了不解之缘。7月初,无畏契约国内首个官方赛事——全球冠军赛CN赛区资格赛也在沪启动;未来,拳头游戏还将带来

全球顶级电竞赛事再度选择落地中国上海,得益于我国电竞产业日趋稳定、成熟、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态势。昨天(28日)发布的《2023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竞产业整体收入759.93亿元,环比增长11.74%,回暖趋势明显。我国电竞产业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在东南亚等地区举办的赛事影响在逐年扩大,部分赛事在印尼、越南等国家已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电竞赛事之一,头部赛事的单场观赛人数峰值甚至超过420万人次。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认为,由于头部电竞产品保持长线运营、电竞新品陆续面世、赛事活动强势回归,我国电竞产业回暖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电竞趋势向好,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领跑者。2017年,上海率先提出打造“全球电竞之都”,在“文创50条”“电竞20条”等政策的引领下,申城连续多年在各类电竞城市综合排名中位列国内第一、全球前列。电竞日益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上海故事的重要载体。筑巢引来“金凤凰”,上海正成为全球头部电竞游戏企业的“心向之城”。顶级赛事将带动电竞生态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的品牌影响力,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都。此外,中国电竞产业研究院与巴西国家电竞协会、泛美电子竞技联合会在全球电竞大会上签署了备忘录,推动产业研究、数据应用、标准推广、品牌活动实施等方面合作。

电竞是各国年轻人欢迎的消费娱乐形态,去年全球电竞人口快速增长至24.7亿。随着公众对电竞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电竞的正向价值逐步显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受众圈层日渐外延。电竞逐渐被全球主流体育盛会认可与接纳。今年,“电竞入亚”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进一步提升中国电竞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电竞应该如何打造世界级品牌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电竞市场上,必须擦亮中国分享“金字招牌”,打造属于中国的电竞IP。“实践证明,分享才是产业走出无人区,走向全球的唯一方法。”网易公司CEO丁磊认为,中国电竞既要与世界接轨,开拓“车枪球”这样的主流电竞产品,更要善于挖掘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竞产品。据介绍,网易《永劫无间》《第五人格》等分享国产游戏电竞赛事,吸引了全球30多个国家的选手参赛,观看人次上亿。此外,网易在东南亚地区运营的电竞品牌“TopClans”,帮助全球电竞产品“搭台办赛”,既可以搞世界级大赛,也可以下沉到网吧、社区,做电竞圈的“村超”“村BA”。

即将开幕的杭州亚运会,电竞将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7月8日,亚奥理事会批准电子竞技成为2026年爱知县和名古屋市共同举办的亚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业界正形成一种共识,在政府、体育组织与版权方之间形成紧密而协调的配合逻辑之后,全球电竞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借助亚运会电竞赛事的举办,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电竞产业破局突围,描绘中国电竞全球化发展的新蓝图。”完美世界CEO萧泓博士表示,未来,完美世界将举办更多的电竞赛事,吸引顶尖战队与选手参赛,提升赛事的观赏性;此外,将进一步发挥头部IP辐射作用,探索电竞消费商业模式,突出电竞的融合价值。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