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再起航!梅县区探索足球改革发展新举措,助力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2023-08-22 1:27:58 聚哦游戏 聚哦

绿茵场上再起航!梅县区探索足球改革发展新举措,助力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代表梅州市出战的梅县区华侨中学高中女子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以全胜战绩杀入决赛,并以2:1力克劲旅广州队,捧起了冠军奖杯。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足球是梅县区足球振兴发展的基石。踢“大”校园足球,踢“精”青训足球,一直是梅县区振兴“足球之乡”的重要抓手。

“足球是圆的,需要有人去管它,它才不会滑走。”梅县区体育局局长冯勇文说,近年来,梅县区先后出台了《梅州市梅县区足球综合改革方案》《梅州市梅县区振兴“足球之乡”实施方案》《梅州市梅县区足球队奖励办法(暂行)》《梅州市梅县区足球场地建设补助办法(暂行)》等政策,并将足球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加大足球训练设施和教学经费的投入。

近日,梅县高级中学副校长赖祝军便带着三份申请书,来到了梅县区体育局申领奖金。今年,该校初中、高中足球队代表梅县区参加广东省五人制足球争霸赛,分别取得了梅州赛区少年(B)、(A)组第一名。同时,初中队还夺得了梅州市2019年“禁毒杯”校园足球市级决赛冠军。

“近5年来,我们先后获得了梅县区上百万元的奖金。”赖祝军告诉笔者,2016年,该校还开始招收足球特长生,初中每年15名,高中10名。今年,已有5名特长生进入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预备队。

要想全面振兴足球事业,诚意与耐心必不可少。让下一代在身心愉悦中感悟足球运动的真谛,以更合理健康的方式引领足球事业发展,需要以久久为功的心态稳妥把握。

为此,梅县区体育局联合教育局加强校园足球网点学校的建设,并引进15名省级以上退役足球运动员到各网点任专职教练,每年组织开展“校长杯”足球联赛,通过28所足球网点学校、8所女子足球网点学校,带动全区53所中小学校足球水平提升。

目前,全区53所中小学校均成立了足球队,坚持每周训练不少于3次。同时,各校班级足球队每周有一节体育课用于开展足球教学和训练,真正做到了足球进校园、进课堂。

做实青训,足球才有后劲。

早在2011年,梅县区便引进广州富力地产集团投资5亿元,在雁洋镇打造了占地250亩的富力足球学校。2017年11月,该区又引进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与富力足球学校合作建设青训基地,吸纳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400多名学生,拥有U9至U16的八支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青训梯队。

2018年起,梅县区又引进广东赛海伦足球俱乐部等社会足球俱乐部进驻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联赛,以青训为载体培养足球人口。近年来,梅县区共培养1580名足球后备人才,向省级队伍输送29人,向国家级队伍输送10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38人;夺得7个国家、省足球赛事冠、亚军。

完善设施

投入10多亿元新建、改建各类足球场113个

“哔哔——这一组休息一下,换下一组!”在广益中学的足球场上,梅县区业余体校(以下简称“业余体校”)教练员李志伟正和他的小队员们进行着传接训练。

今年53岁的李志伟是一名职业足球教练员,自1991年进入业余体校任教以来,至今已有28年。

“以前,东教场一直是我们固定的训练场地,2012年它被拆迁改造后,训练场地没了,学校只能带着教练员和队员们到处租借场地,很辛苦。”谈起这段“寄人篱下”的日子,李志伟有些感慨。他告诉笔者,体校的学生分布在梅县各个学校上文化课,自己和其他几个教练只能每天开着私家车到学校接队员,统一到租借的梅县曾宪梓体育场进行训练。

“曾宪梓体育场也是梅县铁汉队的主场,每逢比赛前,球场需要提前关闭维护,那几天队员们就没法按时训练了。”李志伟说。

为改善这一状况,2018年5月,梅县区委、区政府投资900多万元在广益中学新建5块足球训练场地,用于业余体校的日常教学训练和赛事活动。2019年2月,该校整体搬迁至广益中学。

“搬迁之后,孩子们有了教室、场地、食堂、宿舍,不仅训练时间有保障,也减轻了队员和教练员的负担,大家的精气神儿不一样了,士气很足!”该校副校长张良华告诉笔者,目前学校有业余足球梯队男、女各7支,由学校组建的梅县区少年足球队(U8—U14)将在7月份参加梅州足球选调赛。“场地固定了、训练条件跟上来了,一切都在变好,收获的季节终会到来的。”看着眼前奔跑的足球少年们,张良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为推动足球事业发展,近年来,梅县区投入10多亿元用于足球场馆场地建设,新建、改建各类足球场113个,其中包括按国际比赛场馆标准设计、可容纳观众2万多人的曾宪梓体育场。

足球场地的不断完善,为全民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各类足球赛事自然接连不断,群众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今年春节期间,262场新春足球赛便在梅县区19个乡镇(办事处、高管会)全面打响,162支球队积极参加,参与人数达到2672人,创下历史新高。不仅群众参与热情高,球场边更是座无虚席,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

“在这片足球场上,从看长辈踢球到自己踢,再到看孩子们踢,不知不觉已经过去30多年了。”在松源镇松源中学足球场,足球爱好者王先生告诉笔者,从前,踢球贺岁在梅县区是一项传统,如今,看球、议球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群众基础是梅县足球发展的强大动力。数百年来,足球运动以其顽强的草根性,深深扎根在这片崇文重教、将帅辈出的土地上。在这里,从开年的“贺岁杯”到年中的“五四杯”、“常青杯”、机关足球联赛、乡镇足球联赛等社会足球赛事,各种各样的足球活动一年到头都在不停上演,足球正逐渐转变为一种全民参与的运动。

至目前,梅县区培育发展了区级足球俱乐部1家、镇级足球俱乐部5家,积极推动成立区级足球协会1个、镇级足球协会19个,实现全区乡镇(高管会、办事处)全覆盖。

做强产业

探索“足球+”模式 提升足球文化软实力

一座真正的体育城市,能从点点滴滴中体现。不论是城市的外观外貌,还是群众的举止谈吐,都能嗅到运动的气息,摸到体育的脉搏。

近年来,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发展以足球为重点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扩大和引导体育消费,推动足球产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梅县区先后制订出台了《梅州市梅县区足球综合改革方案》《梅州市梅县区振兴“足球之乡”实施方案》等方案,并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将足球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加大足球训练设施和教学经费的投入。

筑好碧梧巢,引来金凤凰。

2018年7月,梅县区以富力足球学校申报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为契机,在已建成的富力足球学校和加业营地基础上,继续引进富力集团35亿元投资,拟在雁洋镇规划打造占地约1000亩的“一体两翼”梅县富力足球产业小镇。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规划建设客家足球文化博物馆、足球学院、酒店休闲中心等设施,计划打造集足球文化、客家文化、休闲旅游、足球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并通过“足球+教育”“足球+产业”“足球+旅游”“足球+康养”四位一体模式,拓展足球产业链,推动足球与商业、健康、工作、生活、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以足球为核心的“足球+N”复合产业模式。

与此同时,梅县区还积极引进社会投资,拟成立曾雪麟足球发展基金,投资2000至3000万元新建曾雪麟足球纪念馆。该纪念馆将充分融入足球元素,深入挖掘足球故事,通过文物、图片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人物雕塑等形式系统介绍展示前国足主帅曾雪麟的生平事迹,打造梅县特有的足球文化。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其巨大的影响力能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梅县铁汉队为梅县区带来了5000多万元的税收,并带动了旅游、住宿、饮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下一步,梅县区还将引进深圳丹青体育与广东超华集团合作,成立梅州市超凡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携手打造足球动漫儿童乐园,发展足球文化创意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足球产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将足球和文创产业结合起来,是足球产业发展模式的全新探索。”冯勇文说。

深圳丹青体育负责人何柏俊介绍,企业计划在梅县区建设足球运动服装加工生产基地,通过引进智能化足球装备制造设备,打造以足球装备销售为重点的自主品牌。同时,还将建设现代足球博物馆、制作足球动漫,推进“足球+互联网、足球+文化创意、足球+旅游”等足球新型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梅县足球文化的软实力。

“只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符合实际的产业规划,才能够确保梅县足球向前进。”冯勇文说,梅县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振兴足球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大好机遇,推动形成具有梅县区特色的足球文化、足球人才培训模式、足球产业品牌,为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贡献梅县力量。

相关

四项重点举措助力“足球特区”创建

近日,梅州市召开足球工作会议,正式吹响了创建中国“足球特区”的冲锋号角。作为“足球之乡”,同时也是创建特区的主战场,梅县区将紧抓国家发改委支持梅州打造梅县、五华等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的政策优势,以“出台一个政策、服务两个重点、夯实三个基础、做到四个结合”四项重点举措,推动“足球之乡”振兴发展,助力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政策就是导向。为加快实现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地三田”发展目标,让小足球踢出大事业、让小足球带出大产业,梅县区委、区政府将于近期出台《梅县区创建足球特区、发展足球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就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足球场地建设、足球办学、职业俱乐部建设、足球比赛及足球人才培养输送等方面进行奖励扶持,以切实可行的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服务两个重点,即是指服务好广东华南虎俱乐部这一龙头、服务好富力足球学校建设。首先,梅县区将全力支持梅县铁汉队打好中甲联赛,积极推进俱乐部与梅县区业余体校共建梯队事宜,并协助解决好俱乐部总部和球场建设的土地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富力足球小镇建设,积极支持富力足球学校申报中国足协青训基地和教育部足球训练中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校园足球、青训足球、社会足球是梅县区足球发展的三大基础。在抓好青训足球方面,梅县区将在去年投入900多万元加强业余体校训练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为体校学生提供住宿、饮食、比赛经费等保障。同时,以华南虎俱乐部与业余体校共建梯队为契机,不断提升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并不断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打比赛,多发现培养好苗子。

抓好校园足球方面,梅县区将继续组织好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探索建立主客场制和分区比赛制等行之有效的新规程。此外,该区将扩大俱乐部进校园试点面,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对校园足球的推动作用。

抓好社会足球方面,梅县区将进一步完善区、镇村足球组织体系建设,举办好区直单位足球比赛、乡镇足球联赛、春节各镇足球赛等传统赛事,组织梅县区足球队参加省“足协杯”和市级相关比赛,力争打出好成绩,树立梅县足球好形象。

围绕“一地三田”发展目标,梅县区将加快推进曾雪麟足球展馆、南口麓湖山文化产业园七块标准足球场地建设等项目,推动足球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让小足球踢出大产业、带出大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梅县区将借助梅州成为全国6个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试点的良机,充分利用城中村闲置土地、废旧厂房,建设6个以上社区足球场和社区体育公园,将足球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夯实足球基础设施的同时,解决部分城中村“脏乱差”难题。

【来源】南方日报

【通讯员】刘洪桥 曾健锋 李恒

嚣张拳击场上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rich_content\":{\"text\":\"嚣张 拳击场上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spans\":null},\"video\":{\"vid\":\"v028b09f0000brnc4kaikatulfgp0p7g\",\"duration\":14.57,\"width\":720,\"height\":404,\"file_size\":221,\"thumb\":{\"web_uri\":\"tos-cn-p-0000/4ebb5cd28f954db5be2dcce4e5512549\",\"width\":642,\"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14.57,\"file_size\":1582734,\"w\":720,\"h\":404},\"normal\":{\"duration\":14.57,\"file_size\":1381841,\"w\":642,\"h\":360}},\"is_encrypted\":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业余拳击技术特点

业余拳击经常给人以不是专业拳击的感觉,其实恰恰相反,业余拳击的技术要求比职业拳击更加细腻,甚至可以说业余拳击是职业拳击之母,奥运会业余拳击比赛 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世界级别最高水平的拳击比赛。

世界著名拳王刘易斯、约书亚、洛马琴科、邹市明等都是从业余拳击转战到职业拳击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世界拳王,都曾代表自己的国家出战奥运。根据奥运会拳击规则特点,业余拳击比赛主要是以得点数多少、强八读秒等规则判定胜负,对拳击手的灵敏、反应、速度等素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击倒、KO等现象则很少出现。业余拳击比赛中著名的“麻雀战法”、“海盗打法”都是由我国拳手邹市明独家定制创造的, 俄罗斯奥运冠军洛马琴科曾两次获得奥运的冠军,在业余比赛中技战法全面、脚下灵活,他参加职业拳击后,业余拳击的技术特点仍然非常突出,通常是打得对手找不着北,战胜了众多高手,2019年蝉联WBA和WBO、WBC三个轻量级世界冠军头衔。

职业拳击更加注重体能,重拳力度、抗击打能力,技战术,因比赛胜负关系到巨额出场费用,凸显经济利益,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职业拳击比赛中常见到被击倒、KO等现象,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综上所述,业余拳击、职业拳击各有优缺点,业余拳击需要职业拳击的重拳力度、抗击打能力,职业拳击同需要业余拳击的技术支持。

四三三接棒华南虎,延续梅县职业足球之火

梅县区“满天星”暑期足球训练营开营,免费为近千名青少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足球训练。

八月的梅县区,骄阳依旧,高温炙烤着大地。南口镇中心小学的足球场上热闹非凡,传球、盘带、过人、射门……梅县区“满天星”暑期足球训练营南口分营的小球员们个个神情专注,尽情挥洒汗水。

“开展训练营既能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又能在训练中发现好苗子。”南口镇中心小学校长李加勇说,该校先后培养了刘彬彬、潘佳、潘伟明等“国字号”球员。去年,南口镇中心小学、南口镇中心幼儿园还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特色幼儿园。

梅县区与足球的渊源已不是一两日,早在1956年,国家体委就根据梅县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授予了梅县“足球之乡”的称号。2004年,梅县再度上榜,成为全省唯一的“足球之乡”。多年来,梅县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比赛冠军106次、亚军67次,为国家、省、市输送了500多名优秀足球人才。

当前,梅县区正积极抢抓足球振兴历史性机遇,不断探索足球改革发展新举措,努力踢“精”青训足球、踢“强”校园足球、踢“火”社会足球,延续职业足球“薪火”,精准高效推进足球振兴工作。

▶踢“精”青训足球

向国家级、省级队伍输送人才41人

“跑起来!都跑起来!”“注意防守,盯好人!”“这一组休息一下,换下一组!”……

清晨7点,在原华南虎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梅县区业余体校副校长张良华和几名教练员正带着青少年球员进行训练。只见小球员们个个皮肤黝黑、精神抖擞,在绿茵场上尽情奔跑、拼抢,汗水已湿透了大半截球衣。

在原华南虎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球员们全力备战市运会。

抓实青训,足球才有后劲。

作为检验和展示足球青训水平重要平台的梅州市运动会将于明年举行。为此,梅县区结合实际,专门制定训练计划、备战方案和“保三争一”的目标,组建了男、女足共10支队伍,备齐、备强教练员,于7月20日起在原华南虎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训练。

“前期,我们详细制定了训练计划,以6天为1个周期,分5期开展集训。每天早上6∶30至8∶00、下午4∶30至6∶30进行户外训练,中间则进行战术教学,或给学员做暑假作业。”张良华说,此次集训的球员来自梅县区各中小学,半数来自于乡镇,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15岁,12名教练员则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与往年备战不同,此次集训采取“吃住训”于一体的模式,进一步加强了训练的实效。“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体育局的支持下,今年集训场地有了重要保障,共有5块11人足球场和1块7人场。同时,学员的吃住环境也有了大大的改善。有了良好的后勤保障,球员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张良华说,8月12日起,球员们就将参加梅州市足球锦标赛,在实战中进一步提升技巧和经验。

课后,小球员们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足球基础训练。

“以前参加集训得家长或老师接送,一来一回大半天就过去了。现在这里场地好、吃得好、住得好,训练起来很有劲头。”松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欢儿告诉

青少年是梅县区足球未来发展的基础,加大对青训的投入力度,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

今年5月,梅县区在曾宪梓体育场成立梅县区足球青训中心,由从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引进的富力足球学校外教拉尔夫负责教案统编和技术指导,富力足球学校、梅县区业余体校的中方教练具体执行,每周二、周五晚上为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免费授课训练。经过选拔测试,优秀球员还可免费入读富力足球学校,为梅县区选拔和储备更多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

足球青训水平的提高,直观体现在人才输送数量和比赛成绩上。近年来,梅县区共培养足球后备人才1600多人,向省级队伍输送29人,向国家级队伍输送12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42人;夺得10个国家级、省级足球赛事冠、亚军。

▶踢“强”校园足球

开展公益足球训练营近千名乡镇学子参训

去年12月,在“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高中女子组总决赛中,代表梅州市出战的梅县区华侨中学高中女子足球队,以14∶0、8∶0、4∶0、7∶0、5∶4的比分,分别战胜茂名、江门、韶关、东莞、湛江队,以全胜之姿进入决赛。在决赛中,5∶4力克拥有5名现役广东省队队员的广州南武中学队,成功卫冕“省长杯”冠军。

代表梅州市出战的梅县区华侨中学高中女子足球队成功卫冕“省长杯”。

少年强则中国强,校园足球是梅县区足球发展和振兴的重要基础。踢“强”校园足球,一直是梅县区振兴“足球之乡”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梅县区接连出台了《梅州市梅县区足球综合改革方案》《梅州市梅县区足球队奖励办法(暂行)》《梅州市梅县区足球场地建设补助办法(暂行)》《梅县区创建足球特区发展足球产业奖励扶持办法(试行)》等政策,并将足球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加大足球训练设施和教学经费的投入,新建、改建学校足球场90个,为校园足球发展夯实了基础。

“梅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发展,不断加强校园足球网点学校的建设,并引进15名省级以上退役足球运动员到各网点任专职教练。每年组织开展‘校长杯’足球联赛,通过28所男子足球网点学校、8所女子足球网点学校,带动全区60所中小学校足球水平提升。”梅县区体育局局长冯勇文说,目前,全区60所中小学校均成立了足球队,坚持每周训练不少于3次。同时,各校班级足球队每周有一节体育课用于开展足球教学和训练,真正做到了足球进校园、进课堂。

为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水平,梅县区还引进广东赛海伦足球俱乐部、新匠头狼足球俱乐部等社会足球俱乐部进驻多所中小学校。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免费为学生开展1小时左右的足球“第二课堂”,通过专业足球人士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足球运动,进行足球基础训练、对抗和足球相关游戏等,进一步丰富校园足球文化,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时值暑假,学生们都放假了,但足球功课却没落下。近日,梅县区“满天星”暑期足球训练营分别在南口、丙村、石坑、梅西、松口、隆文等乡镇中心小学开营,免费为近千名热爱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足球训练。

“受他爸爸的影响,儿子从小就爱踢足球。如今家门口就有专业的训练营,既能加强他的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又能提升足球水平,而且还免费,一举多得!”梅县区松口镇村民廖女士说。

足球从娃娃抓起。梅县区在校园足球延伸和拓展上下功夫,筑牢校园足球的版图,抓住3—6岁幼儿运动习惯的养成,将校园足球向下延伸到幼儿园,规划幼儿足球发展,在城区小学附属的5所幼儿园开展足球项目的兴趣培养与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梅县外国语学校幼儿园、梅县区实验幼儿园、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幼儿园、梅县区南口镇中心幼儿园还入选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

▶踢“火”社会足球

完善三级足协网格体系建成125个足球场

下午6点半,落日的余晖洒在客都健身中心崭新的足球场上,一群足球爱好者正在追逐着黑白相间的足球,脚弓传球、盘带过人、大力射门、奋力扑救……加油声、笑声此起彼伏,“足球之乡”的市民们沉浸在足球的快乐之中。

“新球场,踢起球来就是得劲啊!以前在沙地踢,一不小心摔一跤,起码得歇上好几天,有时候连沙地场都得排队。”今年43岁的市民陈鹏辉是一名有着30年球龄的老球友,至今仍然坚持每周来踢上两场球。

面对民间旺盛的足球需求及参与热情,梅县区大力完善场地建设,有效解决了足球爱好者对场地供不应求的烦恼。近年来,梅县区投入10多亿元用于足球场馆场地建设,新建、改建各类足球场125个,其中包括按国际比赛场馆标准设计、可容纳观众2万多人的曾宪梓体育场。

“接下来,梅县区将借助梅州成为全国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试点的契机,拓宽资金渠道,改造升级全区中小学现有足球场,用好城市边角地、绿化地、荒地、闲置地、公园、废旧厂房等。今年将规划建设15个以上社区(社会)足球场,达到每4500人拥有1块足球场地的水平。”冯勇文说,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各镇乡贤、企业家兴建足球场地,力争每个镇拥有一个标准11人制足球场,并建立学校和社会对场地的共享机制,免费对外开放更多足球场。

足球场地的不断完善,为社会足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各类足球赛事自然接连不断,群众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从每年春节举行的“贺岁杯”足球赛开始,再到“五四”青年杯、机关职工足球联赛、乡镇足球超级联赛、中小学足球联赛,大大小小的足球赛事一年到头都在上演着,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业余足球爱好者、中小学等群体纷纷组建足球队,热情参与。

乡镇足球联赛中,球员们奋力拼抢。

2020年春节前夕,361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完赛236场)村级足球联赛、春节足球联赛、贺岁杯足球赛在全区19个乡镇(办事处、高管会)全面打响,195支球队积极参与,参与人数达到2959人,创下了历史新高。不仅群众参与热情高,球场边更是座无虚席,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

梅县区业余足球发展能遍地开花,离不开“足球之乡”浓厚的足球文化底蕴,也离不开党委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级足协的支持、组织。

“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足协网格体系,引导村一级成立镇足协会员单位,并设置设一名理事长,主要负责组建村级足球队、成立村级足球基金会以及兴建足球场,打通振兴足球的‘最后一公里’。”梅县区足球协会会长廖振平说,截至目前,梅县区培育发展了区级足球俱乐部1家、镇级足球俱乐部6家,积极推动成立区级足球协会1个、镇级足球协会19个,实现了全区乡镇(办事处、高管会)全覆盖。

■相关

“华南虎”风行雨散 “四三三”接力冲锋

梅县区组建足球队参战中冠联赛,延续职业足球之火

“时日有序,聚散有时。天涯未远,岁月无虞。感谢有你,江湖再见!”

2020年2月13日,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官方微信号发布一则推送,饱含离愁别绪,也正式宣告了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梅县铁汉足球队)的解散。

华南虎足球俱乐部解散后,作为“足球之乡”的梅县区,职业足球之路该何去何从 这是众多市民、球迷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梅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梅县区四三三足球俱乐部组队工作基本完成,由来自中超、中甲及中乙俱乐部的多名优秀球员组成球队主力阵容。

3月17日,经多方协商研究,梅州市梅县区四三三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依托富力足球学校资源组建足球队,并积极申报参加2020年中冠业余足球联赛,接力扛起梅县区职业足球大旗。

目前,梅县区四三三足球俱乐部组队工作基本完成,球队由荷兰足球俱乐部阿贾克斯外教Edwin Petersen担任主教练,由来自中超、中甲及中乙俱乐部的多名优秀球员组成球队主力阵容,球队人员齐整,后勤物资保障充足,本年度将参加中冠联赛并力争冲乙,为梅县区职业足球重续“薪火”。

“俱乐部一线队组队及赛季前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我们正在广州集训,与珠三角地区的球队进行友谊赛,增加队员之间的默契。”梅县区四三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杨琪告诉

杨琪表示,四三三足球俱乐部作为在梅县区注册的唯一职业足球俱乐部,将扎根梅县区,以培养本土球员为己任,大力推动梅县区职业足球发展及青训体系建设,让本土球员能够通过四三三足球俱乐部进入职业足球领域,进而输送至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重振梅县足球雄风。

“今后,我们将加强对职业足球的奖励扶持,充分用齐用活各级政府的奖励扶持政策,凝心聚力,助力四三三足球俱乐部冲击2021赛季中乙联赛参赛资格,助推梅县区足球振兴工作。”冯勇文说。

原标题:

“三足鼎立”擎起“球乡品牌”

梅县区不断探索足球改革发展新举措,精准高效推进足球振兴发展

【实习生】梁诗婷

【通讯员】刘洪桥 许敏玲 曾健锋 林荣威

【图片】均由梅县区体育局提供

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