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决赛沉思录之二业余球员能从中学到什么

2023-08-22 21:07:12 聚哦资讯 聚哦

美网决赛沉思录之二业余球员能从中学到什么

我上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顶尖球员的比赛可以视作为免费课程,业余球员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用于改进自己的技战术体系。

从观看到学习、再到模仿、最终为我所用,这是看网球比赛的三个境界。上一篇文章我分析了今年美网男单决赛,今天再来分析一下女单决赛。

第一,蹲低重心,快速到位。

纵观整场比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斯瓦泰克蹲低重心,这总让我联想到她的同胞A-拉德万斯卡。当对方打出又快又深的平击球时,斯瓦泰克总是降低重心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甚至会蹲在地上回击来球。

与蹲低重心相关联的,还有出色的脚步移动。她大步跑向球的落点,再用小碎步不断校准,以便让身体处于最合适的击球位置。我们很多业余球员只能大致跑到击球点,很少有小碎步微调。

好的步法源于好的预判,而好的预判来自于平时的辛苦练习和比赛时的高度专注。这些环节都是相通的,相信有经验的球友都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迎前击球,快速挥拍。

蹲低重心和快速到位考验的是下肢功夫,而强调这两点目的是迎前击球,这当然还要依赖于上肢功夫。

谈到迎前击球,很多人会将关注点放在手臂上,往往尽量伸直手臂够着打球而身体还赖在后面。斯瓦泰克的迎前击球是整个身体往前压,充分地蹬地转腰,把肩膀和手肘往前送,大致在1点钟的位置击球。

在多拍对抗时,斯瓦泰克正手拍头速度会突然加快,让对手猝不及防。我们业余球员在充分到位时,不妨也试着像斯瓦泰克那样加快拍头速度,也许能收到同样效果。

第三,要有简洁高效的得分套路。

在决赛中,斯瓦泰克多次发出一区外角后配合一拍正手直线,然后再迅速上网,这是她的惯用套路。

事实上,网球有很多经典的套路组合,比如压迫对方的反手之后再打一拍正手、双打比赛时挑一记对方网前人的过顶高球等等。简洁的得分套路能让你干脆利落地得分、节省体能和提升自信心。尤其是在关键分时,这样的经典套路就会帮上大忙。

第四,把球打深。

斯瓦泰克的特点是火力猛,而贾巴尔则是武器多。这位突尼斯球员擅长使用底线平击球、底线上旋球、切削球、放小球等各种武器。

在决赛之前,贾巴尔通过变换不同的击球方式达到了打乱对手节奏的目的,但在决赛面对斯瓦泰克时,这个招数就不那么管用了。

面对贾巴尔的变化,斯瓦泰克以不变应万变,她努力把球打深,再加上她的球又转又快,贾巴尔就很难变换击球方式,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向状态良好的对手施展技艺。

第五,提前做好布局。

贾巴尔如同象棋手那样精于布局,她会先在反手位切一记短球,斯瓦泰克匆忙跑到网前就不能充分发力,贾巴尔便打出底线深球,或是挑过顶高球,这让她赢得了不少分数。

贾巴尔这个战术非常值得业余球员学习借鉴。很多业余球员虽然会这么玩,但很少有人能像贾巴尔玩得那么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事先准备不足,不善于布局。比如反手切出一记短球之后,并没有提前想好下一步的应对措施,于是就难以做好后续的衔接。

第六,不要输得太快。

在比赛某个阶段,我们会连续丢分,甚至进入“不得分模式”。当你觉得大势已去,失败将不可避免时,你最起码不能输得太快,不能轻易地丢分或是让对手轻易地得分。

比如,贾巴尔以2-6输掉第一盘,第二盘在局分 0-3时,又以15-40面临连续两个破发点,意志不坚定的人可能觉得抵抗已没有意义。但贾巴尔仍顽强地挽救了3个破发点之后保发。正是这一局的坚持和不放弃,贾巴尔在5局实现回破,之后又顽强地将比分追到6-6,最终以5-7的微弱差距输掉了第二盘的抢七局。

如果贾巴尔在第二盘的第4局决定放弃,她以后回顾这场大满贯决赛时可能会后悔和自责。但她拼尽了全力,即便输掉也没有任何遗憾,既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买票观看的现场观众。

拼尽全力之后的输,与自暴自弃的输,两者完全不同。( 网球之家

了解更多

NBA2KOL2S6球星速评冠军教头史蒂夫·科尔95

当“冠军教头”、“现役指环王”、“神射手”、“总决赛中投绝杀爵士”、“与乔丹训练赛大打出手”等等标签都汇聚到一个人身上时,那么此人必将从NBA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

史蒂夫·科尔

球员时期

如果人生的前三十年都是为其之后几十年做播种。那么史蒂夫·科尔从30岁开始,他的人生一直在大丰收。93-94赛季,史蒂夫·科尔从奥兰多离开加入由篮球之神乔丹带领的公牛队。在当时所有公牛队员都很清楚乔丹是绝对的大哥,任何人都不会与大哥发生冲突,但初入球队的科尔偏偏不管这些,在某次训练赛挨了大哥乔丹一铁肘之后,文质彬彬的他立马还以一记重拳。也正是这一记重拳,科尔赢得了乔丹真正的尊重。

95-96赛季科尔随乔丹赢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枚总冠军戒指,这个赛季的科尔已经逐渐在公牛队站住位置。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96-97赛季总决赛,公牛大战爵士第六场,公牛手握赛点,决胜时刻乔丹持球进攻遭遇爵士后场核心斯托克顿的包夹,乔丹果断将球传给埋伏在罚球线附近处于空位的科尔,手起刀落命中准绝杀,随后公牛队抢断杀死比赛,赢下当季冠军。97-98赛季,科尔随队东征西讨赢下总冠军,缔造“公牛王朝”。随后科尔两度加盟马刺(98-99赛季、02-03赛季),辅佐年轻的邓肯两夺总冠军,并在此后宣布退役。至此科尔球员生涯结束,共获5枚总冠军戒指。

冠军教头

退役后的科尔没有闲下来也没有停止对总冠军追求的脚步。先后任职TNT解说、太阳队总经理始终未离开NBA、未离开篮球。终于14年史蒂夫·科尔以一纸5年2500W合约加盟金州勇士队,成为勇士队总教练,随后便开启了其辉煌的执教生涯。初入勇士执教的科尔,在菜鸟赛季便带领勇士取得总冠军。并将在太阳时期从德安东尼身上学到的“跑轰战术”加以改造成就了勇士队招牌的“死亡五小”。15-16赛季,勇士3-1被骑士翻盘错失总冠军的同时,不仅造就了勒布朗的传奇,更是迎来了之后两连冠的核心版图--凯文·杜兰特。毫无疑问,杜兰特的加盟让勇士如虎添翼,在加上勇士队的“死亡五小”,勇士队获得两连冠。

史蒂夫·科尔(95版)

在游戏中,S6球星推出了史蒂夫·科尔(95版)的球星卡。游戏中定位为“定点三分手”和“中距离终结者”

属性浅评

在游戏中作为一名投射手来说。满突满级情况下,拥有非常优秀的中距离属性和三分属性。达到112能力值的空位三分属性+92能力的接球属性,让科尔坐实了优秀射手位置。辅以射手非常重要的银色“接球投篮手”和“底线三分球手”更是让科尔的投射能力如虎添翼。此外控球属性达到86,达到持球线以上,可做持球进攻,但除投射属性外其他属性科尔均无过人亮点。

模型&动作一览

模型:

191cm身高+79.4kg体重的模型,街头一号位和王朝一二号位均不占优势。

跳投:出手动作柔和且舒适度均不错,手感上佳容易掌握。出手速度中等偏上、不拖沓、流畅度上层。

运球:与乔治同款背运动作,后拉以及迟疑步均为上层动作。节奏运球过慢拉闸,滑板鞋动作比较实用,能做伪爆发。

节奏运球

后拉

背运

滑板鞋

迟疑步

动作点评

如果不是因为模版和科尔篮下终结能力(扣篮属性和上篮终结属性)实在太低的原因,就凭上述的动作包科尔进行持球进攻绝对是没有问题。但是没得办法目前来讲科尔虽然由一身非常好的动作,却无法最大化的发挥其优势,实属可悲啊!!!

模型不占优的情况下,科尔的发挥和使用广度都会受限。科尔的运球动作和投射动作都比较不错,但是受限于模型原因和突破终结能力,科尔更适合在外线飘着打。“街头模式”适合->无球跑位手、定点炮台“王朝模式”适合->SG位置、定点炮台

看好他吗魔术官推晒科尔安东尼扣篮训练照加载中

2022克利夫兰全明星周末扣篮大赛将于今日上午举行,魔术球员科尔-安东尼将参赛。

魔术官推今日晒出安东尼的扣篮训练照,并配文:“加载中。”

本次扣篮大赛的参赛球员有,科尔-安东尼、杰伦-格林、奥比-托平和胡安-托斯卡诺-安德森。

(最佳第十五人)

国乒队员每天都在练的神奇招式,业余球友坚持练也能受益终生

对于从零开始的朋友们来说,要想建立相对合理的动作雏形,“模仿”是一个必经阶段,无论是看着电脑或是手机学,还是实地跟着球友或者教练学,都要在球台以外下足这方面的功夫。而在“模拟”动作的过程中,徒手挥拍就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奏效的练习手段。

如果想要持久投入乒乓球运动的话,“徒手挥拍”可以说是每位爱好者必练的一个科目,即便是中国国家队的专业运动员,每天也会有徒手挥拍的相关练习,足见它的重要性。所谓徒手挥,主要是指拿着球拍或者不拿球拍,进行击球的模拟动作。这项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用非要在球台前,有的爱好者习惯在镜子前做这项练习,那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动作是否合理;有的球友则习惯跟着某位运动员或教练员的视频教学做,从中体会动作细节和要领。

徒手挥拍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击球,建立合理的动作构架,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体会身体和重心的实际作用,为上台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业余圈里,经常会听到球友们相互议论这样的问题:总觉得谁的动作更好看,谁的动作更舒展,谁的发力更实在;又总觉得谁的动作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谁的动作总卡壳;谁的击球不协调等等,其实这些外观上的好与坏都与使用者的动作架构有关,而徒手挥拍就是搭好这个架构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然,乒乓球的击球动作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真正到了职业赛场,只有“合理”和“不合理”,只要能把球打到对方球台上的动作,就无所谓它好看还是不好看。但是对于基础入门的朋友而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力机制,建立了足够合理的动作结构,才能越打越顺,越打越进步,越打越有劲头儿,以后真正投入到实战的时候,用相对合理的方式把球打到对方球台上的可能性才越高,赢球的概率才会越大。

·正反手徒手挥拍

本篇我们用小队员的静态图片为大家展示徒手挥拍的过程,刚开始练习时,可以先脱板。以正手为例:双手充分打开,然后正常向上挥动,最终到达额头前方收住。这套动作形容起来就像是让运动员的手从“山底”经过“山腰”爬到“山顶”,起停两点的位置要保持稳定,而“山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击球时寻找击球点的过程。一次挥动后,要原路返回,这个返回的过程,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动作还原”,也就是两板球衔接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反手动作也是两手同时做,从怀里向外展开。这样,到真正握板挥动时,运动员就会更容易理解和完成动作过程,习惯也就逐渐成为自然。

在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一点:我们拿球拍的手通常称之为持拍手,而另外一只手则称为非持拍手。在实际打球的过程中,两只手是要讲究配合的,而不是只有持拍手用得上,另一只手就不用动了。所以,我们在做徒手挥拍的训练时,一定要两只手同时做功。图中小朋友展示的最初级的入门动作,所以动作结构比较饱满,也就是开合比较大。随着练习阶段的深入,以及身体重心的逐渐介入,徒手挥拍的动作可能不像现在这么大,但机制是相同的,要有来有回,也就是有击球有还原。

对于更接近实战的徒手挥拍而言,动作结构要更紧凑一些,以后我们会慢慢给大家介绍,这里先勾画一个常规攻球的外观供大家参考:双脚平行站开稍比肩宽,双腿微曲,重心前倾,正手挥拍时体会重心从右脚转移到左脚上的过程,反手挥拍则体会相反的感觉。这个阶段双手的动作可以不像最初时那样完全打开,但“上坡”和“下坡”的过程还是不可或缺的。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