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业余高尔夫球手在电梯里偶遇梅西内马尔等顶级球星

2023-08-20 20:07:52 聚哦资讯 聚哦

17岁业余高尔夫球手在电梯里偶遇梅西内马尔等顶级球星

环球网

视频加载中...

据英国《太阳报》4月18日报道,17岁的业余高尔夫球手玛尔塔·西尔琴科近日在instagram上晒出的几张自拍照引起了网友们的“羡慕嫉妒”,因为她在法国巴黎一家酒店的电梯里偶遇了一众巴黎圣日耳曼队的球星。

西尔琴科上传了五张自拍,并写道:“今天是健身房休闲日,刚刚在电梯里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自拍照中,西尔琴科的身后有莱昂内尔·梅西、基利安·姆巴佩、塞尔吉奥 ·拉莫斯、内马尔和马尔基尼奥斯等多名巴黎圣日耳曼队的球星。据报道,4月17日西尔琴科在酒店健身房训练后,与一众顶级球星一起坐上了电梯。其中一张照片中,姆巴佩和梅西一脸惊讶地看着镜头,拉莫斯转过身背对着镜头,角落里的马尔基尼奥斯则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些自拍照被分享在网上后,社交媒体的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不已,有人评论说:“我的天呐,恭喜你!”还有人写道:“自拍得分!”

张常宁秀里约夺冠排球!对朱婷只字未提,2人恐不会再有交集

自从再度手术之后就一直没有复出的张常宁,最近算是频繁更新动态,继多次排球教学视频之后,这不,又更新了一期秀自己收藏排球的视频,其中就有着里约奥运会夺冠的排球展示。

可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展示,张常宁和朱婷之间的话题再度被提及,要知道,之前张常宁大婚时,中国女排现役以及退役的诸多球员都通过抵达现场或者拍摄视频等方式对张常宁表达了新婚祝福,就算是近年来在舆论中一直和张常宁处于对立面的李盈莹也是参与其中,可现役国手中,朱婷则是没有现身,没有公开送祝福,这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2人存在间隙的声音出现了,不过无论是张常宁还是朱婷,她们都没有对这一件事有所回应,最终也算是不了了之了。

不过这一次的收藏排球的展示当中,张常宁展示了里约奥运会夺冠后所收藏的排球,介绍了上面的签名,有主教练-郎平,也有自己,还有龚翔宇、袁心玥、刘晓彤、颜妮、惠若琪、丁霞等人的签名,可对当时获得奥运MVP,带队夺冠的朱婷再度只字未提,这让外界再次出现了2人已经分道扬镳,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不然的话,张常宁在展示里约奥运会夺冠排球时,不可能对朱婷只字不提,虽说2人暂时都没有回应过此事,可从种种迹象来看,貌似都指向了2人不和的情况。

当然,目前而言,就算2人真的不和,也基本没有什么交集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朱婷在手术之后再度留洋,在意甲联赛中打出了不错的表现,正在逐渐恢复到巅峰水准,而在之前的时候,朱婷则是明确表示过,将要在斯坎迪奇所有比赛结束后回归中国女排,以朱婷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实力而言,相比于巅峰时期的自己虽说还有差距,可依然强于国内的其他主攻,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朱婷回归中国女排之时,她依然是中国女排的绝对核心。

至于张常宁,自从她手术完过后,她算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大喜大悲,先完成了人生大事-结婚,之后不幸遭遇丧父之痛,而且从张常宁近来的表现来看,她貌似也没有了复出的意思,也减少了代言,尤其是最近,张常宁更是有转型至短视频的意思,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张常宁基本是离开排坛了,和朱婷也基本不会再有交集,2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深究的必要了。

其实对于张常宁而言,曾经的她确实是中国女排夺得2届世界杯冠军和里约奥运会冠军的功臣,可自从手术之后,频繁的商业活动令她败光了不少路人缘,再加上基本没有什么复出可能,这让张常宁遭受到了不少的指责。

女排精神|奥运冠军陈静那种代代相传的拼搏与信念,永远年轻永不过时

29岁的陈静站在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放眼望着雅典赛场四周激动得喧闹不止的人群,眼里全是自己15岁初次接触排球时候的样子。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图据东方IC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重回世界之巅,再到上一届里约奥运会再次问鼎奥运金牌,中国女排总能带给中国人惊喜与骄傲。

当谈及“中国女排”四个字对于一名女排运动员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队员陈静说道:“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代代相传的,只要是进入女排队伍的人都能感受到——‘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激励着每名运动员为国争光。”

前中国女排名将陈静。红星新闻

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从不言败。她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她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上,当国歌为她们奏响,当国旗为她们升起,她们超越了体育,成为国家的英雄。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邀请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会前亲切会见女排代表时,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篮球世家走出的排球小将

用拼搏开启国家队之梦

1986年拿到世锦赛冠军后,随着主力球员开始慢慢走出运动生涯的黄金时代,中国女排也陷入了低谷期: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仅拿到第三,随后的两年,先后在世界杯和世锦赛中获得亚军,无缘卫冕。在此前“五连冠”的映衬之下,这样的成绩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对决中的郎平(左)、杨晓君(中)、杨锡兰(右),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图据东方IC

但也就是在1990年第十一届世锦赛卫冕失利的那年,陈静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我那年15岁,中考结束之后体校老师下来选苗子,省青年队的教练也来选人,当时除了排球之外还有篮球可选。因为我那年1米78的身高在学校里已经有点儿‘鹤立独行’的感觉了,所以两个项目的教练都想要让我去他们队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静记忆犹新。

“其实我家是一个标准的篮球世家,包括父母在内有13位亲属都是专业篮球运动员,所以父母也想让我跟着他们的脚步前进。”但彼时的陈静,有着自己的考量和想法。“我当时看了《排球女将》那部电视剧,每天都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排球运动员,正好有这个机会可以实现我的理想。当然,我的身体太单薄了,对比冲撞太强的篮球,我最终选择了排球这项运动。”

1979年,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在描写女排运动员刻苦拼搏、顽强拼争之余,更是将热血的青春与真挚的友谊刻画得淋漓尽致。该片一经引进即风靡全国,许多少男少女都燃起了心中的排球梦。陈静也是在这部电视剧的影响以及中国女排的感召下,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排球生涯。

年轻时的陈静。受访人供图

凭借自己的努力,陈静一步步进入到一队的名单中,并且坐稳了主力位置。1997年在上海进行的全运会女排决赛阶段的比赛,成为了陈静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我们四川队打完了决赛阶段的比赛之后,赛区通知我比赛结束之后回家准备几天就去北京报到。当时其实比较意外,因为我从青年队到一队的周期很短,然后也是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可能是当时我在整个赛区的进攻排名第四,引起了郎导的注意。”

陈静感慨道,“说实话我们四川队像一匹黑马,而我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在收到国家队的报到通知之后,除了意外也比较惊喜,真的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一下子就能入选国家队,我也要特别感谢郎导开启了我的国家队生涯。”

圆梦雅典奥运

体验过巅峰更多了责任与担当

实际上,在1997年首次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之后,年轻的陈静只在队里练了3个月就被调回省队。“到了国家队,第一天训练,我就感觉那个氛围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回忆起自己的首堂训练课,那些深刻的记忆涌上陈静心头,“国家队就是那种高手云集的地方,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压力很大。此外当时也比较紧张,没有充分地把自己的技术都展现出来。3个月之后回到了四川省队,我感觉确实是自己火候还没到。”

在潜心磨练了两年的技术之后,更加成熟的陈静在1999年再次得到了国家队的征召,这一次,她心中更笃定了,“可以说我就在国家队站稳脚跟了。”在当年的亚洲锦标赛上,陈静以主力替补的身份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大赛;同年的女排世界杯上,陈静正式奠定了自己国家队主力的身份。

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已经20年没有触碰过奥运金牌的中国女排,在首场小组赛就折损了主力大将赵蕊蕊的情况下越战越勇,决赛中更是在面对老对手俄罗斯先输两局之后,以3-2上演了惊天大逆转,成功摘得这枚阔别已久的金牌。

2004年8月28日,希腊雅典,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后,中国女排队员陈静(左)与李珊举起国旗。图据视觉中国

谈及自己的奥运经历时,陈静表示:“虽然我参加了两届奥运会,但是悉尼奥运会仅仅随队拿到了第五名;而2004年的冠军对我的意义是最重要的,这次不仅站上了领奖台,而且是站到了最高领奖台。这个位置、这枚金牌,是所有运动员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体验过站上巅峰的快感,自然对处于低谷中的队伍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2013年,已经退役多年的陈静以38岁的高龄果断复出,跟随四川队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第12届全运会。

对于复出的决定,陈静显得非常平静。“四川培养我这么多年,在新老队员替换断档、省队最困难的时候,我作为省队女线的责任人,要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更何况我当时的身体、体能,都让我觉得还可以站出来言传身教,所以毅然决定复出了,带领这帮年轻队员勇往直前,再拼一下。”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女排精神永远年轻,永不过时

在陈静20余年的排球运动员职业生涯中,荣誉与伤病、高潮与低谷始终形影相随。当谈及“中国女排”四个字对于一名女排运动员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时,陈静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代代相传的,只要是进入女排队伍的人都能感受到——‘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激励着每名运动员为国争光。”

2019年8月4日,在宁波北仑举行的2019年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B组第三轮比赛中,中国女排3比0横扫劲旅土耳其队,第一时间昂首挺进东京奥运会。图据东方IC

“当第一天进入(女排)这个团队之后,女排精神就激励我刻苦训练。有了它的支撑,每天不管多苦多累,训练中流汗流血,我们都要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不是说出来的,运动员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陈静退役之后,在四川省排管中心、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任职。从队员到教练,再到老师,陈静伴随着中国女排走过了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数十载岁月。陈静表示:“每一支运动队,每一个运动员都有高潮与低迷,很感谢国家和全国排球界在女排低迷的时候,始终都没有放弃过中国女排。正是运动员默默的奋斗和无数人全力的支持,才有了中国女排今天的辉煌。”

“女排精神是永远年轻、永不过时的。”在陈静看来,如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争创佳绩、为国争光一样,女排精神激励着年轻人认真学习、工作,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夺冠中国女排全体签名排球(苏州体育博物馆藏)。图据东方IC

书写女排精神的时代意义

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回顾中国女排的一路征程,“爱国是灵魂,团结是法宝,拼搏是特质”。这也是女排精神穿透时代的力量所在,学习女排精神,核心就在于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爱国、团结和拼搏。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陈静在几十年的经历中感受着女排精神不断随着时代而变化发展。“现在人民群众对女排精神的感悟更加深刻,”陈静说,“以前这可能只是一个称号、一种口号,现在它真正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工作生活中,大家向中国女排学习,而目前的社会发展成就,也向世界展现了我们国民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如果说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一个雄浑乐章,女排精神就是乐谱中激荡人心、催人奋起的强音。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竞技、超越了体育,成为激发中华民族精神、自信心、自豪感的力量。

2020年10月1日,天津,观众在《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上的十次世界冠军展板旁参观。图据东方IC

在新时代,全国人民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体育强国也是应有之义。陈静说,“女排精神作为体育界的标杆,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和产业都有积极的影响和带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提升了国民体质。同时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娱乐生活也得到极大丰富。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排球运动在中小学和老年人中间广泛开展,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等在内的体育用品产业都随之发展壮大。”

近四十年时光飞逝,女排精神却始终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奋力前行。不仅如此,女排也成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东京奥运会临近,已经退役十余年的陈静也号召所有中国人为中国女排加油助威。“客观上确实存在美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劲旅,但是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中国女排一定没问题!加油!”

红星新闻

编辑 李彬彬

你是摘星达人吗

学习党的精神、答题集红星,第二期来啦。(答题请点此链接)

4月-7月红星新闻重磅推出“党的精神、百年传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答案就在其中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20岁法甲新人,28岁世界冠军,30岁欧洲冠军,他是永远的法国17号

在埃马纽埃尔·洛朗·佩蒂特20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摩纳哥、阿森纳、巴萨和切尔西这些豪门逐一收藏过他金发翩翩的样子,按道理这是实力使然,遗憾的是,并非每一站都收藏了佩蒂特的快乐。

在摩纳哥的九年,见证了佩蒂特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222次出场支撑起了摩纳哥名宿的头衔,但他和老东家共同维持的美好回忆只有一座法甲冠军和一座法国杯赛冠军,这是他告别摩纳哥的最后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18岁的佩蒂特第一次被提拔到摩纳哥一线队的时候,他的弟弟在一次业余足球赛中因为头球导致了脑凝块,最后抢救失败不幸去世:“为什么他因为足球而死,我却能依然踢球 ”,带着悲伤踢球的佩蒂特曾经差一点无心恋战。

在阿森纳的三年,见证了佩蒂特从后卫到后腰的变形计,初来乍到的第一个赛季就捧起了双冠王,与维埃拉组成的黑白双煞堪称“狠人组合”,两人都是红牌大户,防守凶悍。

但,佩蒂特和阿森纳的缘分也只停留在第150场。虽然新婚燕尔的他并不想离开英格兰,与恩师温格也并无矛盾,但他认怂了:“这就是足球,有好有坏。”

不过,在登陆伊比利亚半岛的第一天,他就不给老东家面子:”我都没有时间拿走我的运动鞋。”

在巴萨的短短一年,佩蒂特突然失去了世界杯和欧洲杯双冠王的风采,17次出场完全不符合500万英镑的身价,在加盟后半年就主动申请过转会,理由是——「我对足球失去了兴趣」但他认为过错在于动荡的环境。

在他口中,“巴萨是一艘没有船长的豪华巨轮”、“巴萨是一个埋没球星的地方”。

直到现在,50岁的法国人还在抱怨:“加盟巴萨是我一生最后悔的决定。”

在切尔西的三年,佩蒂特走下坡路的趋势明显,伤病是最大的羁绊,补充一句,他最终因持续性的膝伤选择退役。但其实在巴萨被晾了半个赛季的法国人在阿布入主前就属于边缘人,750万英镑加盟而来的他一直在养伤。

若干年后,他的「后悔论」又出现了2.0版本:“我不应该加盟切尔西,弗格森给我打了两次电话,我应该在梦剧场踢球。”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他越自卑的地方,倘若在巴萨和切尔西功成身退,佩蒂特就不会秋后算账,但其实若不是温格的指点迷津,也许阿森纳时期的佩蒂特也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虽然20岁就斩获过法甲最佳新人,但在当时星光熠熠的摩纳哥,佩蒂特的光芒并不耀眼,或者说还维持在潜力股的光环下,合作过的温格促成了他加盟阿森纳,化身枪手后才算真正扬名天下。250万英镑的转会费在90年代末并不起眼,而且最初的佩蒂特虽然崇尚温格的人格魅力和战术风格,但十分排斥英格兰足球。

“这是一群屠夫,这不是足球,我不能在这里踢,裁判太松了。”这是佩蒂特的原话。

在横冲直撞的英伦风中开辟一条关于美丽足球道路的温格不以为然,作为「过来人」,他耐心为佩蒂特构造心理防线,并建议国家队主帅雅凯试试看,因为在此之前,佩蒂特连续四年无缘法国国家队大名单。

“选佩蒂特,不要让自己后悔,至少让他试试,他会用实际行动打动你的。”这是温格的建议。

后来,佩蒂特在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的夺冠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决赛中角球助攻齐达内破门,自己在最后时刻攻破了塔法雷尔把手的球门;后来,佩蒂特成为温格口中“世界最佳中场之一”,被称为「法国队永远的17号」并不是空穴来风。

佩蒂特与温格情同父子:“在摩纳哥时期,他就如我的父亲,能追随他来到阿森纳是一大幸事,我永世难忘。”但相应的,他也认为自己被聚光灯忽视了,围绕他的搭档维埃拉的标签始终是「强硬」和「领袖」,而佩蒂特至多停留在「绿叶」的层面上,甚至会被球迷指责他经常和裁判抱怨、容易吃牌的作风。

按道理这是温格体系下的正常定位,有防守,有长传,皆大欢喜的组合,但法国人憋足了气,想要在三十而立的关口出去闯一闯,他和当初一起加盟的队友奥维马斯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最后被要求该打中后卫的他成为诺坎普失意人。

即使响应老乡德塞利的号召,落户斯坦福桥的佩蒂特已经被岁月迟缓了双腿,即使曾剪掉了标志性的长发,但从未有归来如少年的轻盈感。

在佩蒂特身上看到了「选择」的重要性。从摩纳哥到阿森纳,平步青云,从阿森纳到巴萨,摇摇欲坠,从巴萨到切尔西,跌入谷底。

但即便如此,羡煞旁人的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已经让佩蒂特配得上「法国队永远的17号」。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